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左右利手人群情緒識別的腦電差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14:38
利手是指人慣用一只手的偏向,偏向右手稱之為右利手,反之稱為左利手。左利手人群相比于右利手人群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而且左利手人群更易得孤獨癥、精神分裂癥、情緒障礙等疾病。因此及時識別出左利手人群的情緒對預防這些心理和生理問題有著重要意義。左利手人群和右利手人群的大腦結構和功能有所不同,且在受到相同的情緒刺激時,大腦的反應機制有所差異。然而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基于腦電信號(EEG,Electroencephalogram)的情緒識別研究大多是針對右利手人群的,很少有研究者分析左右利手人群在情緒識別上腦電信號是否有差異。因此基于上述理由,論文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左右利手人群情緒識別的腦電差異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多名學生被試在圖片刺激下的腦電信號,并以情緒識別為工具分析了左右利手被試腦電信號的差異。論文具體開展了如下工作:(1)采集了42名被試(21名右利手被試,21名左利手被試)的腦電數(shù)據(jù)。論文的實驗設計任務是讓兩組被試分別觀看40張正性圖片和40張負性圖片,誘發(fā)出其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并全程采集腦電信號。在實驗開始之前要招募被試,通過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I,State-Trait ...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大腦皮層構成圖[20]
第二章腦電、情緒及利手的概述7快,該波主要在額葉區(qū)域出現(xiàn)比較多。Beta波在大腦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情緒比較緊張時容易被檢測到,當大腦比較緊張時,beta波會顯著增強,而alpha波會受到抑制,并有部分alpha波會轉化為beta波,由于beta波的這種特點,該波在大腦注意力和情緒識別領域的研究起著重要作用。(5)Gamma波:頻率在30-47HZ之間,頻率較快,該波出現(xiàn)的位置一般為大腦皮層中的額區(qū)和中央?yún)^(qū)。成年人在興奮時或者專注力集中時容易產生gamma波,這個波段與人腦的高級任務加工和認知處理活動有關。圖2.2為在本研究中某位被試在A1通道上的5個頻率段上的波形圖。圖2.2腦電信號在5個頻段的波形圖2.1.4腦電信號的記錄使用腦電信號進行情緒、學習、感知等大腦功能方面的研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采集到真實、可靠、純凈的腦電信號。研究人員大多使用侵入式法和非侵入式法采集腦電信號。在腦電采集技術沒有那么先進時,研究人員采用侵入式法進行腦電采集,這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腦電采集方法,需要對被試進行手術并且將電極放置到被試的頭顱內,對主試技術要求比較高,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一般應用于有腦部損傷的病人,應用不是很廣泛。非侵入式法是一種無創(chuàng)采集腦電信號的方法,無需開顱手術,直接在頭皮上放置電極采集被試的腦電信號,對主試的要求較低,開展實驗比較方便,在腦電研究中應用很廣泛。值得注意的是,非侵入式采集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因為其采集方法是在頭皮上采集的,腦顱和頭皮會對腦電信號有衰減作用,與侵入式法相比,其采集到的腦電信號要稍微差一些。因此,侵入式法和非侵入式法各自有自己的應用前景。由上一小節(jié)可知,人體產生的腦電信號十分微弱,因此要采集到高質量的腦電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人首先感受到情緒,例如:緊張、恐懼等,然后才會相應產生一些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生理反應。但是有些早期的研究者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早期的美國心理學之父James認為“情緒是人體對身體變化的感受產生的,通常認為我們因失敗產生悲傷然后痛哭,遇到熊時因害怕而顫栗逃跑;然而實際的順序應該是因為痛哭才感受到悲傷,因為顫栗才感覺到害怕”。在之后的研究中,丹麥心理學家Lange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情緒就是對外周機體變化的知覺。兩位心理學家都認為是由于身體知覺產生的情緒,身體知覺觀點如圖2.4所示。圖2.4情緒的身體知覺觀(2)進化主義觀。這種理論認為情緒是人類進化的產物,是人類的祖先在適應自然環(huán)境時形成的,它強調情緒的適應和動機功能。Tomkins認為“人體可以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頭皮腦電采集技術研究[J]. 張發(fā)華,舒琳,邢曉芬. 電子技術應用. 2017(12)
[2]左撇子生理心理機制的誤讀——大腦左右半球機能偏側化優(yōu)勢研究的反思[J]. 王曉麗,張海鐘. 科學經濟社會. 2011(04)
[3]經典功率譜估計Welch法的MATLAB仿真分析[J]. 楊曉明,晉玉劍,李永紅. 電子測試. 2011(07)
[4]從基因遺傳學談決定左右利手的影響因素[J]. 李清婉. 科技傳播. 2010(19)
[5]在心理治療中審視積極與消極情緒的關系及作用[J]. 張楠,羅崢. 心理學探新. 2009(04)
[6]左利手與右利手兒童智力特點的對比研究[J]. 潘筱,王玉瑋.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7(04)
