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肌張力感知的痙攣特征信息提取算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6 10:00
肌張力是表征人體肌肉的緊張程度。下肢肌肉病理性痙攣是肌張力異常增高的一種形式,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其外在表現為肌肉僵硬及連續(xù)性或間斷性抽搐并伴隨著嚴重疼痛,在臨床上表現出肌肉的強直、陣性以及痛性痙攣三類癥狀。目前,針對痙攣臨界特征信息主要通過傳感器信息感知與算法處理去提取其蘊含的痙攣類型及其發(fā)生的特征閾值。本論文基于肌張力信號的感知獲取及特征分析研究基礎,提出利用B4-FFT算法(B4-FFT:Base 4 Fast Fourier Transform)處理陣攣與痛攣性肌張力信號,采用時域與頻域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提取痙攣性肌張力的時域與頻域特征信息,開展了步態(tài)行走的下肢肌張力采集實驗與外骨骼式步態(tài)康復機器人交互力激勵實驗驗證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及相關工作如下。(1)根據下肢肌肉痙攣檢測的感知機理,設計了獲取肌張力信號的肌張力傳感器,用于得出痙攣檢測流程方法;通過分析常用的濾波方法,針對肌張力信號特點,提出了采用移動均值濾波法進行預處理,為痙攣特征信息提取研究以及康復機器人的助行實驗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研究基礎。(2)痙攣性肌張力的時域特征信息提取及其表達。通過完成腦卒中患者痙攣實...
【文章來源】:安徽工程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_1臺灣學者chen提出肘部痙攣檢測的示意圖??2016年合肥工業(yè)大學研發(fā)了一種上肢體痙攣檢測的傳感裝置,如圖1-3所示
圖丨-3上肢體痙攣的檢測裝置??SrdanDordevic等人在2011年研發(fā)的一種肌肉收縮的傳感器,其原理是測量肌肉收??縮期間測量傳感器尖端上力的大小[25_261。如圖1-4所示。檢測結果表明傳感頭受的力與??肌張力大小成正比關系。雖然檢測方法簡單有效,但是對于肌肉痙攣的評定來說,該方??法并沒有給出痙攣預警感知信息,以及發(fā)生痙攣時,區(qū)分出痙攣的強弱程度頁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4??
><;??(1:導線,2:手動壓柄,3:壓縮彈簧,4:外罩,5:基座,6:壓力傳感頭)??圖1-2皮膚肌張力檢測裝置??(1:慣性傳感器,2:鎖定螺栓,3:刻度,4:外殼,5:后部活動支架,??6:鎖定螺栓,7:護具,8:防護海綿,9:前部活動支架,10:前套筒)??圖丨-3上肢體痙攣的檢測裝置??SrdanDordevic等人在2011年研發(fā)的一種肌肉收縮的傳感器,其原理是測量肌肉收??縮期間測量傳感器尖端上力的大。郏玻担撸玻叮。如圖1-4所示。檢測結果表明傳感頭受的力與??肌張力大小成正比關系。雖然檢測方法簡單有效,但是對于肌肉痙攣的評定來說,該方??法并沒有給出痙攣預警感知信息,以及發(fā)生痙攣時,區(qū)分出痙攣的強弱程度頁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4??
本文編號:3121245
【文章來源】:安徽工程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_1臺灣學者chen提出肘部痙攣檢測的示意圖??2016年合肥工業(yè)大學研發(fā)了一種上肢體痙攣檢測的傳感裝置,如圖1-3所示
圖丨-3上肢體痙攣的檢測裝置??SrdanDordevic等人在2011年研發(fā)的一種肌肉收縮的傳感器,其原理是測量肌肉收??縮期間測量傳感器尖端上力的大小[25_261。如圖1-4所示。檢測結果表明傳感頭受的力與??肌張力大小成正比關系。雖然檢測方法簡單有效,但是對于肌肉痙攣的評定來說,該方??法并沒有給出痙攣預警感知信息,以及發(fā)生痙攣時,區(qū)分出痙攣的強弱程度頁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4??
><;??(1:導線,2:手動壓柄,3:壓縮彈簧,4:外罩,5:基座,6:壓力傳感頭)??圖1-2皮膚肌張力檢測裝置??(1:慣性傳感器,2:鎖定螺栓,3:刻度,4:外殼,5:后部活動支架,??6:鎖定螺栓,7:護具,8:防護海綿,9:前部活動支架,10:前套筒)??圖丨-3上肢體痙攣的檢測裝置??SrdanDordevic等人在2011年研發(fā)的一種肌肉收縮的傳感器,其原理是測量肌肉收??縮期間測量傳感器尖端上力的大。郏玻担撸玻叮。如圖1-4所示。檢測結果表明傳感頭受的力與??肌張力大小成正比關系。雖然檢測方法簡單有效,但是對于肌肉痙攣的評定來說,該方??法并沒有給出痙攣預警感知信息,以及發(fā)生痙攣時,區(qū)分出痙攣的強弱程度頁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4??
本文編號:3121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1212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