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光纖中脈沖傳輸特性的理論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N92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屠海鷹;;脈沖傳輸法測量超聲波傳播時間中延時的分析及修正[J];陜西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4期
2 董彥武,孫永臣,王樹恩,張軍,錢蘊秋;超聲在人的正常與病變組織中的衰減[J];聲學學報;1988年02期
3 宋金聲;;國外無插拔力連接器設計簡介[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shù);1988年04期
4 L. F. Mollenuer;K. smith;汪業(yè)衡;;4000余公里長光纖上的孤立子傳輸演示實驗[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shù);1989年04期
5 戴禮明;蔡祥寶;;光纖中脈沖傳輸模型的研究及其軟件設計[J];光通信研究;2009年01期
6 陳宇曉;楊謨?nèi)A;唐丹;;快脈沖傳輸線分布電容補償模型和計算方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謝應茂,賴昭勝,馮郁;單模光纖中高階色散對暗孤子脈沖傳輸特性的影響[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S1期
8 謝應茂,馮郁;增益對光纖中單孤波脈沖傳輸?shù)挠绊慬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S1期
9 王晶,苗洪利;在線同步調(diào)制對偏振模色散補償?shù)难芯縖J];激光技術(shù);2002年03期
10 曾祥梅;曹冬梅;時堅;;光纖中非線性頻率啁啾對二階孤子脈沖傳輸?shù)挠绊慬J];激光與紅外;200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柳紅英;鄧亞紅;;初始啁啾對飛秒光脈沖傳輸?shù)挠绊慬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shù)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2 謝小平;趙尚弘;夏貴進;占生寶;;單模光纖中影響飛秒光孤子脈沖傳輸?shù)母唠A因素[A];全國第十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一屆集成光學學術(shù)會議(OFCIO’2001)論文集[C];2001年
3 張梓華;張華安;;超光速現(xiàn)象的研究和狹義相對論的討論[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章志成;劉振;章旭明;黃逸凡;鄧官壘;閆克平;;脈沖等離子體鉆機[A];第十五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shù)會議會議摘要集[C];2011年
5 宋振明;柴路;王清月;張志剛;;光脈沖在非線性介質(zhì)中傳輸?shù)臅r空二重性[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Demissie Jobir Gelmecha;手性光纖中脈沖傳輸特性的理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2 王晴;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脈沖恒流源理論與技術(sh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昆;調(diào)制艾里脈沖傳輸特性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2 吳良龍;大啁啾高功率激光脈沖傳輸?shù)淖赃m應算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3 李龍孫;動態(tài)光網(wǎng)絡中網(wǎng)絡負荷對光脈沖傳輸?shù)挠绊慬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孟雙;井下無線通訊小球系統(tǒng)的設計[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年
5 許晉;快速數(shù)值差分遞推算法在偏振模色散作用下光脈沖傳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6 于高尚;脈沖通信測距復合系統(tǒng)技術(shù)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9年
7 劉亞平;光纖放大器中自相似脈沖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3年
8 李虎;非線性色散光纖中信號相位的微擾算法[D];蘭州大學;2010年
9 鄧春年;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噪聲的非線性增長及其對脈沖分裂的影響[D];湖南大學;2008年
10 宋小燕;負折射介質(zhì)中孤子脈沖傳輸?shù)臄?shù)值模擬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18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1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