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過CT引導下兔肺VX2腫瘤模型建立及CT引導下兔肺VX2腫瘤微波消融,對比觀察兔肺VX2腫瘤MWA術中紅外熱成像表現(xiàn)、術后CT/MRI影像表現(xiàn)及病理表現(xiàn),分析兔肺腫瘤微波消融灶紅外熱成像-MRI-CT-病理相關性。方法:將健康新西蘭雄性大白兔全麻后,在雙側后腿外側肌肉內種植VX2腫瘤組織塊,待成瘤后作為建立兔肺VX2腫瘤模型的腫瘤株。將15只新西蘭大白兔麻醉后固定于CT掃描床上,在CT引導下確定穿刺方向及深度,將15G穿刺針進針達兔肺內,并以針芯將VX2腫瘤組織塊推入預定位置。25日后行CT掃描證實肺內成瘤情況,隨機處死1只成瘤兔,行病理證實。成瘤兔備皮后在全麻及無菌條件下行CT引導下微波消融,用15G水冷微波消融天線沿設定的角度及深度逐步進針,術中多次掃描了解穿刺針與腫瘤空間關系,微波天線貫穿腫瘤灶,并超出遠端0.5cm,連接水冷循環(huán),設定消融參數(shù):輸出功率45w,持續(xù)治療3min。MWA術中行紅外熱成像實時監(jiān)控并采集溫度場變化數(shù)據(jù),MWA術后,行CT掃描觀察腫瘤消融效果,以磨玻璃影將腫瘤完全覆蓋,邊緣超出瘤灶0.5-1.0cm為消融完全,若未消融完全,則進行補充消融。腫瘤灶完全消融后即刻行MRI掃描,觀察消融灶的MRI表現(xiàn)。檢查完成后處死瘤兔,取大體標本并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記錄MWA過程中實驗兔體表紅外熱成像41℃、45℃等溫線圍成區(qū)域最大徑,并與CT/MR檢查相關數(shù)值進行對照分析;測量MWA后CT上消融灶磨玻璃影覆蓋最大徑;測量WMA前MRI掃描T1WI序列瘤灶最大徑、MWA后T2WI-fs高信號區(qū)最大徑及病理學凝固性壞死區(qū)及細胞出血水腫區(qū)最大徑,并進行對照分析。結果:15只實驗兔中11只兔肺成功種植孤立性VX2腫瘤。行CT掃描提示為肺內單發(fā)結節(jié)灶,病灶邊緣可見淺分葉改變,未見明顯毛刺,腫瘤最長徑10.3-13.1mm,平均直徑約(11.7±0.9)mm。處死1只成瘤兔行病理證實,其余10只肺內孤立性腫瘤病灶均行CT引導下微波消融術。10個成瘤灶中8個病灶一次完成消融,另2個瘤灶消融不滿意,行補充消融后,CT掃描提示磨玻璃影完全覆蓋消融灶。單次消融功率為45W,消融時間3min,補充消融功率為45W,消融時間2min。微波消融病灶CT表現(xiàn)為原瘤灶邊緣較術區(qū)模糊,瘤灶周圍可見斑片狀磨玻璃影覆蓋;術中紅外熱成像體表溫度檢測提示消融開始后,術區(qū)體表溫度逐漸提升,熱場大致呈同心圓狀由中央向外輻射,中央溫度最高,消融完成時達溫度頂峰,術區(qū)體表最高溫平均值約46.82±0.32℃,消融完成后溫度逐漸減低;MRI掃描T1-vibe序列1例表現(xiàn)病灶中央信號略增高,9例消融灶表現(xiàn)病灶中央信號顯著增高;T2WI-fs序列表現(xiàn)為消融灶呈中央低-略低信號,病灶外周可見大片狀T2WI高信號影包繞。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MWA前病灶T1WI信號強度值與MWA后T1WI信號強度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WA前病灶T1WI病灶直徑、紅外熱成像45℃溫度場最大徑與MWA術后T1WI病灶高信號區(qū)直徑及病理上凝固壞死區(qū)直徑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MWA術后T1WI病灶高信號區(qū)直徑與病理上凝固壞死區(qū)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MWA后CT掃描磨玻璃覆蓋最大徑與紅外熱成像41℃溫度場最大徑、T2WI-fs上周邊高信號區(qū)最大徑及病理上熱損傷區(qū)最大徑比較,紅外熱成像41℃溫度場最大徑與病理上熱損傷區(qū)最大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病理檢查顯示,MWA后10個兔肺VX2腫瘤病灶均完全消融。結論:1.肺部腫瘤MWA術后CT即時療效評價方法便利,GGO覆蓋病灶基本代表病灶完全消融。2.紅外熱成像可顯示微波消融過程中體表熱場分布,有助于術中實時評估肺部急性熱損傷范圍。3.MRI顯示肺部病灶微波消融術后急性熱損傷范圍與病理結果對照吻合度高,是MWA術后肺組織熱損傷范圍評估和療效評價的重要手段。4.多模態(tài)成像有助于微波消融療效判斷和消融范圍監(jiān)測。
【學位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34.2;R730.44
【部分圖文】:
