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電離層TEC建模及時空變化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18:58
提高衛(wèi)星導航定位精度一直以來是導航領域追蹤研究的熱點問題,但影響定位精度的因素也比較多,如系統(tǒng)硬件延遲、對流層延遲、多路徑效應、電離層延遲和鐘差等。自從美國取消SA政策后,電離層延遲是影響GPS衛(wèi)星定位精度最重要的誤差源之一。目前電離層經(jīng)驗模型和GIM的對電離層延遲的修正效果有限,尤其在我國境內(nèi)的IGS站稀少,導致GIM在我國境內(nèi)偏差比較大,所以建立區(qū)域電離層模型對提高該區(qū)域衛(wèi)星定位精度具有重要價值。隨著區(qū)域CORS的逐步建成,為建立區(qū)域電離層模型提供了數(shù)據(jù)保障,根據(jù)不同頻率信號在電離層中延遲不同的理論,可以利用CORS的雙頻GPS信號建立區(qū)域電離層模型。重點研究區(qū)域電離層建模和分析電離層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介紹電離層的基本情況和推導了信號發(fā)生電離層延遲的理論依據(jù),分析影響電離層的各種影響因素,包括單層電離層高度,太陽的活動強度和活動周期。比較各種電離層模型,總結(jié)了各種電離層模型的優(yōu)缺點,本文基于CORS數(shù)據(jù)的區(qū)域電離層建模選用了多項式電離層模型。(2)研究周跳探測和修復的不同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優(yōu)缺點,選用電離層殘差法和Melbourne-Wübbena法...
【文章來源】:蘭州交通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圖 2.1 電離層分層結(jié)構其影響因素程中,一般將電離層看成一個薄層,電離層電上的分布,而當把電離層整個壓縮成一個薄層對信號延遲的情況,所以需要用電離層總電子述電離層對信號的延遲情況[20]。程的函數(shù),為了研究方便,我們需要計算總電TEC= ds Ne s離層總電子含量是沿衛(wèi)星信號傳播路徑上的對積的沿信號傳播途徑中貫穿整個電離層的一或者電子數(shù)3/cm 。通常情況下,以1610 個電子
太陽輻射強度,將電離層看作是單層射與地方時有密切關系。在夜間的時0 之后,太陽逐漸升起,太陽輻射了大值,然后隨著太陽的降落,太陽輻進入平靜期,如圖 2.2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測繪科學與技術轉(zhuǎn)型升級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 寧津生.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9(01)
[2]利用GPS觀測值監(jiān)測電離層的時空變化[J]. 寇瑞雄,李仲勤,高志鈺.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4)
[3]非滑動式與滑動式拉格朗日插值法在BDS精密星歷內(nèi)插中的比較分析[J]. 李振昌,李仲勤,寇瑞雄.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9(01)
[4]太陽活動高峰年山東區(qū)域電離層時空變化研究[J]. 史坤朋,郭金運,董正華,周長志. 測繪科學. 2017(12)
[5]利用GPS觀測研究我國赤道異常駝峰區(qū)電離層TEC變化[J]. 余侯芳,朱云舟,鄧忠新.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7(06)
[6]近年來我國GNSS電離層延遲精確建模及修正研究進展[J]. 袁運斌,霍星亮,張寶成. 測繪學報. 2017(10)
[7]IGS電離層產(chǎn)品的時空特性研究[J]. 袁菲,李英冰,繆格.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7(01)
[8]中國區(qū)域VTEC模型Kriging算法研究[J]. 黃玲,章紅平,徐培亮,王成,劉經(jīng)南.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6(06)
[9]Monitoring the ionosphere based o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J]. Yuan Yunbin,Li Zishen,Wang Ningbo,Zhang Baocheng,Li Hui,Li Min,Huo Xingliang,Ou Jiku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02)
[10]綜合多種方法分析中國區(qū)域TEC時空變化特征[J]. 吳風波,吳仁攀,任曉東.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4(05)
博士論文
[1]基于COSMIC掩星數(shù)據(jù)的電離層分布特征及地震響應研究[D]. 馬新欣.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2]沿子午鏈和緯圈電離層TEC的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李雪璟.武漢大學 2014
[3]基于地基GPS的中國區(qū)域電離層監(jiān)測與延遲改正研究[D]. 章紅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 2006
[4]基于GPS的電離層監(jiān)測及延遲改正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 袁運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2
碩士論文
[1]GNSS區(qū)域電離層建模及在PPP中的應用研究[D]. 楊克凡.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017
[2]GNSS周跳探測與修復的算法研究與程序?qū)崿F(xiàn)[D]. 汪洋.安徽理工大學 2016
[3]GNSS周跳探測與修復融合算法研究[D]. 萬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2016
[4]GPS周跳探測與修復問題研究[D]. 陳央央.長安大學 2014
[5]基于MATLAB的周跳探測與修復綜合方法研究[D]. 杜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13
[6]基于雙頻GNSS信號的電離層延遲模型的研究[D]. 梁秀娟.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1
