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時延高可靠場景的極化碼方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2 00:31
極化碼(Polar Code)作為目前唯一能在理論上證明達到香農限的信道編碼方案,在中短碼長下具有編譯碼復雜度低且沒有誤碼平層等優(yōu)勢,被廣泛認為是高可靠性低時延場景(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下的優(yōu)選信道編碼方案。目前,URLLC場景的標準化工作仍在研究討論中,由于該場景需要滿足可靠性達到99.999%、端到端時延低至1ms的性能指標要求,將極化碼用于URLLC場景中仍存在以下問題:(1)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案中建議URLLC場景下的電信傳輸數(shù)據典型長度為32字節(jié),遠遠小于極化碼理論上的無限碼長情況,嚴重影響極化碼的子信道的極化性能。因此,如何選擇可靠度高的子信道、以何種方式去衡量子信道的可靠度,對于極化碼的構造非常關鍵;(2)URLLC場景下對時延要求非常高,常規(guī)編碼構造方案復雜度較高,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極化碼的快速構造方法,但又需同時保證極化碼的性能;(3)URLLC場景下對誤碼性能要求高,而極化碼的譯碼結構使其復雜度隨著性能的提升...
【文章來源】: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注釋表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極化碼研究現(xiàn)狀
1.3 論文的主要工作和組織結構
第2章 極化碼的基本原理
2.1 信道極化原理
2.1.1 信道聯(lián)合
2.1.2 信道分裂
2.1.3 極化過程
2.2 極化碼的構造編碼
2.2.1 構造置信序列
2.2.2 極化碼的編碼
2.3 極化碼基本譯碼算法
2.3.1 SC譯碼
2.3.2 SCL譯碼
2.3.3 CA-SCL譯碼
2.3.4 仿真性能分析
2.4 極化碼特點和應用難點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極化碼低復雜度構造算法
3.1 基于通用偏序和極化權重的構造算法
3.1.1 通用偏序
3.1.2 極化權重
3.2 適用于高可靠低時延系統(tǒng)的極化碼構造算法
3.2.1 適用于低時延場景的極化碼構造
3.2.2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極化碼低復雜度譯碼算法
4.1 基于SCL的譯碼算法
4.1.1 自適應SCL譯碼算法
4.1.2 分段式CRC輔助SCL譯碼算法
4.2 基于分段CRC的自適應SCL算法
4.3 仿真分析
4.3.1 仿真參數(shù)設置
4.3.2 仿真結果分析
4.4 極化碼構造譯碼聯(lián)合方案
4.4.1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總結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從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極化碼構造與譯碼算法研究[D]. 吳道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6
[2]極化編碼理論與實用方案研究[D]. 陳凱.北京郵電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極化碼編碼與譯碼算法研究[D]. 王繼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152800
【文章來源】: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注釋表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極化碼研究現(xiàn)狀
1.3 論文的主要工作和組織結構
第2章 極化碼的基本原理
2.1 信道極化原理
2.1.1 信道聯(lián)合
2.1.2 信道分裂
2.1.3 極化過程
2.2 極化碼的構造編碼
2.2.1 構造置信序列
2.2.2 極化碼的編碼
2.3 極化碼基本譯碼算法
2.3.1 SC譯碼
2.3.2 SCL譯碼
2.3.3 CA-SCL譯碼
2.3.4 仿真性能分析
2.4 極化碼特點和應用難點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極化碼低復雜度構造算法
3.1 基于通用偏序和極化權重的構造算法
3.1.1 通用偏序
3.1.2 極化權重
3.2 適用于高可靠低時延系統(tǒng)的極化碼構造算法
3.2.1 適用于低時延場景的極化碼構造
3.2.2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極化碼低復雜度譯碼算法
4.1 基于SCL的譯碼算法
4.1.1 自適應SCL譯碼算法
4.1.2 分段式CRC輔助SCL譯碼算法
4.2 基于分段CRC的自適應SCL算法
4.3 仿真分析
4.3.1 仿真參數(shù)設置
4.3.2 仿真結果分析
4.4 極化碼構造譯碼聯(lián)合方案
4.4.1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總結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從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極化碼構造與譯碼算法研究[D]. 吳道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6
[2]極化編碼理論與實用方案研究[D]. 陳凱.北京郵電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極化碼編碼與譯碼算法研究[D]. 王繼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1528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15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