1.1 A.接種于兔大腿外側肌肉的 VX2 腫瘤;B.手術切取兔大腿外側 VX2 腫C.取出的魚肉樣 VX2 腫瘤組織塊;D.將瘤塊處理成 1mm×1mm×1mm用。.2 兔肺 VX2 腫瘤模型的建立.2.1 術前準備約 3-4 周待腿部腫塊直徑約 3-4CM 大后,取 VX2 腫瘤組織塊,用眼腫瘤組織剪成約 1mm×1mm×1mm 大小瘤塊備用(方法同 2.1 VX2 腫瘤制備)。15 只新西蘭雄性大白兔(平均體重 2.2±0.5kg),術前禁氯胺酮 1ml/kg 行腿部肌肉注射+水合氯醛 1ml/kg 腹腔注射全麻后,位備皮,并俯臥固定于 CT 掃描床上,放置自制體表定位標記。.2.2 掃描方法瘤株種植前先行 CT 螺旋掃描,掃描范圍:肺尖部至肺底部。掃描

圖 1.3 A.CT 示 VX2 腫瘤位于右肺下葉; B. VX2 腫瘤位于左肺下葉.2 CT 表現(xiàn)11 個肺內孤立性 VX2 腫瘤結節(jié)灶中,5 個病灶位于兔左肺下葉,6 個病灶位右肺下葉。CT 檢查表現(xiàn)為: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灶,病灶邊緣可見淺分葉改變,明顯毛刺及胸膜牽拉等改變,縱隔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雙側胸腔未見明顯積。.3 組織病理學檢查隨機挑選一只經(jīng)CT證實成瘤兔處死,取出瘤灶后進行病理學切片檢查,證實灶病理類型為VX2腫瘤。瘤灶大體標本形態(tài)學表現(xiàn):病灶形態(tài)類似花生米樣,光整,質地較為堅韌,切面呈魚肉樣,病灶中央可見粘稠液化壞死物質。腫瘤灶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光鏡:低倍鏡下顯示VX2腫胞密集生長,可見實性瘤巢,瘤巢浸潤性生長、無明顯包膜,與周圍正常肺組

(圖1.4 A、B.大體觀:腫瘤位于實驗兔左肺下葉,腫瘤大小約1.1cm×1.3cm。C.沿腫瘤長軸將腫瘤切開,腫瘤切面呈新鮮魚肉樣。D.HE-40倍:腫瘤細胞排列致密、彌漫生長;E. HE-400倍:細胞有明顯異型性,排列成巢團狀浸潤周圍間質。)腫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欣;范衛(wèi)君;;熱消融治療原發(fā)性和轉移性肺部腫瘤的專家共識(2014年版)[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04期
2 陳錦;陳群林;林征宇;李躍明;鄧秀芬;;射頻消融治療肝臟惡性腫瘤急性熱損傷的MRI表現(xiàn)及療效判定[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3年12期
3 王英;李文濤;許立超;袁正;;CT引導下兔肺內VX2腫瘤的射頻消融治療[J];中國癌癥雜志;2013年05期
4 孫高峰;彭婕;彭燁;潘桂霞;馮菲;崔斌;周圍;程超;孔令山;左長京;;CT引導下雙針共軸穿刺法建立兔肺孤立VX_2移植瘤模型的實驗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年05期
5 陳群林;陳錦;黃啟明;萬仁均;林征宇;;1.5T磁共振導向下射頻消融治療肝轉移癌的可行性[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年12期
6 胡牧;支修益;劉寶東;李巖;王鴻;;肺部惡性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后CT影像學改變[J];放射學實踐;2012年01期
7 李洪霞;曾光宇;;用紅外熱像儀分析人體的溫度分布和病灶[J];紅外;2010年01期
8 周肅陵;王正;;紅外熱圖技術在臨床診斷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9年03期
9 王忠敏;陳克敏;貢桔;鄭云峰;張麗云;;CT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肺部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年05期
10 李欣;張宏;盛林;任賀;魯通;王旸;韓治宇;董寶瑋;;CT引導建立兔肺VX2腫瘤模型的實驗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慶;兔肺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學評價[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
2862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6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