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的調(diào)查與耐藥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10-21 16:50
【摘要】:目的探討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的分布情況及耐藥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科室臨床分離株170株,采用瓊脂擴散法(K-B法)對170株銅綠假單胞菌進行藥敏試驗,分析銅綠假單胞菌的標本來源分布及對15種常用抗菌藥物的藥敏率,并探討抗菌藥物單獨用藥與聯(lián)合用藥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治療效果。結果銅綠假單胞菌標本來源主要為呼吸道標本,檢出率為59.4%,其次為尿液,檢出率為12.4%,且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主要集中在ICU、神經(jīng)外科、呼吸內(nèi)科等科室;藥物敏感試驗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臨床中常用的15種抗菌藥物均有嚴重耐藥性,其中對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耐藥率最高,達到74.7%,其次為頭孢噻肟,耐藥率為70.6%,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最低,為18.8%;6組聯(lián)合抗菌藥物協(xié)同累加率為43.52%~88.47%,聯(lián)合抗菌治療效果最佳為頭孢他啶與環(huán)丙沙星,達到92.9%,其次為環(huán)丙沙星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的聯(lián)合,達到78.8%,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敏感率與單獨用藥敏感率呈現(xiàn)顯著差異(P0.05)。結論銅綠假單胞菌有較高的耐藥性,應加強臨床監(jiān)測與控制,對銅綠假單胞菌給予抗菌藥物聯(lián)合給藥,增強體外抗菌活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170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and 170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tested by Agar diffusion assay (K-B method).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amples and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15 common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ntibiotic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discussed. Results the sampl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mainly from respiratory tract (59.4%), followed by urine (12.4%).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mainly in ICU, neurosurgery, 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other departments.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d serious resistance to 15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 The resistance rate to ampicillin / sulbactam was the highest (74.7%), followed by cefotaxime. The resistance rate to ciprofloxacin was the lowest, and the synergistic accumul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s was 43.52 and 88.477.The best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 ceftazidime and ciprofloxacin, and the best antimicrobial effect was ceftazidime and ciprofloxacin, and the synergistic accumulative rate was 43.52 and 88.477.The best antimicrobial effect was ceftazidime and ciprofloxacin. 92.9%, followed by ciprofloxacin and piperacillin tazobactam sodium, reached 78.8%, the antimicrobial drug combination sensitivity rate and single drug sensitivity rat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s high drug resistance, so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hance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vitro.
【作者單位】: 浙江金華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浙江金華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
【基金】:浙江省衛(wèi)計委臨床醫(yī)學會臨床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1ZYC-B5)
【分類號】:R446.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忠強;46例銅綠假單胞菌的藥敏結果分析[J];廣西預防醫(yī)學;2000年02期

2 林曉 ,陳美云 ,林其昌 ,陳公平;222株銅綠假單胞菌藥敏結果[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10期

3 王炳華;王炳云;;106株銅綠假單胞菌藥敏結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4年06期

4 黃志強;李麗君;盧娟;;肺結核病合并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藥敏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年09期

5 封尊玉;;銅綠假單胞菌的治療策略[J];海南醫(yī)學;2010年21期

6 劉萍;張志倫;倪丹妮;吳杰紅;;銅綠假單胞菌產(chǎn)金屬β-內(nèi)酰胺酶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年23期

7 吳麗娟,熊爾陽,鄧光貴;聚合酶鏈反應檢測銅綠假單胞菌的研究現(xiàn)狀[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96年06期

8 周鐵麗,曹建明;一種鑒定銅綠假單胞菌的新方法[J];陜西醫(yī)學檢驗;1997年04期

9 朱小平;78株銅綠假單胞菌藥敏結果的初步探討[J];江蘇臨床醫(yī)學雜志;1999年05期

10 張文英;86株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調(diào)查[J];華夏醫(yī)學;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莉;許媛;黃義山;蔡燕;唐中;楊明輝;廖濤;;銅綠假單胞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基因的檢測[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周明明;周鐵麗;李超;吳慶;陳櫟江;吳蓮鳳;彭定輝;;主動外排在銅綠假單胞菌耐藥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朱丹;李欣;;對亞胺培南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的體外藥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洪波;貢聯(lián)兵;;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藥敏分析[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東;;臨床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結果分析[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趙書平;姜梅杰;;神經(jīng)內(nèi)科重癥監(jiān)護室銅綠假單胞菌氨基糖苷類修飾酶基因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7 李春梅;鐘曉祝;;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分析[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消毒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熊娟;梁麗紅;;尿液中分離出產(chǎn)紅膿素的銅綠假單胞菌[A];2012全國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丁艷苓;陳亞紅;姚婉貞;寧永忠;;2007年-2009年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屆全國呼吸道感染學術大會暨第一屆多學科抗感染治療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鄧麗華;許美榮;胡麗萍;;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及β-內(nèi)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瑞琴;氟喹諾酮類藥物誘導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及分子機制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蔡雙啟;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的耐藥變遷及差異蛋白組學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戴曉天;pH值對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特征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4 張若文;燒傷病房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陳林;銅綠假單胞菌內(nèi)在耐藥性相關基因的篩選及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魏殿軍;臨床分離菌株耐藥性分析及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的探討[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7 季京淑;銅綠假單胞菌MLST分型及耐藥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廖如燕;廣東地區(qū)三種醫(yī)院感染革蘭氏陰性菌分子流行病學及耐藥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蘇敏;光動力療法抗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2 蔡東波;我院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和耐藥基因的檢測與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李鴻飛;黏液型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特征和耐藥株相關基因型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4 程新;銅綠假單胞菌耐藥分析與耐亞胺培南菌株基因型檢測研究[D];貴州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張偉;燒傷患者分泌物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李琬琛;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基因調(diào)控及藥物對其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CHANDA WARREN;亞麻酸聯(lián)合妥布霉素抗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效應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機制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7年

8 周小青;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情況及基因同源性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

9 卞婷婷;2013-2015年安徽地區(qū)臨床分離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分析及體外聯(lián)合藥敏試驗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賈曦;保定市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分析以及耐亞胺培南菌株基因型檢測[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

本文編號:22857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2857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390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