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膀胱安全容量”在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康復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個體化膀胱安全容量”在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康復中的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目的:探討依據(jù)膀胱安全容量指導間歇導尿對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康復的作用,以降低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感染等并發(fā)癥,最大限度的保護患者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方法:1.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3例脊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泌尿系感染發(fā)生情況,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年齡、性別、脊髓損傷部位、損傷程度、排尿方式、病程對泌尿系感染發(fā)生的影響。2.對我院60例脊髓損傷康復期患者進行尿動力學或影像尿動力學檢查,依據(jù)檢查結果進行膀胱障礙分型及膀胱容量分型。不同類型的膀胱功能障礙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處理,“小膀胱”患者行膀胱安全擴容訓練至300ml(儲尿期膀胱壓力40cmH20)。所有患者均進行針灸、電刺激及間歇導尿訓練。間歇導尿方式按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分組,對照組依據(jù)殘余尿行常規(guī)定時間歇導尿;實驗組依據(jù)影像尿動力學結果確定每個患者“膀胱安全容量”,用便攜式膀胱容量掃描儀測定膀胱尿量,在尿量達到“膀胱安全容量”時行間歇導尿。比較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效果、泌尿系感染發(fā)生率。研究結果:1.503例脊髓損傷患者男性408例(81.13%)、女性95例(18.87%),年齡37.7±13.4歲,泌尿系并發(fā)癥(泌尿系感染、尿道狹窄、腎積水、膀胱結石)發(fā)生率合計71.99%。泌尿系感染發(fā)生率60.63%占第1位。脊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泌尿系感染發(fā)生與脊髓損傷部位(OR=1.283, CI:1.006-1.637, P=0.045)、損傷程度(OR=1.178, CI:1.001-1.386, P=0.049,)、病程(OR=1.675, CI:1.391-2.016, P=0.000)、排尿方式(OR=1.395, CI:1.256-1.549, P=0.000)有關。2.60例脊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余尿實驗組由299.20+166.49ml降至155.90+161.59ml,對照組由227.50±148.22ml下降至103.83+131.24ml,P=0.02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首次反射排尿時間實驗組用時3.89+2.07天,對照組為4.68+4.27天,P=0.000,有顯著性差異;膀胱功能重建時間實驗組用時31.22+18.86天,對照組用時49.57+32.79天,P=0.049,有統(tǒng)計學差異;泌尿系感染對照組為1.94次/人次較實驗組1.34次/人發(fā)生率高,P=0.002。研究結論:1.脊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泌尿系感染是第1位并發(fā)癥。脊髓損傷部位、損傷程度、病程、排尿方式是影響泌尿系感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2.依據(jù)“個體化膀胱安全容量”行間歇導尿,可有效縮短首次反射排尿時間和膀胱功能重建時間,減少殘余尿,降低泌尿系感染發(fā)生率。
【關鍵詞】:脊髓損傷 神經源性膀胱 安全容量 間歇導尿 護理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73.6
【目錄】:
- 縮略詞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脊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泌尿系感染相關因素分析12-26
- 資料與方法12-14
- 結果14-22
- 討論22-25
- 結論25-26
- 第二部分 “個體化膀胱安全容量”在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康復中的應用研究26-46
- 對象與方法26-36
- 結果36-42
- 討論42-45
- 結論45-46
- 創(chuàng)新性46
- 局限性46-47
- 參考文獻47-52
- 綜述 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間歇導尿研究進展52-67
- 參考文獻63-6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67-68
- 致謝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瑞峰,才書春,張強,張杰,晉記龍,靳建明;低場強MRI掃描對脊髓損傷的評價[J];山西臨床醫(yī)藥;2000年12期
2 關驊,唐和虎;脊髓損傷早期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0年04期
3 吳文堅;脊髓損傷的心理效應[J];國外醫(yī)學(創(chuàng)傷與外科基本問題分冊);2000年02期
4 詹海英;脊髓損傷患者的膀胱訓練[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06期
5 于笑難,蔣品;脊髓損傷患者偏癱與血清瘦素的關系[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20期
6 鄧寧;脊髓損傷的治療及研究展望[J];醫(yī)學文選;2001年06期
7 任少華;脊髓損傷患者的咳嗽閾值[J];中國康復;2001年04期
8 邱卓英 ,施紅梅 ,馬洪卓;脊髓損傷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其康復策略[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2年06期
9 ;修復脊髓損傷的新方法[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2年04期
10 ;社區(qū)脊髓損傷患者對多方位擴大服務范圍的需求[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鐵強;馮世慶;;216例外傷性脊髓損傷住院患者分析[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2 葉英;;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澤華;許以秀;黃小虹;;脊髓損傷早期康復進展[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呂衛(wèi)軍;;脊髓損傷康復的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孫陽;呂政;高敏;李勝活;;脊髓損傷早期康復在我院開展現(xiàn)狀及開展早期康復理由[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吳波;任先軍;郭樹章;;少突膠質前體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A];第八屆全國脊柱脊髓損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蔡培強;湯遜;;脊髓損傷的移植治療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A];第八屆全國脊柱脊髓損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白躍宏;;脊髓損傷的康復[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老年康復學術大會上海市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復診療提高班論文匯編[C];2008年
9 萬里;史文博;廖利民;;夜間陰莖勃起測定系統(tǒng)對不同平面脊髓損傷者的觀測[A];中華醫(yī)學會男科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男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周謀望;;脊髓損傷康復進展[A];2013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浙江省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于亞軍;首屆全國脊髓損傷外科治療與康復研討會在我市召開[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9年
2 ;北京:脊髓損傷發(fā)病率過高[N];健康時報;2003年
3 編譯 于娜;早期脊髓損傷有新療法[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4 通訊員 陳亞偉 記者 徐丹鹿;我國每年脊髓損傷者數(shù)萬人[N];光明日報;2003年
5 上海楊浦 朱群邦;脊髓損傷患者的家居環(huán)境改進[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2年
6 上海浦東 陸至順;脊髓損傷患者的心理特征[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7 ;脊髓損傷康復趕早[N];保健時報;2005年
8 鄭穎t
本文編號:431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43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