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激光標刻中的分區(qū)遺傳算法
本文關鍵詞: 激光標刻 最短路徑 圖形分區(qū) 出處:《光電子·激光》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目前激光標刻系統(tǒng)中最短路徑算法生成時間長、路徑效果達不到最優(yōu)的特點,提出了一種全新模式最短路徑算法。首先根據(jù)圖形平面分布特點,將分布位置接近的圖形集中到一個區(qū)域,使所有圖形劃分到多個區(qū)域;其次對各個區(qū)域內圖形進行路徑優(yōu)化,這樣可以減少算法優(yōu)化規(guī)模,提高算法效率;然后采取最優(yōu)方式對各區(qū)域排列順序進行調整,要求各區(qū)域內之間的總體距離最短;最后所有圖形根據(jù)調整后的排列順序依次輸出,得到優(yōu)化路徑。實驗結果證明,相比原有算法,本文算法在生成時間上提升近97%,路徑效果提升近5%,在算法生成時間和路徑效果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更適合應用于激光標刻系統(tǒng)。
[Abstract]: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in laser marking system has long generation time and the path effect is not optimal, a new mod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ic plane distribution, a new model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graphs with close distribution positions are grouped into one area, so that all the graphs are divided into multiple regions; Secondly, the path optimization of each region can reduce the scale of algorithm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 Then the optimal way is adopted to adjust the order of each region, which requires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he regions. Finally, all the graphics are output according to the adjusted order, and the optimized path is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improves the generation time by nearly 97 and the path effect by nearly 5%. I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algorithm generation time and path effect,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laser marking system.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中船重工(武漢)凌久高科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九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471272)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6CFB499)資助項目
【分類號】:TP18;TN249
【正文快照】: 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九研究所湖北武漢430205)1引言激光標刻是利用激光束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特性對材料(包括金屬與非金屬)進行切割、焊接、表面處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門加工技術[1]。相較于傳統(tǒng)打印技術,激光標刻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質量、加工方式靈活并且無污染等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金聲;;關于最短路徑算法[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3期
2 馬東嶺;;城市公交網(wǎng)絡的最短路徑算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3 胡于杰;李響;;利用最短路徑算法確定地理網(wǎng)絡中心服務范圍[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0年03期
4 鄭年波;陸鋒;李清泉;段瀅瀅;;顧及轉向延誤的時間依賴A~*最短路徑算法[J];測繪學報;2010年05期
5 涂海麗;;最短路徑算法及其應用探討[J];科技廣場;2011年09期
6 毛少武;張煥國;黃崇超;吳萬青;;改進的K最短路徑算法在通信網(wǎng)絡中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3年06期
7 張效賢;最短路徑算法的應用[J];甘肅高師學報;1999年02期
8 馮曉輝;;交通網(wǎng)絡中的最短路徑算法探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年21期
9 竇桂琴;楊青;黃祖鋒;王雪萍;;一種基于城市應急系統(tǒng)的最短路徑算法[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歐福軍;劉萍;涂亞平;吳海兵;;大規(guī)模網(wǎng)絡最短路徑算法的優(yōu)化及實現(xiàn)[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闖;董志江;;最短路徑算法[A];吉林省測繪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8年
2 唐小勇;程琳;徐上;;考慮轉向延誤最短路徑算法及實現(xiàn)[A];2007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陳再春;張云青;潘伯鳴;;最短路徑算法在公交查詢中的實現(xiàn)[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數(shù)字區(qū)域建設與地理空間技術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4 羅飛;魏開平;萬潤澤;;復雜網(wǎng)絡中最短路徑算法的研究及應用[A];2006全國復雜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王明福;彭群生;;基于編碼圖的求解最短路徑算法[A];中國計算機圖形學進展2008--第七屆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孫紹河;朱瑞艷;;GIS中最短路徑算法的研究[A];第二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C];2010年
7 張惠謙;;電信規(guī)劃最短路徑算法的Excel宏實現(xiàn)[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冬;張麗果;杜慧敏;韓俊剛;;基于R-Torus結構和最短路徑算法的NoC建模[A];全國第19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9 馮盼盼;藺宏偉;于金輝;;投影法生成網(wǎng)格上的路徑[A];第六屆全國幾何設計與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廖遠;一對一最短路徑算法研究及車載導航系統(tǒng)設計[D];南昌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志超;面向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集群航天器網(wǎng)絡拓撲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湯博蔚;基于云計算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3 尹伊伊;基于A*算法的多目標和約束條件下的k優(yōu)換乘方案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5年
4 羅麗虹;考慮轉向限制的路網(wǎng)中最短路徑算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5 郭東;基于Virtools的煤礦井下逃生系統(tǒng)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6 吳友寶;Hadoop平臺下基于路網(wǎng)加權分層和關聯(lián)規(guī)則的最短路徑算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7 陳志芳;基于最短路徑算法的高速路網(wǎng)建模與實證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何亞琦;基于GPS軌跡的移動端最短網(wǎng)絡距離推薦系統(tǒng)[D];湖南科技大學;2016年
9 鄧禮禮;求圖中受限制的所有最短路徑算法的分析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蔓;最短路徑算法在煤礦安全分區(qū)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87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8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