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藍牙和5G信號的D2D協(xié)同定位技術研究
【圖文】:
該技術對于提高定位性能主要有以下兩點好處:首先,大量的附加連接外的信號觀測量,可以利用這些額外觀測量來確定移動終端之間的偽距通信功能的實現(xiàn)本質上就是相互接收周圍終端的信號。D2D通信的信號,特別是同步和信道估計單元,也可以用于進行信號傳播時延估計。D2今天的移動蜂窩系統(tǒng)提供了網(wǎng)狀網(wǎng)絡結構,而不是星形結構。對于一個絡,假設此時終端數(shù)量為N,D2D連接的數(shù)量為N(N-1)。因此,當處知的移動終端數(shù)量線性增長時,D2D連接數(shù)量將平方式增長,D2D鏈于諸如低信噪比、非視距、嚴重多徑以及壞幾何等不利傳播條件下的鏈夠的觀測冗余量,甚至可以估計諸如非視距偏差項的額外未知因素。其次端間額外的D2D通信連接可以用來在協(xié)同定位時直接交換定位信息,用物理層的信息交換可用來加速局部決策。此外,諸如移動終端間的位(包括位置估計的不確定性)或者鄰居節(jié)點自身的移動信息等高層信息也進行信息交換,這些信息對于提高移動終端位置估計過程的收斂時間具義。逡逑
因此,移動終端之間無法相互直接觀察其發(fā)射信號(在時分雙工(Time逡逑Division邋Duplex,邋TDD)傳輸中,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共用一個頻段,相互信號觀逡逑測是內在可能的)。如圖1-2,邋D2D作為5G中一項大規(guī)模使用的技術,將在室逡逑內定位領域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協(xié)同定位可以提高終端在復雜室內環(huán)境下視距定位逡逑節(jié)點不足時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在節(jié)點稀疏和功率有限網(wǎng)絡中較非協(xié)同定位具逡逑有性能優(yōu)勢。協(xié)同定位算法是針對于網(wǎng)狀網(wǎng)絡結構所提出的一種用以估計傳感器逡逑位置的定位算法。協(xié)同定位要求在移動終端之間可以直接地進行信號的傳輸與接逡逑收。這種直接的信號交換在一方面能夠確定終端間的距離,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逡逑直接進行協(xié)同定位算法相關信息的交換。因此,可以使用基于D2D的協(xié)同定位逡逑算法來增加觀測量從而達到提高視距節(jié)點數(shù)量的要求t29]。逡逑1逡逑j逡逑BSi逡逑、、、、J|邋MT2逡逑MTi邐\邐BS3逡逑T邋^邋Q卜,逡逑!逡逑j邋I逡逑j邋BS2逡逑/、如A逡逑圖1-2協(xié)同定位示意圖逡逑4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N92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會超;;多場景下的非視距微波應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2年06期
2 賀遠華;黎洪生;;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節(jié)點的非視距定位方案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年25期
3 張婷婷;劉劍飛;劉佳宇;李景春;;非視距微波監(jiān)測站覆蓋區(qū)域定量計算方法研究[J];中國無線電;2008年10期
4 謝明海;俞永軍;陸才良;;一種非視距傳播的變電站調試通道解決方案[J];中國新通信;2016年01期
5 田子建;王寶寶;張向陽;;一種基于非視距鑒別加權擬合的礦井超寬帶定位方法[J];煤炭學報;2013年03期
6 劉潤彬;李霽野;;新型紫外光非視距通信系統(tǒng)信道估計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1年01期
7 毛科技;鄔錦彬;金洪波;苗春雨;夏明;陳慶章;;面向非視距環(huán)境的室內定位算法[J];電子學報;2016年05期
8 孟慶民;;無線傳感網(wǎng)絡節(jié)點非視距定位方法的改進[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1年21期
9 汪俊良;羅挺;劉洪娟;陳俊;;紫外光非視距通信大氣信道模擬與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9年06期
10 王意鋒;季中恒;葛寶忠;;聯(lián)合卡爾曼法消除無線定位中的非視距誤差[J];電子技術應用;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朝;昂志敏;;一種新的降低非視距誤差影響的無線定位算法[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2007——全國第18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許光斌;范展宏;;5G超密集組網(wǎng)技術及規(guī)劃[A];面向5G的LTE網(wǎng)絡創(chuàng)新研討會(2017)論文集[C];2017年
3 陸希賢;全紹輝;;短程視距與非視距微波通信區(qū)模擬平臺設計[A];2013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孫慶;;紫外光通信在未來戰(zhàn)場中的應用[A];2007年中國青年光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羅積軍;侯素霞;徐軍;張清華;;區(qū)域保密紫外通信技術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何友全;王力軍;;一種基于間距加權的非視距抑制算法[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劉素維;劉曉勇;劉云;李英丹;李周;;UWB信號傳輸在行業(yè)環(huán)境中的分簇研究[A];2011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萬學元;曹磊;胡樂明;;802.16系列技術介紹以及和3G的比較[A];2005'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高業(yè)何敏;鄭加柱;宋玉兵;;室內定位技術研究綜述[A];2017年度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GPS、 大地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暨JSCORS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偉強 鄭方超;聯(lián)通非視距無線接入試驗通過鑒定[N];人民郵電;2005年
2 ;無線非視距傳輸[N];網(wǎng)絡世界;2003年
3 李;奧維通5.8GHz OFDM無線網(wǎng)橋 傳輸非視距[N];中國計算機報;2003年
4 ;WiMAX的應用分析[N];人民郵電;2005年
5 稅敏;固定WiMAX 另一種接入方式[N];網(wǎng)絡世界;2007年
6 劉貴增 王琦;走進信息化的新時代[N];人民武警;2008年
7 張九陸 張智建;航天航通(北京)寬帶科技有限公司:求真務實創(chuàng)新致用[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5年
8 一言;WiMAX先行者稱商用失敗[N];科技日報;2008年
9 ;WiMAX標準的特點[N];人民郵電;2005年
10 本報記者 康嘉林;C-V2X:奔向5G車聯(lián)網(wǎng)[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楠;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非視距定位與覆蓋空洞修復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6年
2 劉林;非視距環(huán)境下的無線定位算法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3 吳仕勛;減小非視距影響的無線定位算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巖;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能耗均衡路由及非視距移動節(jié)點定位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5 羅暢;非視距光通信信號處理研究與基帶系統(tǒng)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11年
6 劉德亮;室內環(huán)境下無線定位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7 程文波;約束條件下的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關鍵技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8 羅鵬飛;短距離無線光通信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9 賀遠華;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非視距定位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宴龍;室內定位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華帥;基于藍牙和5G信號的D2D協(xié)同定位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年
2 王冠楚;散射多用戶通信及接入層設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3 李溯南;無線通信中非視距誤差檢測與抑制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8年
4 張同麗;非視距環(huán)境下超寬帶定位技術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8年
5 裴曙陽;基于AOA和PDOA的無源UHF RFID室內定位算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6 蔣榮;城市峽谷環(huán)境下車輛融合定位技術研究[D];東南大學;2018年
7 閆小涵;基于信號特征地圖的差分非視距誤差補償方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8年
8 施智勇;一種基于測距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高精度定位改進算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9 張圣金;基于到達時間的穩(wěn)健非視距定位研究[D];寧波大學;2017年
10 周德軍;混合距離和角度測量的非視距識別和非視距減弱算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08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0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