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基SAR實時信號處理實現(xiàn)與車載實驗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957.52
【部分圖文】:
1983 年公布了三幅雙基 SAR 圖像[2]。2002 年 9 月,英國國防計劃研究署(DFA)以銫原子鐘作為系統(tǒng)為同步源進行了首次機載雙基 SAR 試驗,這次實驗中,ESR(Enhanced Surveillance Radar)雷達作為發(fā)射基安裝于飛機上,工作在發(fā)射與接收模式下,而 ADAS(Airborn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雷達僅作為接收機裝載在直升機上,研究人員利用極坐標算法對采集的回波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得到了場景圖像。2007年,德國宇航局(DLR)計劃組建了世界第一組星載雙基 SAR 系統(tǒng),并發(fā)射了第一顆TerraSAR-X測繪衛(wèi)星。2009 年,德國應用科學研究所(FHR)利用 TerraSAR-X 測繪衛(wèi)星進行星機雙基 SAR 實驗[3],空間平臺工作在滑動聚束模式,機載相控陣雷達平臺工作在條帶模式,如圖 1.1 所示。成像結果為采用后向投影算法得到的雙基 SAR圖像。2010 年,第二顆 Tandem-X 衛(wèi)星發(fā)射上天,同年 8 月,德國 DLR 正式開展星載雙基 SAR 實驗[4],成功獲得星載雙基 SAR 圖像,如圖 1.2 所示。其中,TerraSAR-X 衛(wèi)星作為發(fā)射基處于運動前方后斜視 0.8 度模式下,后方 20km 處 Tandem-X 作為接收基工作在前斜視 0.8 度模式下。
a)幾何構型示意圖 b)成像結果圖 1.2 TerraSAR-X 與 Tandem-X 星載雙基 SAR 實驗示意圖與結果2013 年,德國 FGAN 利用地面車載平臺作為發(fā)射平臺,機載平臺作為前視接收平臺進行雙基前視 SAR 成像實驗[5]。實驗場景光學對比圖如 1.3a)所示,其中黃色圖釘標記為角反放置位置,系統(tǒng)對機場跑道進行照射,成像結果如圖 1.3 b)所示。a)雙基前視 SAR 幾何構型示意圖
a)幾何構型示意圖 b)成像結果圖 1.2 TerraSAR-X 與 Tandem-X 星載雙基 SAR 實驗示意圖與結果2013 年,德國 FGAN 利用地面車載平臺作為發(fā)射平臺,機載平臺作為前視平臺進行雙基前視 SAR 成像實驗[5]。實驗場景光學對比圖如 1.3a)所示,其中黃釘標記為角反放置位置,系統(tǒng)對機場跑道進行照射,成像結果如圖 1.3 b)所示。a)雙基前視 SAR 幾何構型示意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治貴;;淺談計算機軟件工程化管理[J];西部皮革;2017年06期
2 荀江萍;;淺談計算機軟件工程化管理[J];電子世界;2014年08期
3 張彥君;王宇飛;;淺議加強軍用裝備軟件工程化管理[J];中國軍轉民;2013年02期
4 姚健;焦建棟;酈文華;;公共衛(wèi)生信息平臺軟件工程化開發(fā)探討[J];辦公自動化;2009年02期
5 姚健;焦建棟;酈文華;;公共衛(wèi)生信息平臺軟件工程化開發(fā)探討[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9年04期
6 馬植平;;軍用軟件工程化管理初探[J];水雷戰(zhàn)與艦船防護;2009年03期
7 張金福,莫永成;略論軍工通信企業(yè)軟件工程化管理的工作思路[J];移動通信;2002年11期
8 錢為民;;工控機實時軟件工程化技術的研究與推行[J];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1987年05期
9 王發(fā)枝;;關于創(chuàng)建我省軟件產業(yè)的基本對策[J];河南科技;1987年08期
10 顧永明;;日本橫河工控機軟件工程化技術[J];機械與電子;198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華;王彥碧;;加強軟件工程化管理 提高軍用軟件的可靠性[A];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選[C];2006年
2 繆萬勝;周磊;李園;;流程再造,基于信息化的軟件工程化實施與改進[A];2013年中國航空學會管理科學分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劉博洋;;GJB5000A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 在FPGA軟件工程化管理中的應用探索[A];質量管理體系評估最佳實踐論文集[C];2017年
4 粟強;劉思雨;;軟件CBB建設的實踐與探索[A];質量管理體系評估最佳實踐論文集[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工業(yè)報記者 鄒潔;軟件產業(yè)再出發(fā) 向“軟硬并重”轉變[N];中國工業(yè)報;2019年
2 本報記者 李曉紅;推動軟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N];中國經濟時報;2019年
3 本報記者 張強;扛起航天軟件工程化旗幟[N];科技日報;2013年
4 中創(chuàng)軟件董事長兼總裁 景新海;培育軟件企業(yè)的素質[N];科技日報;2001年
5 狄建榮;使軟件成為產業(yè)[N];科技日報;2001年
6 李筱梅;嚴評精測強軟件[N];科技日報;2008年
7 步軒;軟件工程化 提升硬實力[N];中國航天報;2007年
8 記者 張燕;國家級軟件工程化基地落戶我市[N];寧波日報;2005年
9 記者 李佳師;2019中國軟件產業(yè)年會在北京召開[N];中國電子報;2019年
10 艾德峰 江明;讓裝備軟件“硬”起來[N];解放軍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旭超;吉林省軟件產業(yè)競爭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舒城;雙基SAR實時信號處理實現(xiàn)與車載實驗[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2 朱童;價值鏈視角下江蘇XS軟件公司競爭力提升研究[D];廣西大學;2018年
3 謝勇;光電經緯儀主控軟件的研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張錦;DSP軟件工程化設計與開發(fā)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張曄;GJB5000A模型在S單位軟件項目質量過程改進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7年
6 秦峰;視頻圖像采集管理系統(tǒng)[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馬超;企業(yè)資產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施[D];山東大學;2007年
8 劉凱;三維準光網絡仿真軟件的實現(xiàn)與工程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6年
9 張笑;基于雙樹框架的軟件項目質量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代軍普;大面陣彩色CCD數(shù)字航測相機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工程化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14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1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