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永磁同步電機的滑模變結構控制與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永磁同步電機的滑模變結構控制與研究 出處:《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永磁同步電機 數(shù)字信號處理 脈沖寬度調(diào)制 滑模觀測器
【摘要】: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如何更加高效,精確地控制電機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而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tǒng)的特點為:非線性、多變量、強耦合。因此,傳統(tǒng)電機控制方式是基于PID調(diào)節(jié)器控制,這種控制方式主要缺點在于易受到內(nèi)部參數(shù)與外界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難以達到高精度的要求。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lián)學者提出變結構控制理論,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系統(tǒng)控制的不連續(xù)性。進而由該理論發(fā)衍生出一項分支理論—滑?刂。滑模變結構控制主要表現(xiàn)為:控制系統(tǒng)的不固定性,并且在動態(tài)響應過程中不斷地朝著預定的目標變化。本文以無傳感PMSM為研究對象,基于滑模觀測器對電機控制系統(tǒng)進行設計,文本主要工作有:首先分析了電機的發(fā)展歷史和市場前景以及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和科技成果。緊接著在構建了PMSM的數(shù)學模型的基礎上,分析了控制算法中涉及到的三種坐標系變換原理;其次介紹滑模變結構控制理論和滑模觀測器(SMO)的設計與實現(xiàn),構建了電流觀測器和對轉子位置信息和轉速信息進行了估算。簡單介紹系統(tǒng)的抖振現(xiàn)象以及給出了幾種削弱抖振的方法。然后對基于SMO的控制系統(tǒng)分別進行了軟件、硬件設計。其中軟件設計主要給出了系統(tǒng)流程圖,硬件設計主要為控制系統(tǒng)各個模塊硬件電路圖。文本設計的控制系統(tǒng)主控芯片為TI公司的TMS320F28335。最后通過仿真和實驗平臺的驗證,給出了估算電流、電壓、位置信息等波形圖,驗證了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tǒng)的魯棒性和抗干擾性。最后借助示波器等工具測量出PWM波形,進一步驗證了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 how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precise control of the motor have in-depth research,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system is nonlinear, multi variable, strong coupling.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motor control mode is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control method of main disadvantage is easy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al parameter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high precision of the.20 century in 50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the discontinuity of innovation lies in the system control. Then by the theory of hair grew out of a branch of theory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or the main performance no fix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process continuously toward the goal of predetermined change. This paper takes no sensor PM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liding mode observer Design, text main work: first analysis of motor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market prospect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based on construct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MSM, analyzed three kinds of coordinate control algorithm involves th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secondly, sliding and sliding mode observer theory structure control (SM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construct the current observer and the rotor position information and speed information were estimated. The chattering phenomenon introduces the system and propose several methods for chattering. Then th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MO are analyz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software design system the flow chart is given, the hardware design of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of each module hardware circuit. The main control chip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the TI text TMS320F28335., finall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we give the estimated waveform, such as current, voltage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verify the robustness and anti-interference of th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system. Finally, we use the oscilloscope and other tools to measure the PWM waveform, and further verify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scheme.
【學位授予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273;TM3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雙和,傅佩琛,強文義;模糊變結構控制及設計方法[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胡云安,張友安;基于塊控原理的變結構控制[J];機器人;2001年S1期
3 王穎,馬立玲;變結構控制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吳磊,戴飛;智能變結構控制方法及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華中電力;2003年01期
5 高國生,郭京波,楊紹普;非線性變結構控制理論及在分岔控制中的應用[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趙文杰,劉吉臻,弓學敏;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變結構控制的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7 畢開波;周軍;周鳳歧;;變質心旋轉彈頭變結構控制研究[J];航天控制;2006年03期
8 羅大徐;;變結構控制的基本理論及發(fā)展現(xiàn)狀[J];儀器儀表用戶;2007年06期
9 黃蔚雯;雎剛;;一種離散變結構控制算法及其仿真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2期
10 陳瑜;汪宏偉;謝國善;;滑模變結構控制技術在艦船自動舵中的應用研究[J];船電技術;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海濤;王先來;李光泉;王江;;基于集員辨識的未知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A];1995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暨智能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5年
2 李文林;;一類非線性不確定系統(tǒng)模型輸出跟蹤變結構控制[A];199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3 任章;周風歧;徐德民;;一類不穩(wěn)定線性區(qū)間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鎮(zhèn)定[A];第三屆全國控制與決策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4 劉海林;林巖;姜旭;;一種基于多模型切換的變結構控制方案[A];2007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侯學章;趙文榮;朱廣田;;關于熱加工的變結構控制[A];1994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4年
6 劉春梅;吳宏鑫;;一種基于滑動扇區(qū)的變結構控制設計方法[A];1994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4年
7 劉偉;田樹苞;余貽鑫;;變結構控制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A];1996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6年
8 崔志強;郭貴蓮;魯春立;;控制受約束的線性滑模變結構控制[A];第二十一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支強;蔡遠利;;一類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的動態(tài)逆全程滑模變結構控制方法[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10 曹安照;田麗;;直流伺服系統(tǒng)變結構控制滑模超平面的選擇[A];199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莊開宇;變結構控制理論若干問題研究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02年
2 趙文杰;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5年
3 龍英文;變結構控制理論問題及在有源電網(wǎng)調(diào)節(jié)器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4 鄭柏超;不確定系統(tǒng)的量化反饋變結構控制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5 申宇;滑模變結構控制中抖振的特性研究與抑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賈增周;大型風力發(fā)電機組的智能滑模變結構控制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7 毛小兵;變結構控制理論在非線性發(fā)動機調(diào)速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張益波;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變結構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孟波;幾類不確定時滯系統(tǒng)的滑模變結構控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10 邢海龍;不確定分布參數(shù)系統(tǒng)與隨機系統(tǒng)變結構控制設計及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旭;巡航導彈飛行軌跡控制研究與仿真[D];東南大學;2015年
2 山濤;坦克水平向炮控系統(tǒng)設計及其非線性控制算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3 王賀晨;火電機組過熱汽溫控制影響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4 邱時嚴;雙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故障穿越的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5 楊楊;艦船減搖的多維泰勒網(wǎng)優(yōu)化控制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6 郭文杰;基于永磁同步電機的滑模變結構控制與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7 劉敬娜;幾類生物動力學系統(tǒng)模型的變結構控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俊輝;基于變結構控制的二級倒立擺穩(wěn)定控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吳鵬;時滯不確定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5年
10 郭建;離散滯后系統(tǒng)的變結構控制及仿真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25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2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