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在中晚期宮頸癌放射治療中的擺位誤差,分析擺位誤差對靶區(qū)及危及器官放射治療的影響,并與調強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組比較近期療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反應。研究方法IGRT將直線加速器與影像設備相結合,通過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獲得治療前的影像學圖像,將之與原計劃圖像對比,測量出首次擺位后、擺位誤差糾正后及治療后X(左右方向)、Y(頭腳方向)、Z(腹背方向)軸平移誤差。利用首次擺位誤差,形成模擬計劃。分析擺位誤差,對比原計劃與模擬計劃PTV受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射體積。觀察IGRT組和IMRT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反應。結果(1)在X、Y、Z方向上首次擺位后誤差為(2.27±0.09)、(4.24±0.11)、(2.58±0.09)mm,糾正后X、Y、Z方向上的擺位誤差分別為(0.22±0.04)、(0.76±0.05)、(0.34±0.05)mm,兩者比較各方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糾正后X、Y、Z方向上的擺位誤差分別為(0.22±0.04)、(0.76±0.05)、(0.34±0.05)mm,治療后X、Y、Z方向上的擺位誤差分別為(0.27±0.04)、(0.73±0.05)、(0.43±0.04)mm,兩者比較各方向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近期有效率:IGRT組CR18例,PR2例,總有效率(CR+PR)為90.91%(20/22);IMRT組CR15例,PR3例,總有效率(CR+PR)為90%(18/2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急性放射性毒副反應:IGRT組0級+Ⅰ級急性泌尿系統(tǒng)反應率、急性消化道反應率分別為:95.45%、90.90%;Ⅱ+Ⅲ級急性泌尿系統(tǒng)反應率、急性消化道反應率分別為:4.55%、9.10%;IMRT組0級+Ⅰ級急性泌尿系統(tǒng)反應率、急性消化道反應率分別為:95%、55%;Ⅱ級+Ⅲ級急性泌尿系統(tǒng)反應率、急性消化道反應率分別為:5%、45%。兩組比較Ⅱ+Ⅲ級急性消化道反應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它毒性反應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IGRT組患者骨髓抑制Ⅰ度發(fā)生率63.63%,Ⅱ度27.27%,Ⅲ度9.09%;IMRT組骨髓抑制Ⅰ度發(fā)生率60%,Ⅱ度30%,Ⅲ度1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GRT組急性皮膚放射性反應率0級59.09%,Ⅰ級31.82%,Ⅱ級9.09%;IMRT組0級50%,Ⅰ級40%,Ⅱ級1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IGRT較IMRT技術可提高中晚期宮頸癌放療過程的精準度,并明顯減少Ⅱ+Ⅲ級急性消化道反應率。
【圖文】:
橫斷面CTV(綠線)

橫斷面CTV(綠線)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30.55;R737.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永輝;張淑慧;楊敬賢;;應用千伏級錐形束CT分析不同部位腫瘤患者放射治療的擺位誤差[J];中國醫(yī)藥;2017年06期
2 吳冰;何俊翔;付敬國;阮長利;;圖像引導放射治療在盆腔腫瘤放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15年04期
3 張基永;林珠;吳麗麗;彭遜;;圖像引導自適應放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5年27期
4 張丹;李恩孝;;不同化療方案同步聯(lián)合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年49期
5 穆鵬;李聯(lián)];賈海清;;宮頸癌術后調強放療與三維適形放療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5年02期
6 彭亞琪;任慶蘭;;調強放療在宮頸癌治療中副反應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5年05期
7 張一戈;邱小平;陳維軍;狄小云;周瓊;王方正;付真富;孫龍;;基于圖像引導技術對頭頸部腫瘤臨床擺位誤差的劑量學影響[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5年01期
8 姚璧;喬曉媛;;腫瘤標志物檢測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長春瑞濱加順鉑方案化療療效的評價[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年18期
9 徐曉穎;王佳佳;鄒麗娟;;放化療同步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3年05期
10 漆輝雄;杜珂;孫秋實;李泉;;調強放療同步化療聯(lián)合熱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年17期
,
本文編號:
2633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63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