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炎癥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一例
[Abstract]:A 51-year-old woman with pain in the right knee walked unwell for 4 years, aggravated for 1 year. 4 years ago, there was no obvious inducement to appear right knee discomfort, weakness, walking disorder, symptom relief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Aft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symptoms did not relieve, walking and movement of the pain intensified. Physical examination: right lower limb claudication, right leg proximal swelling, local skin temperature normal, no obvious sensory disturbance and tenderness. The surrounding cortex is not only intact (fig. 1). CT): osteolytic bone destruction at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right tibia, unclear boundaries, and local bony skin
【作者單位】: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放射科;福建省立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445.2;R7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徐凡;吳梅;郭媛;郭永梅;吳紅珍;張博;;腹盆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影像征象及病理分析并文獻復習[J];磁共振成像;2015年01期
2 羅振東;廖昕;陳衛(wèi)國;程勇;鄭彤;;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影像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新彤;修文吉;閆東;程曉光;;脛骨炎癥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一例[J];磁共振成像;2017年01期
2 劉伯勝;劉赤巖;陶福典;;腸系膜及腹膜后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CT表現(xiàn)初探[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年10期
3 盧超;徐勝;張國慶;;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5年06期
4 張曉東;許乙凱;唐秉航;李紹林;;低度惡性肌纖維母細胞肉瘤與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年05期
5 馬建華;蘇國強;;食管、胃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年06期
6 史鳳霞;劉建濱;郭一清;李紅玲;;腹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MSCT診斷(附5例報告)[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年12期
7 胡秀娟;賀廣湘;陳玉;;篩竇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趙燕風;歐陽漢;;肝臟腫瘤的MR檢查與診斷思路[J];磁共振成像;2012年06期
2 蔡香然;劉斯?jié)?;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影像學特征[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年06期
3 張忠德;殷敏智;陳其民;王耀平;;炎癥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惡性變一例[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7年04期
4 郭永清;洪擁軍;鄧燕飛;;顳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22期
5 梁榮光;骨炎癥性肌母細胞瘤的臨床影像診斷[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年04期
6 紀小龍,馬亞敏;從炎性假瘤到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淺談病理形態(tài)學發(fā)展的過程[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3年03期
7 郭衛(wèi),燕太強,沈丹華;骨的炎癥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一例[J];中華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8 高紅,白友賢;股骨炎癥性肌纖維母細胞瘤1例[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志建;羅雨橋;鄧思然;;脛骨近端高能量骨折的手術治療[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7期
2 孫輝;羅從風;;中國人正常脛骨近端后側形態(tài)學測量[J];上海醫(yī)學;2008年05期
3 徐勃興;王偉;張力;;三維數(shù)字化重建在中國人脛骨近端形態(tài)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44期
4 李國宏;張宗維;黃昌弘;魏鴻文;鄭誠功;;脛骨近端幾何形態(tài)分析與再置換脛骨組件的設計研究[J];醫(yī)用生物力學;2007年04期
5 李鈺軍;余斌;羅彪;周然;胡巖君;王博偉;;基于三維重建技術對國人脛骨近端截面的形態(tài)學測量[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年11期
6 曾紀洲;曲鐵兵;石逸杰;于振山;張亞奎;潘江;張星火;陳學明;;三維重建脛骨近端模型及其角度參數(shù)[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年01期
7 胡巖君;余斌;羅吉偉;李鑒軼;劉清華;徐洪璋;;人工膝關節(jié)脛骨近端截骨的數(shù)字化形態(tài)學研究及其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0年02期
8 張博;潘江;林源;張曉冬;王志為;曲鐵兵;;國人正常脛骨近端幾何形態(tài)學的初步研究[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年01期
9 李圣國;王新建;;脛骨近端緩慢延長術在下肢縮短畸形中的應用[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0年03期
10 謝慶云;李曉華;符培亮;吳海山;;正常中國成年人相當于全膝關節(jié)置換脛骨近端截骨部位的形態(tài)學測量[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3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春;沈立鋒;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與防治[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方娟;宮赫;孔令燕;朱東;;三維脛骨近端內部松質骨結構模擬預測[A];第十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二屆全國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3 張春;沈立;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與防治[A];2009年浙江省顯微外科、手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張春;沈立鋒;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與防治[A];浙江省醫(yī)學會創(chuàng)傷學分會成立大會暨2009年浙江省創(chuàng)傷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張春;沈立鋒;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與防治[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張春;沈立鋒;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與防治[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抗癌協(xié)會骨軟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張春;沈立鋒;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 原因分析與防治[A];2007浙江省顯微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張春;沈立鋒;張曉文;郭峭峰;馬茍平;俞華軍;鐘甫華;;脛骨近端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與防治[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杭州市中醫(yī)藥協(xié)會骨傷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暨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9 胡承方;羅從風;;國人脛骨近端影像學測量調查[A];泛長江流域骨科新進展暨第九屆全國骨科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仲肇平;任榮;曹進;王浩然;彭琳瑞;姚陸豐;葉志孟;鄭華江;;脛骨近端骨骺骨折損傷機制探討及手術治療[A];浙江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30年慶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巖君;人工膝關節(jié)股骨遠端、脛骨近端截骨與假體的數(shù)字化形態(tài)學研究及其意義[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姚;脛骨近端肌肉起點的解剖研究及26例脛骨延長的總結分析[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劉顯華;脛骨近端發(fā)育不良對CPT術后預后影響的相關性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3 代一猛;東北地區(qū)國人脛骨近端幾何外形數(shù)字化測量及其在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4 胡承方;國人脛骨近端形態(tài)學測量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李鈺軍;膝關節(jié)置換術脛骨近端截骨面數(shù)字化形態(tài)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柴瑞寶;TKA術后脛骨近端截骨塊參數(shù)測量及其臨床意義[D];泰山醫(yī)學院;2013年
7 徐國輝;跟骨內外側、脛骨近端經皮穿針安全區(qū)解剖學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70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27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