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歸屬集團意識在其喪葬文化中形成的可能性
本文關鍵詞:彝族的歸屬集團意識在其喪葬文化中形成的可能性 出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彝族 喪葬文化 歸屬集團意識 《指路經(jīng)》
【摘要】:彝族的歸屬集團意識問題,在學術界特別是作為民族認同的問題一直存有爭議。就這個問題學者們從政治、語言、習俗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本文以彝族喪葬文化為媒介,試圖找出形成彝族民族情感的文化要素。這些文化要素具體體現(xiàn)在彝族經(jīng)典《指路經(jīng)》中,并且都與彝族的祖界地茲茲普烏、始祖阿普篤慕、六祖的觀念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此根據(jù)筆者在四川大涼山以及云南的部分彝族地區(qū)進行的有關彝族的喪葬儀禮的田野調查的成果,以流傳于各地的彝族經(jīng)典《指路經(jīng)》為文本,來弄清有關經(jīng)典《指路經(jīng)》的祖界/祖先遷徙原點的言說以及送靈、招魂路線的言說內容,并且聯(lián)系《指路經(jīng)》中的地名路線,繪制出遷徙路線圖,研究《指路經(jīng)》對彝族歸屬集團意識形成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C951
【正文快照】: 本文所例舉的彝族是指散居在中國西南各地的彝族的眾多下位集團,這些下位集團在歷史上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勢力范圍。在他們的生活中重視各種形式的宗教儀禮,其中葬禮中的火葬、制作靈牌、送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彝族,人死后要舉行隆重的儀禮。尤其是在整個家支成員都參加的最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紹明;從中國彝族的認同談族體理論——與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陳心林;;族群理論與中國的民族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2 郝瑞;再談“民族”與“族群”——回應李紹明教授[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3 李景銘;民族國家的類型劃分[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4 陳心林;;族群理論與中國的族群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5 劉復生;族群問題三議——以藏彝走廊民族為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張海超;微觀層面上的族群認同及其現(xiàn)代發(fā)展[J];云南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石茂明;跨國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海力波;“做”黑衣壯:認同歷史與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陳心林;南部方言區(qū)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4 馮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張麗劍;“民家情”:散雜居背景下的族群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李列;彝族研究現(xiàn)代學術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菊;從“他者敘述”到“自我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潘汁;民族國家語境下的認同建構[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2 周穎虹;毛南族族群認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薇;彝族原始宗教與神話中的女性崇拜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劉冬梅;大涼山彝族畢摩繪畫考察[D];四川大學;2007年
5 王國棟;科學發(fā)展觀審視下的貴州草海自然保護區(qū)與其周邊社區(qū)的發(fā)展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戎;關于民族研究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國林;;長征:孕育和催生黨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yN;;欠發(fā)達地區(qū)殯葬文化改革路徑探析——對陜西省旬陽縣發(fā)展太極城殯葬文化的思考[A];陜西老年學通訊·2011年第3期(總第87期)[C];2011年
2 羅世勛;;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與水西及周邊地區(qū)彝族的漢文化教育[A];畢節(jié)地區(qū)第五屆社科評獎獲獎成果選[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 黃先明;我省喜慶彝歷新年[N];四川日報;2007年
2 曾冬眉;馬邊彝族服飾:特色文化成風景[N];樂山日報;2007年
3 ;民族之花 綻放美麗[N];人民日報;2011年
4 倪正春;磨爾秋蕩出的情韻[N];涼山日報(漢);2006年
5 本報記者 李偉 蘇華;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 建設和諧涼山[N];涼山日報(漢);2007年
6 禹志明 張國俊;亂葬亂埋大肆占地 殯葬改革任重道遠[N];農(nóng)民日報;2004年
7 記者 鄭英;深圳醞釀打破殯葬行業(yè)壟斷[N];深圳商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正發(fā)(阿里瓦薩);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劉世風;索瑪花的敘事[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劉瑤瑤;青海海西州漢族移民文化變遷及民族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魏蓉;風水觀對中國現(xiàn)代喪葬文化的影響[D];山西大學;2012年
2 程發(fā)根;貴州彝族婚姻、喪葬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3 馬慧;彌勒彝族支系阿烏人喪葬習俗調查與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4 沙志軍;美姑彝族畢摩文化社會功能及其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羅曉林;粵東客家宗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蔣碧瓊;永仁縣勐村俚頗人的“叫魂”習俗[D];云南民族大學;2012年
7 楊秋有;歸僑喪葬儀式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34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3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