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場耦合的磁流體熱療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454.5;TB115;O441.2
【圖文】: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射量,將磁流體通過動脈或靜脈注射、直接注射等方法靶向地導入腫瘤組織;者的靶向治療區(qū)域置于外交變磁場環(huán)境中;(3)選擇合適的治療參數(shù)并完成治參數(shù)包括磁場參數(shù)和治療時間。作為一種新興的熱療方法,MFH 解決了傳統(tǒng)在深層腫瘤、形狀不規(guī)則的腫瘤和靠近重要臟器的腫瘤中的治療短板,極大地瘤熱療的安全性和靶向性[18-22]。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圖 1-2 所示[65]。該裝置主要由諧振電路和鐵氧體磁軛組成,諧振電路可在兩個磁極之間的孔隙(治療空間)中產生均勻的交變磁場,孔隙高度可在 21cm 至 45cm 范圍內自由調節(jié),但實際治療可實現(xiàn)的最大高度為 32cm。此外,可滑動的加熱床可以允許患者容易地出入加熱孔隙,且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被暴露于交變磁場環(huán)境。原則上來說,該裝置可用于人體任意部位半徑 5 厘米腫瘤的磁流體熱療。磁流體熱療期間,可以連續(xù)調節(jié)線圈電流以調節(jié)交變磁場強度,進一步地通過調節(jié)磁場強度控制納米顆粒的產熱功率。另一方面,該裝置產生的磁場頻率為 100kHz 左右,在直徑 20cm 高度 30cm 的圓柱形治療區(qū)域內,磁場強度高達 18kA/m,且治療區(qū)域的磁場均勻度高達 90%以上。
. D. Barba 等提出的螺線管磁場發(fā)生系ram of the solenoid magnetic field geneBarba et al]于 2012 年提出一種多繞組磁場發(fā)勻分布的線圈組成,所有線圈都圈通入高頻交流電流,數(shù)值分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尹燕鷹;高嫦娥;陳明清;顧寧;董堅;;Fe_2O_3納米磁流體熱療治療小鼠結腸癌實驗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2年12期
2 王國卿;李滸;胡潤磊;柯賢福;魏東山;孟文;;磁流體熱療對體外人肺癌細胞A549的影響[J];中國肺癌雜志;2011年03期
3 丁素銀;李青山;;腫瘤熱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王宇瀛;趙凌云;王曉文;王旭飛;張曉冬;高福平;唐勁天;;磁感應熱療治療腫瘤研究進展和臨床試驗[J];科技導報;2010年20期
5 劉杰;高福平;唐勁天;;腫瘤主動靶向磁性納米粒子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腫瘤熱療中的應用[J];科技導報;2010年19期
6 羅運暉;樂愷;趙凌云;張欣欣;唐勁天;;交變磁場中Fe_3O_4磁流體對腫瘤組織加熱作用的理論研究[J];化工學報;2009年04期
7 武丹;于陽;馬秋峰;趙武貽;胡麗麗;呂靜;潘衛(wèi)東;宋濤;;用于靶向熱療實驗的交變磁場系統(tǒng)研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8年02期
8 吳亞,孫劍飛,郭全忠,顧寧;腫瘤熱療用交變磁場發(fā)生器的研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9 顏士巖,張東生,鄭杰,顧寧,王子妤,杜益群,倪海燕,劉東風,張曉明;Fe_2O_3納米磁流體熱療治療肝癌[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4年1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端芹;納米磁流體熱療治療人舌癌裸鼠異種移植瘤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00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0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