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對顱內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11:16
目的:探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技術對顱內動脈夾層(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section,IAD)診斷的可行性,并確定最有效的影像學診斷表現(xiàn),旨在提高顱內動脈夾層的診斷率。方法:招募臨床可疑IAD患者,對所有可疑患者均行HR-MRI和DSA檢查,回顧性分析43例顱內可疑IAD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影像資料。兩位經(jīng)驗豐富的副高以上影像科醫(yī)師獨立雙盲分析HR-MR圖像及DSA造影圖像,將HR-MRI的診斷結果與DSA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兩位影像科醫(yī)師尋找出診斷顱內動脈夾層的標志(壁間血腫,內膜瓣),最終確定最有效的診斷征象,并對兩位觀察者之間做一致性分析。結果:1、兩名影像科醫(yī)師對HR-MRI診斷結果判讀的一致性分析顯示,kappa=0.88,P<0.001,一致性好。2、HR-MRI診斷32例為夾層,11例診斷為非夾層。DSA診斷了34例夾層,9例非夾層,以DSA為金標準,HR-MRI診斷IAD的靈敏度為91.2%,特異度為88.9%,陽性預測值96.9%,陰性預...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納入標準
2.1.2 排除標準
2.2 方法
2.2.1 病史采集
2.2.2 CTA檢查
2.2.3 DSA檢查
2.2.4 HR-MRI檢查
2.2.5 圖像分析
2.2.6 統(tǒng)計學分析
第3章 結果
3.1 HR-MRI診斷結果判讀的一致性分析
3.2 HR-MRI的診斷性試驗結果
3.3 夾層的分布
3.4 IAD的HR-MRI影像學表現(xiàn)及觀察者間的一致性
第4章 討論
第5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表
附圖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顱內動脈夾層的影像學診斷中國專家共識[J]. 楊新健,高培毅,隋濱濱,張義森.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6 (11)
本文編號:3159288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納入標準
2.1.2 排除標準
2.2 方法
2.2.1 病史采集
2.2.2 CTA檢查
2.2.3 DSA檢查
2.2.4 HR-MRI檢查
2.2.5 圖像分析
2.2.6 統(tǒng)計學分析
第3章 結果
3.1 HR-MRI診斷結果判讀的一致性分析
3.2 HR-MRI的診斷性試驗結果
3.3 夾層的分布
3.4 IAD的HR-MRI影像學表現(xiàn)及觀察者間的一致性
第4章 討論
第5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表
附圖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顱內動脈夾層的影像學診斷中國專家共識[J]. 楊新健,高培毅,隋濱濱,張義森.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6 (11)
本文編號:3159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1592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