[7]廣播星歷插值和精密星歷外推方法研究[D]. 茍長龍.中南大學 2009
[8]基于GPS觀測值構建區(qū)域電離層延遲模型的研究[D]. 李衛(wèi)國.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9
[9]區(qū)域GPS電離層TEC監(jiān)測、建模和應用[D]. 韓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 2006
[10]高精度GPS數(shù)據(jù)處理若干理論與技術問題研究[D]. 劉忠.長安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46916
【文章來源】:蘭州交通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圖 2.1 電離層分層結(jié)構其影響因素程中,一般將電離層看成一個薄層,電離層電上的分布,而當把電離層整個壓縮成一個薄層對信號延遲的情況,所以需要用電離層總電子述電離層對信號的延遲情況[20]。程的函數(shù),為了研究方便,我們需要計算總電TEC= ds Ne s離層總電子含量是沿衛(wèi)星信號傳播路徑上的對積的沿信號傳播途徑中貫穿整個電離層的一或者電子數(shù)3/cm 。通常情況下,以1610 個電子
太陽輻射強度,將電離層看作是單層射與地方時有密切關系。在夜間的時0 之后,太陽逐漸升起,太陽輻射了大值,然后隨著太陽的降落,太陽輻進入平靜期,如圖 2.2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測繪科學與技術轉(zhuǎn)型升級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 寧津生.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9(01)
[2]利用GPS觀測值監(jiān)測電離層的時空變化[J]. 寇瑞雄,李仲勤,高志鈺.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4)
[3]非滑動式與滑動式拉格朗日插值法在BDS精密星歷內(nèi)插中的比較分析[J]. 李振昌,李仲勤,寇瑞雄.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9(01)
[4]太陽活動高峰年山東區(qū)域電離層時空變化研究[J]. 史坤朋,郭金運,董正華,周長志. 測繪科學. 2017(12)
[5]利用GPS觀測研究我國赤道異常駝峰區(qū)電離層TEC變化[J]. 余侯芳,朱云舟,鄧忠新.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7(06)
[6]近年來我國GNSS電離層延遲精確建模及修正研究進展[J]. 袁運斌,霍星亮,張寶成. 測繪學報. 2017(10)
[7]IGS電離層產(chǎn)品的時空特性研究[J]. 袁菲,李英冰,繆格.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7(01)
[8]中國區(qū)域VTEC模型Kriging算法研究[J]. 黃玲,章紅平,徐培亮,王成,劉經(jīng)南.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6(06)
[9]Monitoring the ionosphere based o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J]. Yuan Yunbin,Li Zishen,Wang Ningbo,Zhang Baocheng,Li Hui,Li Min,Huo Xingliang,Ou Jiku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02)
[10]綜合多種方法分析中國區(qū)域TEC時空變化特征[J]. 吳風波,吳仁攀,任曉東.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4(05)
博士論文
[1]基于COSMIC掩星數(shù)據(jù)的電離層分布特征及地震響應研究[D]. 馬新欣.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2]沿子午鏈和緯圈電離層TEC的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李雪璟.武漢大學 2014
[3]基于地基GPS的中國區(qū)域電離層監(jiān)測與延遲改正研究[D]. 章紅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 2006
[4]基于GPS的電離層監(jiān)測及延遲改正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 袁運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2
碩士論文
[1]GNSS區(qū)域電離層建模及在PPP中的應用研究[D]. 楊克凡.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017
[2]GNSS周跳探測與修復的算法研究與程序?qū)崿F(xiàn)[D]. 汪洋.安徽理工大學 2016
[3]GNSS周跳探測與修復融合算法研究[D]. 萬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2016
[4]GPS周跳探測與修復問題研究[D]. 陳央央.長安大學 2014
[5]基于MATLAB的周跳探測與修復綜合方法研究[D]. 杜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13
[6]基于雙頻GNSS信號的電離層延遲模型的研究[D]. 梁秀娟.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1
[7]廣播星歷插值和精密星歷外推方法研究[D]. 茍長龍.中南大學 2009
[8]基于GPS觀測值構建區(qū)域電離層延遲模型的研究[D]. 李衛(wèi)國.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9
[9]區(qū)域GPS電離層TEC監(jiān)測、建模和應用[D]. 韓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 2006
[10]高精度GPS數(shù)據(jù)處理若干理論與技術問題研究[D]. 劉忠.長安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46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546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