沖突與融合:跨文化視角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沖突與融合:跨文化視角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出處:《貴州民族研究》2014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民族文化間的沖突和融合逐日增多,在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今天,沖突與融合兼而有之的民族文化研究不能僅限于單一視角。借用跨文化研究的視角,從多種文化交叉和對比的角度來闡釋沖突與融合,強調(diào)民族文化之間的對等性和反應偏向性,有效防止了夸大民族文化沖突而忽視其融合的形而上學理解,對分析民族文化沖突與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flict between national culture and fusion is increasing in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 cultures today, th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of both the n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not only limited to a single perspective. Use cross-cultural research perspective, to explain the conflict and fusion from a variety of cross culture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mphasiz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equivalence and response bias, effectively prevent exaggerated national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he neglect of the fusion of metaphysic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fusion of culture conflic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外語學院;
【分類號】:C95
【正文快照】: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同民族文化間的沖突與融合日漸增多。特質(zhì)取向下的民族文化沖突與融合也是學者們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其中,基于跨文化視角研究民族文化沖突與融合是一種重要的方法?缥幕芯康睦碚撘罁(jù)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個體有不同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目的是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衛(wèi)星;跨文化傳播的全球化背景[J];國際新聞界;2001年02期
2 李昊;;民族沖突中的“認同沖突”問題辨析與治理——當代民族沖突治理的法律理論與法律方法[J];貴州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3 張友誼;全球化視野下的文化沖突與融合[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彌沙;;全球化視野中的文化沖突[J];學術交流;2007年11期
5 黃謀琛;;沖突與融合: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境遇[J];學習論壇;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法的和諧價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吳亞平;;論自然的屬性及環(huán)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3 吳懷祺;;史學話語權與20世紀的中國民族史學——兼說10卷本《中國史學思想通史》[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4 王鶴巖;張志順;;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同一性與文化多樣性[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李雄燕;;消費主義語境下的道教生命美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6 王璐;羅杰;;探求中國傳統(tǒng)精髓文化的世俗化傳播方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7 莫國芳;;好萊塢電影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tài)[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8 王舒涵;;文化帝國主義是否是一個科學的歷史定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1期
9 朱春龍;;從文化形態(tài)史觀探析魏晉南北朝史學發(fā)展的原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董紅剛;張琴;方新普;;論體育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J];安徽體育科技;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華;;貴州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影視傳播研究——以貴州影視作品為例[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鄧華寧;芮錦偉;;三級綜合醫(yī)院的中醫(yī)文化建設[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3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4 樊浩;;“生態(tài)文明”的道德哲學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殷曉蓉;;“媒介帝國主義”和“數(shù)字鴻溝”——概念內(nèi)涵及其時代意義的分析比較[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6 曹書樂;;新聞集團進入中國媒介市場行為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7 王國慧;;誰的眼睛? 誰的地理?——從美國《國家地理》與《中國國家地理》看國際傳播中的文化沖突與互動[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8 鄭s,
本文編號:14249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42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