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的形態(tài)測量法和靜息態(tài)腦網絡分析的肝硬化患者磁共振成像研究
【圖文】:
圖 1. 灰質與白質對比(GWC)的圖示。 通過總皮質厚度(藍色表面)對灰質值采樣35%,并且以 1mm 的距離(綠色表面)采樣白質值。 黃色表面:灰/白色物質邊界。2.2.4 統(tǒng)計分析我們對年齡和性別進行了雙樣本 t 檢驗和卡方檢驗。通過患者組和健康對照組之間的雙樣本 t 檢驗,對組間灰白質對比度、厚度、表面積、皮質折疊和灰質容積的差異進行統(tǒng)計檢驗。為了降低 I 型錯誤的概率,使用錯誤發(fā)現率(FDR)來校正 p<0.05 的顯著性閾值的多重比較。作為肝臟生化標志物,靜脈血氨參與相關分析。通過 Pearson 相關分析研究靜脈血氨水平與顯著神經影像學結果之間的相關性。線性 SVM 分類由 MATLAB R2016a 進行,它被認為適用于研究高維數據,,同時保持計算管道相對簡單,分析要求低。為了評估患者和健康對照組之間的鑒別準確性,我們從顯著腦區(qū)域選擇 SBM 調查的顯著特征作為每個參與者的指示
安徽醫(y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3 研究結果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肝硬化患者整個皮質中 GWC 顯著增加,包括左側中央前回、左側眶回、左側眶額回、左側中央后回、右側契前葉、雙側海馬回、左顳上回、雙側顳橫回、左側梭狀回、右側顳極、右側扣帶回峽部、左側楔葉、雙側枕葉、左側舌回和左側距狀旁回(P<0.05,FDR 矯正)(如圖 2 和表 2 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445.2;R57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9年01期
2 孟令嘯;;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磁共振成像的診斷效果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年07期
3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9年06期
4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7年12期
5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8年01期
6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7年S1期
7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8年02期
8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8年03期
9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已出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8年06期
10 段瑩星;;肩關節(jié)撞擊綜合征診斷中磁共振成像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年7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欣;;超靈敏肺部磁共振成像[A];第十九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6年
2 畢帆;陳穎;鄭蘊欣;姜瑞瑤;李斌;;磁共振成像技術成熟度評估模型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十五次全國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5年
3 趙強;;磁共振成像的臨床應用[A];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4 鄒利光;;3.0T磁共振成像的特點和技術問題[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范六一;;山東省醫(yī)用磁共振成像性能指標調查分析[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6 鄭富增;;磁共振成像圖像的質量控制探討[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余正賢;;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的應用價值[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雷皓;;轉化型小動物磁共振成像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蔡志強;水淼;王海濤;沈其君;;磁共振成像在子宮內膜癌診斷價值的探索[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杝育文;灻
本文編號:26329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63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