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自動化論文 >

具有可變剛度的四足機器人仿生脊柱設計與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7 08:24

  本文關鍵詞:具有可變剛度的四足機器人仿生脊柱設計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現(xiàn)有的四足機器人軀干以剛體為主,剛性軀體的仿生四足機器人平臺由于無法充分利用四足哺乳動物例如獵豹等身體的重要機能—脊柱在動物奔跑中的作用,而無法實現(xiàn)靈活的運動和快速奔跑。受獵豹等四足哺乳動物在快速奔跑時利用其柔順脊柱上下彎曲實現(xiàn)高速運動和在轉彎運動過程中利用其柔順脊柱左右側向彎曲實現(xiàn)靈活轉彎等場景的啟發(fā),本文提出了一款具有可變剛度的四足機器人仿生脊柱,并將其應用于四足機器人DCat Ⅱ。通過改變仿生脊柱在pitch(俯仰)和yaw(偏轉)兩個方向上的剛度,提高四足機器人的運動的速度和靈活性。論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通過對獵豹的身體結構和軀干運動特征進行觀察,提出了一款具有可變剛度的四足機器人仿生脊柱,對仿生脊柱進行了整體結構設計。仿生脊柱具有胸椎、腰椎和骶椎三部分,每部分均由不同厚度的剛性椎骨和彈性椎間盤組成,椎骨和椎間盤采用四葉草結構形狀。同時設計了采用螺旋傳動的仿生脊柱的剛度調(diào)節(jié)機構,完成了仿生脊柱的靜剛度特性測試實驗。針對設計的四足機器人仿生脊柱,利用柔順機構學偽剛體模型法建立兩端同時受力的偽剛體模型分析仿生脊柱的力學特性,并對脊柱進行了有限元力學仿真分析。改造實驗室現(xiàn)有的四足機器人DCat的硬件結構,編寫了四足機器人DCatⅡ的控制程序,并設計實驗研究仿生脊柱對機器人足端力、脊柱整體剛度對運動速度和脊柱在yaw方向剛度值的大小對機器人轉彎半徑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仿生脊柱可以減小足端力,四足機器人DCatⅡ可以利用柔順脊柱的上下彎曲增大跨步長以提高其運動速度,合理選擇仿生脊柱在yaw方向剛度的值可以實現(xiàn)四足機器人的轉彎運動。
【關鍵詞】:四足機器人 仿生脊柱 模塊化 可變剛度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242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2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四足哺乳動物脊柱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運動特征11-13
  • 1.3 柔順脊柱在四足機器人中的應用13-14
  • 1.4 柔順脊柱結構設計與控制14-24
  • 1.4.1 主動柔順脊柱14-20
  • 1.4.2 被動柔順脊柱20-22
  • 1.4.3 可變剛度機構設計與分析方法22-24
  • 1.5 柔順機構的設計和分析方法24-26
  • 1.5.1 偽剛體模型法24-25
  • 1.5.2 多剛體離散元法25-26
  • 1.6 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論文章節(jié)安排26-28
  • 2 具有可變剛度柔順脊柱的仿生學設計28-44
  • 2.1 可變剛度柔順脊柱的設計28-35
  • 2.1.1 獵豹身體結構及軀干運動特征28-30
  • 2.1.2 柔順脊柱的剛度調(diào)節(jié)原理30-32
  • 2.1.3 柔順脊柱的結構設計32-33
  • 2.1.4 柔順脊柱的材料選擇33-34
  • 2.1.5 剛度調(diào)節(jié)機構設計34-35
  • 2.2 可變剛度柔順脊柱的剛度調(diào)節(jié)特性曲線35-41
  • 2.2.1 剛度特性測試平臺搭建35-37
  • 2.2.2 剛度特性實驗37-38
  • 2.2.3 整體剛度大小可調(diào)實驗38-40
  • 2.2.4 剛度方向可調(diào)實驗40-41
  • 2.3 本章小結41-44
  • 3 柔順脊柱力學特性分析44-52
  • 3.1 兩端同時受力的柔順脊柱力學建模44-48
  • 3.2 脊柱強度與變形有限元仿真48-50
  • 3.3 本章小結50-52
  • 4 具有可變剛度柔順脊柱的四足機器人運動實驗52-66
  • 4.1 四足機器人平臺DCatⅡ52-58
  • 4.1.1 硬件平臺及結構改造53-55
  • 4.1.2 控制軟件55-58
  • 4.2 剛性脊柱和柔順脊柱對機器人足端力的影響58-59
  • 4.3 柔順脊柱整體剛度對機器人運動速度的影響59-62
  • 4.4 柔順脊柱的剛度方向?qū)C器人轉彎半徑的影響62-64
  • 4.5 本章小結64-66
  • 5 總結與展望66-68
  • 參考文獻68-72
  •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2-76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7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振喜;焦國太;鄧光明;梁聰聰;;室內(nèi)清潔機器人協(xié)作技術研究[J];機械;2010年12期

