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減壓訓練對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顧負擔、焦慮和抑郁情緒影響的研究
本文選題:正念減壓訓練 切入點:乳腺癌 出處:《錦州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顧負擔、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的現(xiàn)狀,并對其進行為期8周的正念減壓訓練,評估正念減壓訓練對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顧負擔、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的影響。同時探索照顧負擔的中介作用,進一步揭示正念減壓訓練的作用機制。方法將100例乳腺癌患者配偶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入院順序?qū)⑵溥M行分組,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最終91人完成本研究(對照組46例、干預組45例)。兩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每周接受1次正念減壓訓練,共8周。兩組干預前后均采用自制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照顧者負擔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和Beck抑郁問卷收集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學資料、其配偶的人口學資料,同時檢測正念減壓訓練對配偶照顧負擔、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應用SPSS 21.0錄入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和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回歸分析法探討照顧負擔的中介作用。結(jié)果干預組干預前后照顧負擔得分、焦慮得分、抑郁得分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25.98±6.00)vs(22.31±5.76),(17.93±4.65)vs(14.98±4.75),(11.87±3.51)vs(8.47±3.21),P0.001]。而對照組照顧負擔、焦慮、抑郁情況均無顯著改善(均P0.05)。干預組照顧負擔、焦慮、抑郁得分差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照顧負擔、焦慮、抑郁得分差值(t=-11.21,P0.001;t=-7.99,P0.001;t=-7.29,P0.001)。正念減壓訓練可以預測抑郁情緒得分差值(β=-0.615,P0.001,R2=0.378);正念減壓訓練可以預測照顧負擔得分差值(β=-0.763,P0.001,R2=0.582);照顧負擔可以預測抑郁情緒得分差值(β=-0.452,P0.001,R2=0.464)。因此,照顧負擔在正念減壓訓練和抑郁情緒間起到中介作用。結(jié)論1.正念減壓訓練能有效幫助乳腺癌患者配偶減輕照顧負擔、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改善其心理健康。2.照顧負擔在正念減壓訓練和抑郁情緒之間起到了中介效應,但在正念減壓訓練和焦慮情緒間無中介作用。3.醫(yī)護人員應該對乳腺癌患者配偶這一人群給予重視,并對此類人群進行心理干預,改善其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re burd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spou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burden of mental stress training on spou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8 weeks of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training.The effect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t the same time,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ing burden was explored, and the mechanism of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training was revealed.Methods 100 spou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 = 50) and control group (n = 50).Finally, 91 people completed the study (control group 46 cases, intervention group 45 cases).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training once a week for 8 weeks.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self-mad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carer burden scal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d Beck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collect pathological data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demographic data of their spouses.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indfulness stress reduction training on spouse care burd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tested.SPSS 21.0 data were inputted and 蠂 2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care burden.Results the scores of care burd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25.98 鹵6.00)vs(22.31 鹵5.76 鹵17.93 鹵4.75 4.65)vs(14.98 鹵11.87 鹵3.21 鹵P0.001].The burden of ca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0.05).Therefore, the burden of car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mindfulness stress reduction training and depression.Conclusion 1.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 spouse of breast cancer reduce the burden of care,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The burden of care plays a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mindfulness stress stress training and depression, but there is no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mindfulness stress stress training and anxiety.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ous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tak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學位授予單位】:錦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473.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東,朱孔美,李萍,呂鋒,楊穎;大學生孤獨、抑郁情緒狀況及其相互關系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3年01期
2 張素娟,耿寅卯,許麗萍;癌癥患者住院期間抑郁情緒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河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黃津芳;住院患者抑郁情緒的識別和干預[J];現(xiàn)代護理;2004年04期
4 范興華 ,方曉義;湖南某大學學生的抑郁情緒與其友伴關系探討[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7期
5 劉桂芳;王敏;;老年患者抑郁情緒調(diào)查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年21期
6 楊美榮;杜君;王曉一;;大學生與同齡社會青年抑郁情緒的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5期
7 劉友奪;吳秀光;黃時金;黃周忠;;老年人社會狀況與抑郁情緒調(diào)查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年05期
8 馬小娟;柴喜平;楊春林;;心理干預對改善惡性腫瘤患者家屬抑郁情緒的效果分析[J];西部中醫(yī)藥;2012年01期
9 金伊儷;胡穎;羅梅萍;;記錄糖尿病生活日記對病人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年16期
10 李作佳,郝偉興,周秋華,蔡生光,張道新;中小學教師的抑郁情緒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靜華;;社區(qū)老年人抑郁情緒的調(diào)查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2 安維娟;徐嵩俐;;住院老干部抑郁情緒的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曹筱燕;陳楚僑;宗紀剛;史艷芳;王玉娜;;大學生抑郁情緒與應對靈活性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張弘;陳子瑜;陳嘉鼎;;北京市1399例初中生抑郁情緒調(diào)查及危險因素分析[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伊麗;武國城;;一例救援人員抑郁情緒的心理干預[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荷芳;鄭梅;;探討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護理危機管理與溝通技巧培訓班論文集[C];2013年
7 蔣月君;朱雅君;嚴建雯;陳傳鋒;;高校畢業(yè)生的抑郁情緒與目標建構(gòu)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劉桂芳;;老年患者抑郁情緒的臨床研究及護理對策[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張冬敏;郭云飛;;團體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抑郁情緒的影響[A];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李永超;陳優(yōu);葛小錨;;中小學生焦慮抑郁情緒調(diào)查分析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鳳鳴;正確地應對抑郁情緒[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2 心理學碩士 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 林曉;如何減少抑郁情緒?[N];北京科技報;2013年
3 翟金國 趙靖平;抑郁情緒和抑郁癥是兩回事[N];健康報;2004年
4 羅中云;沉思惡化抑郁情緒[N];北京科技報;2007年
5 ;抑郁情緒怎么辦?[N];健康時報;2005年
6 于儉;抑郁癥自療五法[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7 記者 李天舒 通訊員 顧敏;我國四成城里老人受抑郁困擾[N];健康報;2011年
8 記者 吳m#麓;文化差異如何影響抑郁[N];北京科技報;2011年
9 翟金國 趙靖平;“郁悶”成為流行語[N];健康報;2005年
10 記者 蔣煒寧 通訊員 翁曉芬;近四成人帶有抑郁情緒[N];寧波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梅;燒傷并發(fā)抑郁情緒認知加工特點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2 唐聞捷;體育鍛煉干預大學生抑郁情緒的綜合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剛;大學生抑郁情緒對腦獎賞系統(tǒng)功能影響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2 孫偉銘;江西省社區(qū)老年人抑郁情緒的評估與心理干預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3 劉曄穎;研究生自我同情與抑郁情緒的相關及干預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4 李田田;正念訓練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李婷婷;大學生抑郁情緒相關因素及其自信心訓練的干預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李園園;冠心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合并抑郁情緒的臨床調(diào)查[D];延安大學;2016年
7 李京陽;個案工作改善養(yǎng)老機構(gòu)老年人抑郁情緒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8 鄧璨;舞動治療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干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9 周濟全;反芻思維下抑郁情緒調(diào)節(jié)機制及表達性書寫干預有效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陳驍;抑郁情緒和反芻思維與內(nèi)部轉(zhuǎn)換能力缺陷關系的行為學與ERP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06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170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