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村社政治關系的變遷——以云南省孟連縣和雙江縣為例
本文關鍵詞:傣族村社政治關系的變遷——以云南省孟連縣和雙江縣為例 出處:《云南社會科學》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傣族社會在宋代就構建起自成一體的嚴密的政治統(tǒng)治系統(tǒng),土司制度下,傣族村社形成了縱向環(huán)環(huán)緊扣職能明晰的、橫向三角式的政治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新的政治體制使傣族村社政治關系發(fā)生轉型,至人民公社化時期,國家權力全面滲入傣族村社,嚴重削弱了村社自身的活力,致使村社政治關系朝單向度畸形化發(fā)展。村民自治的實施,重構了傣族村社政治關系,使之朝多維度復雜化發(fā)展,表現(xiàn)出微觀性、隱蔽性和內卷化等特征。
[Abstract]:Dai society in the Song Dynast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tight politic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Tusi system, the Dai village community formed a vertical ring close to the function of a clea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new political system made the political relations of Dai village community transform, until the period of people's commune, the state power completely infiltrated the Dai village community. Seriously weakened the vitality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itself,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political relations to unidirectional deform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llagers autonomy, reconstruction of the Dai village community political relations, make it toward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development, showing microcosmic. Features such as concealment and entrainment.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云南大學;
【分類號】:C95
【正文快照】: 村社是中國農(nóng)村社會最基層的組織,處于農(nóng)村社會組織結構的末梢!皬拿褡逭螌W的角度,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政治體系可劃分為國家政治體系、民族自治政治體系和民族村社政治體系三種形式!盵1](P107)研究民族村社政治關系是了解和理解民族村社政治的重要途徑與方式。對云南邊疆地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海梅;;美蘇民族政策比較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2 孫曉燕;;談莫言小說《紅高粱》體現(xiàn)的人的本性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劉寧;;權力話語下的女性啟蒙——以“文革”三部“革命樣板戲”為例[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賈少英;;身體轉向語境下林白小說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劉忠;;翻轉的程序與顛倒的當事人——正當程序理論的電影文本解讀[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陳頎;;美國私營監(jiān)獄的復興——一個懲罰哲學的透視[J];北大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于明;;法律規(guī)則、社會規(guī)范與轉型社會中的司法——《叔向使詒子產(chǎn)書》的法理學解讀[J];北大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8 陳柏峰;;群眾路線三十年(1978—2008)——以鄉(xiāng)村治安工作為中心[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9 李肖;;論社會轉型期的權力制約與利益表達——?聶嗔ψV系學的現(xiàn)代啟示[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華金余;;“垃圾”還是經(jīng)典:也談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問題[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陽;;隱私話語的誕生與大眾傳媒業(yè)——一種知識考古學的路徑[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朱永;黃永鵬;;超越自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區(qū)域自治發(fā)展趨向研究[A];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黃華生;;刑罰輕緩化的犯罪學根據(jù)[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4 馬晨;;論多民族國家的國家統(tǒng)合[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民族、民生、民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會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曾國東;蔡震宇;;執(zhí)法觀、法治思維與法律權威——一種檢察權運行語境的視角[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檢察官的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C];2013年
6 ;權力的眼睛:微博場景的視覺文化研究——從福柯“全景監(jiān)獄”的隱喻說起[A];第三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7 張殿軍;;協(xié)商民主視野的族際政治與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A];中國民族法治發(fā)展報告(2011)[C];2012年
8 袁晶晶;;從壩壩足球運動看非正式規(guī)則的效力[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4輯)[C];2011年
9 張愛鳳;;對當代新聞報道理念和實踐的另類思考——文化政治學視角下的媒介批評[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0)——信息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報道:中國媒體的理念、制度與技術論文集[C];2010年
10 江娟;;紙上空間——一個城市的報紙與它們建構和想象的城市[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長娟;社會性別視角下鄉(xiāng)村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xiàn)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賀琳凱;新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互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8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佟金玲;司法儀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樹軍;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說情愛敘事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陳潔麗;學校教育懲戒權的國際比較[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周磊;法律與身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趙俊杰;論我國死刑廢除中的民意引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慧;空間變遷與環(huán)境行為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林源;我國刑罰結構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劉永利;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國華;江文;;在春潮激蕩的土地上——雙江縣開展“百名干部進百村訪千家”調研活動側記[J];云南支部生活;2008年11期
2 胡興宏;;農(nóng)民健康的“保險帶”——雙江縣推行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走筆[J];云南支部生活;2009年07期
3 黃彩文;;民間信仰與社會變遷——以雙江縣一個布朗族村寨的祭z芤鞘轎齕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松林;胡小平;;布朗山寨布朗人(英文)[J];Women of China;2006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子服;科學謀劃產(chǎn)業(yè)布局 打造景美民富新雙江[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楊東林 本報記者 屈穎;雙江茶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后[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3 通訊員 李廷珍 本報記者 姚錫成;依山傍水發(fā)“魚財”[N];云南日報;2014年
4 記者 楊云慧;云南雙江牽住輟學“牛鼻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陳熙;走出山區(qū) 雙江縣農(nóng)業(yè)發(fā)展勢頭喜人[N];云南科技報;2011年
6 馬東文;雙江縣勞務輸出工程為貧困地區(qū)創(chuàng)收957萬[N];云南科技報;2007年
7 彭紹清邋刀躍忠;雙江縣政協(xié)一份提案促進移民問題的解決[N];云南政協(xié)報;2007年
8 記者 劉欣;日本政府無償援助云南項目簽字儀式舉行[N];云南日報;2008年
9 施劍 李正文;小蔬菜走俏大市場[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10 通訊員 陶玉明;雙江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N];云南日報;2007年
,本文編號:1397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9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