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疼痛控制、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鍛煉的影響;尋求科學的適合TKA術后患者的康復鍛煉干預方案,為實現(xiàn)TKA術后患者持續(xù)有效的疼痛控制及康復鍛煉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間符合納入標準,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行TKA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的先后,進行編號,隨機分成兩組(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給予骨科常規(guī)護理+協(xié)同護理。于干預前、干預1、3、6個月時評估兩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和軀體癥狀改善情況;于干預前、術后3天、10天、1、3、6個月時評估兩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活動度;于干預前、術后24h、48h、72h、10天時評估兩組患者的膝關節(jié)靜息痛和活動痛評分,比較兩種干預方式的效果。結果1.本研究納入并完成干預的TKA患者共116例,男性25例(21.6%),女性91例(78.4%);平均年齡(65.75±6.81)歲。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膝關節(jié)HSS評分、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WOMAC自評分、膝關節(jié)VAS_(靜息)和VAS_(活動)對比顯示,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實施干預,術后3天時,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91.59°±5.66°)與干預組膝關節(jié)ROM(90.50°±4.5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0天,干預組膝關節(jié)ROM(106.59°±4.93°)高于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101.02°±6.23°);術后1個月,干預組膝關節(jié)ROM(111.62°±4.19°)高于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104.76°±5.11°);術后3個月,干預組膝關節(jié)ROM(116.83°±3.98°)高于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108.31°±4.32°);術后6個月時,干預組膝關節(jié)ROM(122.79°±4.42°)高于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112.48°±4.28°),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干預1個月時,干預組HSS評分(60.87±1.89)高于對照組HSS評分(54.99±3.57);干預3個月時,干預組HSS評分(80.26±2.59)高于對照組HSS評分(71.54±1.81);干預6個月時,干預組HSS評分(89.29±2.64)高于對照組HSS評分(80.81±2.19),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干預1個月時,干預組WOMAC自評分(32.48±3.38)低于對照組WOMAC自評分(35.02±3.78);干預3個月時,干預組WOMAC自評分(20.62±1.96)低于對照組WOMAC自評分(27.74±1.29);干預6個月時,干預組WOMAC自評分(17.26±0.55)低于對照組WOMAC自評分(22.28±0.54),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實施干預,術后24h時,對照組VAS_(靜息)(4.03±0.28)、VAS_(活動)(5.03±0.54)與干預組VAS_(靜息)(3.98±0.29)、VAS_(活動)(4.98±0.5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h,干預組VAS_(靜息)(3.59±0.13)、VAS_(活動)(4.12±0.13)低于對照組VAS_(靜息)(3.65±0.14)、VAS_(活動)(4.21±0.11);術后72h,干預組VAS_(靜息)(2.02±0.29)、VAS_(活動)(3.40±0.42)低于對照組VAS_(靜息)(2.50±0.21)、VAS_(活動)(4.41±0.44);術后10天,干預組VAS_(靜息)(1.26±0.12)、VAS_(活動)(1.78±0.17)低于對照組VAS_(靜息)(1.89±0.16)、VAS_(活動)(2.26±0.2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TKA術后患者的疼痛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疼痛自評及疼痛應對能力,提高患者術后滿意度。2.協(xié)同護理模式能更好的提高TKA術后患者康復鍛煉的主動參與性,康復鍛煉效果顯著,促進了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學位單位】:寧夏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473.6
【部分圖文】:
.2.3 時間和干預因素對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 HSS 評分的效果分析對于時間和干預因素對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 HSS 評分的效果分析,采用重復測量析,如表 15 顯示:在 4 次測量間,對照組和干預組的膝關節(jié) HSS 評分隨時間的出現(xiàn)幅度的變化。圖 2 顯示:干預后 1 個月、3 個月、6 個月時間點上,干預組膝關節(jié) HSS 評分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表 15 時間和干預因素對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 HSS 評分的效果分析項目 時間主效應 干預主效應 交互效應F P F P F PSS 評分 3452.012 <0.01 209.88 <0.01 79.043 <0.0229.800 264.600 278.0000.008 0.004 0.0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瑕;何潔;易德坤;袁玉霞;張玉梅;;患者自主疼痛評估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疼痛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華西醫(yī)學;2017年09期
2 趙小寧;柴愷;;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術前功能鍛煉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7年02期
3 楊禮慶;馬超;杜帥;;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疼痛管理現(xiàn)狀[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年03期
4 李姣;易春芬;;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老年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預后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年03期
5 劉風銀;梅迎雪;姚輝;王新華;趙娟;;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真實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6年12期
6 趙向琴;王麗娜;;多維度協(xié)同護理對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負性情緒、疼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年21期
7 梅迎雪;閆樹英;喬慧;姚輝;郭清;于芝;;多模式鎮(zhèn)痛對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年09期
8 周鑫;胡正斌;葉U_發(fā);陳杰;;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腎移植術后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年04期
9 王常德;康鵬德;裴福興;沈彬;周宗科;楊靜;;全關節(jié)置換術后假體周圍感染診斷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年10期
10 趙嵐;;國內(nèi)髖膝關節(jié)置換患者延續(xù)護理的研究現(xiàn)狀[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潘丁;人膝骨關節(jié)炎滑液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及國人骨關節(jié)炎流行病學Meta分析[D];中南大學;2014年
2 孫建;河南省漯河地區(qū)中老年人群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D];鄭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
2826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2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