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副載波外差檢測的副載波-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誤碼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副載波外差檢測的副載波-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誤碼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光通信 自由空間光通信 光正交頻分復用 副載波外差檢測 平均誤比特率
【摘要】:基于相干檢測的正交頻分復用技術是未來高速光通信技術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由于相干光檢測系統(tǒng)結構復雜不易實現(xiàn),因此采用副載波外差檢測技術檢測副載波正交頻分復用光信號。建立了大氣湍流信道系統(tǒng)傳輸模型,推導了子載波平均載噪比(CNR)和平均誤比特率(BER)的閉合表達式,數(shù)值分析了本振光功率和調制系數(shù)對系統(tǒng)平均誤比特率的影響,并通過仿真實驗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與直接檢測相比,副載波外差可以進一步提高平均載噪比,提升系統(tǒng)誤碼性能。當接收光功率為微瓦量級時,本振光功率約為-11 d Bm,此時可獲得最佳平均載噪比,當本振光功率大于-11 d Bm時,隨本振光功率增加平均載噪比逐漸降低,平均誤比特率升高。弱湍流條件下,當接收光功率大于-17 d Bm時,平均誤比特率為10-5以上,此時可以保證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可靠性。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西安工程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關鍵詞】: 光通信 自由空間光通信 光正交頻分復用 副載波外差檢測 平均誤比特率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377080) 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13C26213201867) 江蘇省省級前瞻性研究專項資金(第三批)項目(BE2013088)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資助項目(14JK1292)
【分類號】: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光正交頻分復用(OOFDM)是一種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并且可以有效抑制多徑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的多載波復用技術,是近年來遠距離、大容量通信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1-5]。Shieh等[6]指出自由空間正交頻分復用(FSO-OOFDM)系統(tǒng)能有效抵御大氣散射效應和多徑衰落。王鑫等[7]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顏彪,許宗澤,周平;正交頻分復用原理及應用分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2 張冬梅;郝建強;徐友云;蔡躍明;;多業(yè)務正交頻分復用多址系統(tǒng)中的機會公平調度算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3 劉武;楊奇;;相干光正交頻分復用傳輸系統(tǒng)中的無導頻相位糾偏方法[J];光子學報;2011年12期
4 趙光玲,束鋒,吳樂南;基于多級碼編碼正交頻分復用的差分幅度相位調制[J];通信學報;2003年03期
5 虞華艷 ,毛德祥;基于正交頻分復用調制的低壓電力線高速數(shù)據(jù)通信[J];電子技術;2003年03期
6 陳少平,朱翠濤;一種適用于正交頻分復用通信系統(tǒng)的信道估計盲算法(英文)[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7 姚雪峰,周嘉農(nóng),宋玉宏,柯建偉;正交頻分復用前置編碼技術在寬帶電力線通信中的應用[J];電網(wǎng)技術;2004年18期
8 崔新瑞;張捷;于紅梅;;正交頻分復用中的符號同步研究[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8年06期
9 陳章淵;李巨浩;楊川川;;光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及其應用(1)[J];中興通訊技術;2011年04期
10 陳章淵;李巨浩;楊川川;;光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及其應用(3)[J];中興通訊技術;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月秀;林野;;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及應用研究[A];浙江省電子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束鋒;趙光玲;吳樂南;;正交頻分復用通信系統(tǒng)的聯(lián)合同步算法[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3 陳春朋;胡啟梁;孫艷華;吳強;張延華;;T-DMB系統(tǒng)的C語言仿真[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高建勤;熊淑華;;正交頻分復用(OFDM)原理及其實現(xiàn)[A];四川省通信學會二零零四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二)[C];2004年
5 胡正群;施滸立;裴軍;杜曉輝;;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OFDM技術[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9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李昕;;OFDM(正交頻分復用)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A];2004’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馬延;;探討O-OFDM系統(tǒng)應用技術[A];2013年7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 王昕;丁國華;;OFDM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昕;張正喜;;基于802.16a的OFDM同步技術及DSP實現(xiàn)[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孫浩;智慧川;;基于Simulink的OFDM系統(tǒng)仿真與性能分析[A];2009年全國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偉;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數(shù)字傳輸技術成功[N];科技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汪俊芳;基于正交頻分復用的自適應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王東;基于光正交頻分復用的光與無線融合接入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3 雷誠;高效靈活的正交頻分復用無源光網(wǎng)絡技術的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4 李科;差分OFDM系統(tǒng)與MIMO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5 劉卓;靈活大容量的OFDM-PON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6 胡e,
本文編號:6899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8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