[7]國際情緒圖片系統(tǒng)在中國的試用研究[J]. 黃宇霞,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09)
[8]情緒大腦機制研究的進展[J]. 馬慶霞,郭德俊. 心理科學進展. 2003(03)
[9]平均參考電極在兒童腦電圖中的應用研究[J]. 馮成功,蔡方成. 臨床腦電學雜志. 2000(03)
[10]利手、左利手和腦[J]. 八田武志,郭可教. 世界科學. 1989(01)
碩士論文
[1]基于腦電信號的實時情感識別系統(tǒng)[D]. 孔維嘉.蘭州大學 2019
[2]左利手與右利手兒童智力分布與心理特點的對比性研究[D]. 潘筱.山東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64978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大腦皮層構成圖[20]
第二章腦電、情緒及利手的概述7快,該波主要在額葉區(qū)域出現(xiàn)比較多。Beta波在大腦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情緒比較緊張時容易被檢測到,當大腦比較緊張時,beta波會顯著增強,而alpha波會受到抑制,并有部分alpha波會轉化為beta波,由于beta波的這種特點,該波在大腦注意力和情緒識別領域的研究起著重要作用。(5)Gamma波:頻率在30-47HZ之間,頻率較快,該波出現(xiàn)的位置一般為大腦皮層中的額區(qū)和中央?yún)^(qū)。成年人在興奮時或者專注力集中時容易產生gamma波,這個波段與人腦的高級任務加工和認知處理活動有關。圖2.2為在本研究中某位被試在A1通道上的5個頻率段上的波形圖。圖2.2腦電信號在5個頻段的波形圖2.1.4腦電信號的記錄使用腦電信號進行情緒、學習、感知等大腦功能方面的研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采集到真實、可靠、純凈的腦電信號。研究人員大多使用侵入式法和非侵入式法采集腦電信號。在腦電采集技術沒有那么先進時,研究人員采用侵入式法進行腦電采集,這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腦電采集方法,需要對被試進行手術并且將電極放置到被試的頭顱內,對主試技術要求比較高,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一般應用于有腦部損傷的病人,應用不是很廣泛。非侵入式法是一種無創(chuàng)采集腦電信號的方法,無需開顱手術,直接在頭皮上放置電極采集被試的腦電信號,對主試的要求較低,開展實驗比較方便,在腦電研究中應用很廣泛。值得注意的是,非侵入式采集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因為其采集方法是在頭皮上采集的,腦顱和頭皮會對腦電信號有衰減作用,與侵入式法相比,其采集到的腦電信號要稍微差一些。因此,侵入式法和非侵入式法各自有自己的應用前景。由上一小節(jié)可知,人體產生的腦電信號十分微弱,因此要采集到高質量的腦電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人首先感受到情緒,例如:緊張、恐懼等,然后才會相應產生一些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生理反應。但是有些早期的研究者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早期的美國心理學之父James認為“情緒是人體對身體變化的感受產生的,通常認為我們因失敗產生悲傷然后痛哭,遇到熊時因害怕而顫栗逃跑;然而實際的順序應該是因為痛哭才感受到悲傷,因為顫栗才感覺到害怕”。在之后的研究中,丹麥心理學家Lange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情緒就是對外周機體變化的知覺。兩位心理學家都認為是由于身體知覺產生的情緒,身體知覺觀點如圖2.4所示。圖2.4情緒的身體知覺觀(2)進化主義觀。這種理論認為情緒是人類進化的產物,是人類的祖先在適應自然環(huán)境時形成的,它強調情緒的適應和動機功能。Tomkins認為“人體可以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頭皮腦電采集技術研究[J]. 張發(fā)華,舒琳,邢曉芬. 電子技術應用. 2017(12)
[2]左撇子生理心理機制的誤讀——大腦左右半球機能偏側化優(yōu)勢研究的反思[J]. 王曉麗,張海鐘. 科學經濟社會. 2011(04)
[3]經典功率譜估計Welch法的MATLAB仿真分析[J]. 楊曉明,晉玉劍,李永紅. 電子測試. 2011(07)
[4]從基因遺傳學談決定左右利手的影響因素[J]. 李清婉. 科技傳播. 2010(19)
[5]在心理治療中審視積極與消極情緒的關系及作用[J]. 張楠,羅崢. 心理學探新. 2009(04)
[6]左利手與右利手兒童智力特點的對比研究[J]. 潘筱,王玉瑋.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7(04)
[7]國際情緒圖片系統(tǒng)在中國的試用研究[J]. 黃宇霞,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09)
[8]情緒大腦機制研究的進展[J]. 馬慶霞,郭德俊. 心理科學進展. 2003(03)
[9]平均參考電極在兒童腦電圖中的應用研究[J]. 馮成功,蔡方成. 臨床腦電學雜志. 2000(03)
[10]利手、左利手和腦[J]. 八田武志,郭可教. 世界科學. 1989(01)
碩士論文
[1]基于腦電信號的實時情感識別系統(tǒng)[D]. 孔維嘉.蘭州大學 2019
[2]左利手與右利手兒童智力分布與心理特點的對比性研究[D]. 潘筱.山東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64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2649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