2 陳陽舟;王文星;代桂平;;基于角度優(yōu)先的多機器人圍捕策略[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3 蔣新松;國外機器人的發(fā)展及我們的對策研究[J];機器人;1987年01期

4 沈慧娟;袖珍機器人別動隊[J];國外科技動態(tài);2004年02期

5 孟慶鑫,魏洪興,王立權,楊青梅,王嵐;基于蠕動原理拱泥機器人方案研究[J];中國造船;2001年01期

6 程遠;機器人軟件編程方法[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孟慶鑫,王茁,王殿君,王立權,屠治國;“穿地龍”機器人總體方案分析與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丁瀅潁;何衍;蔣靜坪;;基于個性演化的多機器人自組織[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03年02期

9 張汝波,王兢,孫世良;具有環(huán)境自適應能力的多機器人編隊系統(tǒng)研究[J];機器人;2004年01期

10 張飛,陳衛(wèi)東,席裕庚;多機器人協(xié)作探索的改進市場法[J];控制與決策;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為人;周偉;王楷;蘇士娟;;家庭清潔機器人自主充電研究[A];2010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長松;孫國林;韓勝利;;機器人料箱取件形式及控制方法[A];201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孟正大;戴先中;;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逆系統(tǒng)方法的機器人柔順性控制[A];江蘇省自動化學會七屆四次理事會暨2004學術年會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陳天皓;錢成;談英姿;;類人足球仿真機器人快速起身方法的實現(xiàn)[A];2007年足球機器人大會論文集[C];2007年

5 薛慧婷;羅熊;胡海東;游美玲;邱新濤;;基于顏色特征的漂浮機器人三點定位系統(tǒng)[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五分冊)[東南大學學報(增刊)][C];2009年

6 胡海東;趙清杰;;機器人的慣性/視覺組合定位方法[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七分冊)[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增刊)][C];2009年

7 顧新興;孫燕樸;馮純伯;;一種新的雙機器人協(xié)調(diào)路徑規(guī)劃方法[A];199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8 陶軍;高翔;周全;李曉亞;;利用自學習算法為機器人選擇最優(yōu)目標點的決策設計[A];馬斯特杯2003年中國機器人大賽及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王大川;張輝;季秀才;鄭志強;;救援環(huán)境下基于激光傳感器的機器人環(huán)境建圖以及自定位[A];2007年足球機器人大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王淑慧;吳立成;袁海文;;一種水上行走機器人的模糊控制[A];2011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分冊)[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克 軍;小小機器人軍團[N];大眾科技報;2003年

2 張勁 戚峰;變電站的“機器人骨干”[N];中國電力報;2009年

3 本報通訊員 張勁 戚峰;電力機器人的“神通”[N];工人日報;2009年

4 吳鴻;微型機器人引領反恐潮流[N];中國商報;2003年

5 盧家興;中科院研制出能應付復雜地形的機器人[N];大眾科技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麗;基于虛擬力的多機器人化學源定位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世隆;拋投機器人翻轉越障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仲朝亮;受生物啟發(fā)的移動機器人空間認知及其導航[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4 王東科;空間繩系機器人目標抓捕及抓捕后穩(wěn)定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玲;未知環(huán)境中基于相對觀測量的多機器人合作定位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6 王宏;煤礦機器人激光雷達與慣性傳感器導航理論及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7 李飛;湍動氣流主控環(huán)境下多機器人氣味源定位[D];天津大學;2009年

8 仲宇;分布式強化學習理論及在多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9 李吉功;室外時變氣流環(huán)境下機器人氣味源定位[D];天津大學;2010年

10 靳國強;智能服務機器人分層任務規(guī)劃的非單調(diào)理論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帥;服務型機器人設計與前瞻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戚樹騰;基于激光測距儀的果園移動機器人避障系統(tǒng)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劉廣保;大型復雜曲面的機器人研拋技術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4 張賢;基于超聲波測距的多機器人室內(nèi)定位導航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戴騰清;基于PROFIBUS現(xiàn)場總線在機器人沖壓自動化線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6 楊曉曉;室內(nèi)機器人單目視覺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14年

7 何文甲;基于多Agent的服務機器人協(xié)作與仿真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武漢工程大學;2015年

8 楊超;基于虛擬市場法的多機器人環(huán)境探索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5年

9 張月;清潔機器人全覆蓋路徑規(guī)劃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10 鄭梓均;基于ROS系統(tǒng)的簡易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具有可變剛度的四足機器人仿生脊柱設計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91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891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471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