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管理教育在肺癌化療患者核心癥狀群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0-04-17 05:26
【摘要】:目的構建適合肺癌化療患者核心癥狀群的干預方案,并驗證方案對改善患者核心癥狀群和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1.檢索Cochrane圖書館、EMbase、Ovid、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檢索時間范圍自2001年至2018年8月。收集癥狀管理教育對改善癌癥患者癥狀群效果的試驗研究,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2.依據系統(tǒng)評價的結果,針對肺癌化療患者的核心癥狀群,構建干預方案。基于專家會議法,收集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結合預實驗,修訂干預方案。3.基于同期對照的類實驗研究設計,以鄭州市一家三甲醫(yī)院內,兩個呼吸內科室為研究單位,采用拋硬幣法分組。實驗組接受癥狀管理教育干預,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采用一般資料問卷、咳嗽癥狀積分量表、癌癥治療相關疲勞功能評價量表、癌癥呼吸困難量表和生活質量核心量表,評價干預對改善肺癌化療患者核心癥狀群和生活質量的效果。結果1.Meta分析顯示:癥狀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癌癥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消化系統(tǒng)癥狀群和心理-認知癥狀群;但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是否能改善肺癌患者咳嗽、疲乏、呼吸困難癥狀群方面,尚缺乏研究。2.干預方案內容包括:咳嗽、疲乏、呼吸困難管理三部分;以癥狀管理指導手冊為輔助工具,采用一對一床旁干預的形式;時間為六個化療周期,化療前進行干預,每次干預時間為30~60min。3.干預研究結果:(1)共納入90例肺癌化療患者,干預組、對照組各45例。干預結束后干預組39人,保留率為86.7%;對照組38人,保留率為84.4%。(2)在改善核心癥狀群效果方面,咳嗽癥狀得分的干預主效應無統(tǒng)計學意義,疲乏、呼吸困難癥狀得分的干預主效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夜間咳嗽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日間咳嗽、疲乏和呼吸困難癥狀得分的時間主效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疲乏、呼吸困難的時間因素和干預因素間存在交互效應(P0.05)。(3)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效果方面,結果顯示:社會功能、疲乏、惡心嘔吐、睡眠障礙、呼吸困難、食欲下降得分的干預主效應有統(tǒng)計學意義;軀體功能、經濟困難得分的時間主效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總體生存質量、軀體功能、社會功能、食欲下降得分的時間因素與干預因素間存在交互效應(P0.05)。結論癥狀管理教育干預有助于改善肺癌化療患者的核心癥狀群和生活質量,可減輕患者咳嗽、疲乏、呼吸困難癥狀群,提高患者總體生存質量,但該干預方案對改善患者咳嗽癥狀上效果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過程中受試者依從性良好,無不良事件發(fā)生,適宜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推廣應用。
【圖文】:
引言理教育時,干預的實施者(研究者本人)、干預內容(咳嗽、疲乏、呼吸癥狀的管理)、干預時間(化療前)等都會對癥狀管理效果產生影響。在究中,研究地點選為醫(yī)院病區(qū)內,相比于院外干預,在醫(yī)院內實施癥狀管育干預會使更多的患者受益[54]。2.2 知信行理論“知信行”理論(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是知識、信度和行為之間的遞進關系模式,已在健康行為改變領域中應用研究[55]。KA論將個體行為的改變分 3 個連續(xù)的過程,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相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繼而促進行為生或改變。個體掌握的知識和行為傾向性呈正比[56]。知-信-行模式為本研究中促進患者參與癥狀管理行為的改變提供理論指過給予咳嗽、疲乏、呼吸困難癥狀群管理的相關知識,,強化患者對癥狀管態(tài)度,提升患者癥狀管理行為。研究理論框架如圖 1.1 所示。
研究內容1)通過檢索癥狀管理教育對癌癥患者癥狀群干預效果的國內外文量文獻。通過系統(tǒng)評價對高質量研究進行分析,評價癥狀管理教,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本研究干預方案。2)在系統(tǒng)評價結果基礎上,初步形成肺癌化療患者核心癥狀群癥案,通過專家咨詢和預實驗,進一步完善癥狀管理教育干預方案3)通過實證研究,評價癥狀管理教育對肺癌化療患者咳嗽、疲乏狀群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方案的可行技術路線圖研究的技術路線圖如圖 1.2 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473.73
【圖文】:
引言理教育時,干預的實施者(研究者本人)、干預內容(咳嗽、疲乏、呼吸癥狀的管理)、干預時間(化療前)等都會對癥狀管理效果產生影響。在究中,研究地點選為醫(yī)院病區(qū)內,相比于院外干預,在醫(yī)院內實施癥狀管育干預會使更多的患者受益[54]。2.2 知信行理論“知信行”理論(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是知識、信度和行為之間的遞進關系模式,已在健康行為改變領域中應用研究[55]。KA論將個體行為的改變分 3 個連續(xù)的過程,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相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繼而促進行為生或改變。個體掌握的知識和行為傾向性呈正比[56]。知-信-行模式為本研究中促進患者參與癥狀管理行為的改變提供理論指過給予咳嗽、疲乏、呼吸困難癥狀群管理的相關知識,,強化患者對癥狀管態(tài)度,提升患者癥狀管理行為。研究理論框架如圖 1.1 所示。
研究內容1)通過檢索癥狀管理教育對癌癥患者癥狀群干預效果的國內外文量文獻。通過系統(tǒng)評價對高質量研究進行分析,評價癥狀管理教,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本研究干預方案。2)在系統(tǒng)評價結果基礎上,初步形成肺癌化療患者核心癥狀群癥案,通過專家咨詢和預實驗,進一步完善癥狀管理教育干預方案3)通過實證研究,評價癥狀管理教育對肺癌化療患者咳嗽、疲乏狀群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方案的可行技術路線圖研究的技術路線圖如圖 1.2 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473.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瑩瑩;楊Y
本文編號:2630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6305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