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傳統(tǒng)技能、學校教育與家庭收入——基于一個回族村莊的實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5 02:01

  本文關鍵詞:傳統(tǒng)技能、學校教育與家庭收入——基于一個回族村莊的實地研究 出處:《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 收入 回族村莊 情境性條件


【摘要】:本文基于對一個回族村莊生計傳統(tǒng)變遷的實地調查,探討了教育與收入之間的關聯(lián)機制。改革初期,該村憑借傳統(tǒng)的皮毛加工技藝進入到一個全國性的皮革市場,并由此致富。但由于這一技藝是從實踐中習得的,與學校教育并不相關,所以此一時期教育對于收入并無影響。改革后期,傳統(tǒng)生產轉變?yōu)闄C械化工廠生產,該村也與國際皮革市場關聯(lián)起來,因此,教育開始對收入發(fā)生正面影響。但由于經營機制仍依賴家族式的傳統(tǒng)分工,這種影響不是發(fā)生在個人身上而是發(fā)生在家庭層次。文章在此基礎上指出,以往研究中識別出的影響兩者關系的理論要素,如技能、職業(yè)和制度因素,需要放到情境性條件下作檢驗。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教學與研究之關系的歷史邏輯與實踐機制——基于歷史分析和個案研究》(項目編號:10YJCZH148)之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5
【正文快照】: 教育與收入之關系一直是社會分層研究的核心議題,人們一方面會關心教育的回報率,另一方面試圖探究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西方工業(yè)社會的教育回報率相對比較穩(wěn)定,通常維持在8%左右,①這主要是由于西方社會的基本社會制度尤其是教育、職業(yè)和收入之間的關系比較穩(wěn)定。①但在中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梁潤;;中國城鄉(xiāng)教育收益率差異與收入差距[J];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06期

2 李鋒亮,丁小浩;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中教育促進勞動生產率作用的實證檢驗[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莊孔韶;;可以找到第三種生活方式嗎?——關于中國四種生計類型的自然保護與文化生存[J];社會科學;2006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娥;劉永功;;納西族文化與農戶生計轉換研究——以拉市海自然保護區(qū)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10期

2 李鋒亮;李曼麗;;對工程師教育收益率的實證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李鋒亮;夏桂松;趙惜紅;張少剛;;對中國遠程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實證研究——以南京、哈爾濱地區(qū)中央電大本科生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莊孔韶;;“蝗蟲”法與“鼴鼠”法——人類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取向評論[J];開放時代;2007年03期

5 李慧勤;姚瑤;董思妙;;內部勞動力市場的高學歷非自愿失業(yè)現(xiàn)象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郝文淵;楊培濤;盧文杰;;生態(tài)補償與黃河水源涵養(yǎng)區(qū)可持續(xù)生計——以甘南牧區(qū)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杜靖;;意義的歷史和歷史的意義——莊孔韶人類學實踐中的“歷史觀”[J];民族論壇;2012年04期

8 周泓;;莊孔韶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的方法論訴求之意義(上)——中國認知傳統(tǒng)與區(qū)域文化理念的理論與實踐[J];民族論壇;2012年06期

9 彭兆榮;李春霞;葛榮玲;;游牧文化的人類學研究述評[J];民族學刊;2010年01期

10 楊明;駱江玲;明亮;;論替代生計項目在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以NGO在三江平原生態(tài)保護項目為例[J];農村經濟;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明;駱江玲;;濕地管理中的生計替代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劉澤云;;中國城鎮(zhèn)地區(qū)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評:1981-2001年[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全旺;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黃勝;從“逃學”到“向學”[D];西南大學;2011年

3 劉華;收入差距與城鎮(zhèn)教育回報率的邏輯關系解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4 何亦名;中國高等教育擴張的就業(yè)與工資效應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5 張寶蓉;臺灣高等學校專業(yè)設置與調整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6 鄔民樂;勞動生產率增長與人口老齡化的應對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李樂夫;中國公有經濟部門人力資本回報的實證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朱秋琪;人力資本促進國際競爭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2 王媛;棲居·信仰·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劉曄;我國農民培訓工程績效改進的經濟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4 吳健;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收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楊培濤;牧民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的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葉青;社會需求導向的大學專業(yè)設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曉宇,陳良q,夏晨;20世紀90年代中國城鎮(zhèn)教育收益率的變化與啟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2期

2 白雪梅;教育與收入不平等:中國的經驗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3 李實;宋錦;;中國城鎮(zhèn)就業(yè)收入差距的擴大及其原因[J];經濟學動態(tài);2010年10期

4 侯風云;中國農村人力資本收益率研究[J];經濟研究;2004年12期

5 張車偉;;人力資本回報率變化與收入差距:“馬太效應”及其政策含義[J];經濟研究;2006年12期

6 陳斌開;楊依山;許偉;;中國城鎮(zhèn)居民勞動收入差距演變及其原因:1990—2005[J];經濟研究;2009年12期

7 賴德勝;教育擴展與收入不平等[J];經濟研究;1997年10期

8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qū)差距分析[J];經濟研究;1998年06期

9 魏新,邱黎強;中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負擔率研究[J];教育與經濟;1998年04期

10 齊良書;;國有部門勞動工資制度改革對教育收益率的影響——對1988-1999年中國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實證研究[J];教育與經濟;200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源;文化生存與生態(tài)保護——以長江源頭唐鄉(xiāng)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經建;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陳新文;;民間非營利組織收入的核算[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3 巴秋蓮,林暉;培訓是恢復移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J];水利經濟;2002年03期

4 蘇茂坤;懲治腐敗的經濟學短論[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林德昌;社會保障的經濟效應[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侯鈞生,譚江華;典型民族宗教村落社區(qū)權威變遷解析——以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村為例[J];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7 ;同是公務員 薪水各不同[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06年02期

8 李華英;;古豫焦作行記——回族歷史源頭所在地初探[J];回族研究;2010年02期

9 老姜;;“薄俸”也養(yǎng)人[J];上海檔案;2007年09期

10 劉國瑞;;關于河產管理的幾點意見[J];新黃河;195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旭峰;黃珊;;電子政務、市民特征與用戶信息行為——基于天津市市民調查的實證研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晉保平;構建和諧社會,應首先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N];中國社會報;2005年

2 石子硯;節(jié)約,也是一種廉政[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3 李萬鈺;尋訪蒙古族穆斯林(連載之六)[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4 見習記者 秦煒;市政府組織離退休老干部參觀教育衛(wèi)生發(fā)展成果[N];武威日報;2006年

5 蔣忠明;桂林市民政局為山區(qū)群眾辦實事贏贊譽[N];廣西日報;2006年

6 吳劍 鄒海斌;兩代華僑捐資助學17年[N];江西日報;2006年

7 星宇;星巴克公司1200萬元助教助學[N];中國社會報;2006年

8 翟艷萍;全市民族事務協(xié)調委員會工作會召開[N];蚌埠日報;2008年

9 記者 ,

本文編號:13308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308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799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