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擴散系數在非小細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效果評價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09-12 21:29
本文關鍵詞:表觀擴散系數在非小細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效果評價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癌 非小細胞肺 磁共振成像 擴散加權成像 表觀擴散系數 體層攝影術 螺旋計算機 蛋白酪氨酸激酶類 蛋白激酶抑制劑 治療結果
【摘要】:目的研究擴散加權成像(DWI)技術中表觀擴散系數(ADC)值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效果評估中的價值。資料與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經病理證實的19例擬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療前、治療1周后以及治療4周后進行3次CT及MRI掃描,比較不同時間點腫瘤長徑、平均ADC值的變化;分析不同時間點腫瘤平均ADC值與腫瘤最大徑及最大徑變化率的相關性;比較有效組及無效組各個時間點ADC值組內及組間差異。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析操作的可重復性。結果治療1周后ADC值較治療前顯著增加(t=-6.329,P0.05),而治療1周后腫瘤最大徑與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4周后ADC值明顯升高(t=-4.878,P0.05),腫瘤最大徑與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54,P0.05)。靶向治療前腫瘤ADC值與治療4周后的最大徑變化率呈負相關(r~2=-0.474,P0.05)。有效組內靶向治療前與治療1周后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有效組與無效組間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land-Altman分析顯示操作者間可重復性好。結論靶向治療1周后的ADC值能較腫瘤最大徑更敏感地反映腫瘤治療后的改變,并且治療前的ADC值在預測靶向治療4周后的最大徑變化趨勢方面有一定的價值,具有可重復性。
【作者單位】: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福建省立醫(yī)院放射科;
【關鍵詞】: 癌 非小細胞肺 磁共振成像 擴散加權成像 表觀擴散系數 體層攝影術 螺旋計算機 蛋白酪氨酸激酶類 蛋白激酶抑制劑 治療結果
【基金】:福建省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yǎng)項目(2013-ZQN-JC-5)
【分類號】:R445.2;R734.2
【正文快照】: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75%~80%,患者就診時多為晚期或已發(fā)生轉移。既往研究證明,單獨應用靶向藥在提高治療效果以及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方面有顯著療效[1-2],厄洛替尼或克唑替尼等已獲得FDA批準用于治療高級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利華;陳永峰;張久權;王文偉;夏云寶;王健;;表觀擴散系數值在鑒別不同組織學類型肺癌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08期
2 潘希敏;魏富鑫;黎規(guī)典;;表觀擴散系數在子宮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年10期
3 A.F.Halaweish;E.A.Hoffman;D.R.Thedens;M.K.Fuld;J.P.Sieren;E.J.R.van Beek;王霽g;;不吸煙者肺膨脹水平對超極化~3He表觀擴散系數測量的影響[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3年05期
4 王霈;張輝;蘇晉生;張華華;武瑞鳳;郭娟;王俊波;秦江波;;正常婦女乳腺不同月經周期表觀擴散系數差異的初探[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年01期
5 管s,
本文編號:839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8396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