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偏振激光雷達的云粒子光散射特性分析
【圖文】:
云粒子光散射理論及探測方案粒子光散射理論及探測方案數(shù)值仿真是研究云粒子光散射特性的重要手段。其中云粒子的形狀是光散射特性必不的一項物理參量,本章介紹了云粒子常見的幾種形狀模型和幾何光學近似理論、離散子近似理論。云粒子形狀模型一般情況下,,當云中溫度低于 0℃時云滴會逐漸形成冰晶。冰晶粒子通常呈現(xiàn)為橢球、六棱柱狀、六棱盤狀、玫瑰花型等形狀。其中典型冰晶形狀如下圖所示:
盤狀六棱柱 柱狀六棱圖 2-1 冰晶粒子形狀示意圖agram of the Shape of Ice Crystal P目前常用的冰晶粒子形狀模型重點研究了橢球、圓柱以及盤、c 的值便可確定一個橢球;般取棱柱類型粒子長度 L 和子厚度 L 和直徑 d 關(guān)系如式克斯韋方程組求解均勻球形性分析[51-55]。米散射理論適用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N958.9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立華;云粒子起電原因探蹤[J];遼寧氣象;2005年01期
2 T.Tanaka;韓志剛;劉鋒;;機載云粒子視頻顯微鏡[J];氣象科技;1990年05期
3 村上正隆;松尾敬世;中山嵩;田中孞楿;王寶榮;;研制云粒子電視探空儀[J];氣象科技;1988年05期
4 王路杰;焦瑞莉;陳家田;雷恒池;;云粒子測量系統(tǒng)的定標方法研究[J];氣象科技;2017年01期
5 黃興友;常亞楠;卜令兵;;一維云粒子激光探測儀研制及探測數(shù)據(jù)分析[J];強激光與粒子束;2013年08期
6 曾星;伍波;史曉丁;樊冬;呂明愛;張國娟;李少波;周昕;;機載激光云粒子成像儀研制與校準研究[J];激光技術(shù);2015年06期
7 楊常新;;PMS云粒子探測信息微機處理系統(tǒng)研制成功[J];新疆氣象;1991年04期
8 黃敏松;雷恒池;陳家田;張曉慶;;機載光陣探頭探測期間云粒子的破碎[J];大氣科學;2016年03期
9 儲晨曦;卜令兵;楊巨鑫;;用于偏振云粒子探測系統(tǒng)的典型非球形粒子散射特性模擬[J];光散射學報;2018年02期
10 楊大生;王普才;;中國地區(qū)夏季云粒子尺寸的時空分布特征[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1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麗娟;;一次飛機探測云試驗云微物理特征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9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C];2011年
2 宋薇;劉香娥;靳瑞軍;孟輝;王兆宇;李磊;;FY-2C云粒子有效半徑反演結(jié)果與MODIS云產(chǎn)品的對比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云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會議論文集(Ⅱ)[C];2008年
3 陳英英;周毓荃;毛節(jié)泰;;利用FY-2C資料反演云粒子有效半徑和光學厚度[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技術(shù)專題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4 宋薇;靳瑞軍;孟輝;王兆宇;;云參數(shù)產(chǎn)品在降水中的應用初探[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人工影響天氣與云霧物理新技術(shù)理論及進展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5 呂峰;董曉波;胡向峰;;河北省一次層狀云降水宏微觀特征的觀測研究[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8 第16屆全國云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會議——大氣水資源開發(fā)利用與氣象防災減災[C];2014年
6 孫玉穩(wěn);崔粉娥;李云川;張杏敏;;石家莊地區(qū)一次西風槽系統(tǒng)下云物理特征的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云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會議論文集(Ⅰ)[C];2008年
7 李鐵林;尹彬;郭獻林;邵振平;;河南一次層狀云宏微觀物理特征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9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C];2011年
8 濮江平;陳奕德;武淑慧;張珊;;衛(wèi)星反演產(chǎn)品的空地聯(lián)合檢驗設(shè)計與實踐[A];第34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21 新一代靜止氣象衛(wèi)星應用論文集[C];2017年
9 盛日鋒;龔佃利;王慶;陳西利;周黎明;;一次人工消(減)雨作業(yè)過程的衛(wèi)星反演產(chǎn)品條件分析[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人工影響天氣與云霧物理新技術(shù)理論及進展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10 黃毅梅;周毓荃;李占清;胡志晉;;95GHz云雷達對一次弱冷鋒云系結(jié)構(gòu)的觀測分析[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通訊員 劉巖 紀英瑛;首套自研機載云粒子探測系統(tǒng)通過飛行驗證[N];中國氣象報;2015年
2 廖仕雄 古洋;逐鹿高科技(上)[N];科技日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黎俊;三江源地區(qū)秋季多層層狀云系微物理特性和催化響應的觀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黎明;用于偏振激光雷達的云粒子光散射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2 王泓然;太赫茲頻段云粒子散射建模及雷達系統(tǒng)分析[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宏奧;我國不同區(qū)域云宏微觀物理量分布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年
4 許函;基于粒子系統(tǒng)的動態(tài)云的實時模擬[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黃毅梅;衛(wèi)星反演云物理參數(shù)研究及其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06年
6 隆t樠
本文編號:26411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4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