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載MIMO雷達實時信號處理機研制
【圖文】:
性的目標識別能力;五是擾干強,有效對抗遠距離作戰(zhàn)環(huán)境下的復雜電磁干擾;六是長時間工作,需要從距目標數(shù)十公里一直工作到命中目標,時間長達百秒量級。圖1.1 美軍 F14 戰(zhàn)機掛載的超遠程空空導彈 AIM-54傳統(tǒng)雷達面臨越來越嚴苛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干擾的強度與方式都再不斷地更新升級。多頻段、寬范圍、瞄準式甚至應答式等類型的干擾致使彈載雷達無法識別作戰(zhàn)目標[5]。
3析的可行性,2003 年林肯實驗室開展了 MIMO 雷達系統(tǒng)的研制工作。2004 年林肯實驗室研制了兩種基于發(fā)射分集的MIMO數(shù)字陣列雷達實驗系統(tǒng),如圖1.2(a)和圖1.2(b)分別為 L 波段 MIMO 雷達實驗系統(tǒng)和 X 波段 MIMO 雷達實驗系統(tǒng)。2004 年貝爾實驗室首次設計并研制了發(fā)射和接收全分級的 MIMO 雷達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通過增大單個獨立陣列天線間距的方式來增大雷達發(fā)射信號的空間分集增益,,由于單個獨立陣列天線間距增大使得觀測目標角度展寬,因此有效地解決了MIMO雷達散射截面積(RCS)起伏問題。2005 年林肯實驗室和貝爾實驗室分別進行了相關原理樣機的測試試驗。據(jù)美國軍事網(wǎng)的相關報道,2010 年期間美軍戰(zhàn)機成功裝載了一種基于 MIMO 雷達體制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實驗系統(tǒng)[14]。(a) L 波段 MIMO 雷達實驗系統(tǒng) (b) X 波段 MIMO 雷達實驗系統(tǒng)圖1.2 美國 MIT 林肯實驗室的 MIMO 雷達實驗系統(tǒng)隨著 MIMO 雷達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在雷達天線設計、發(fā)射波形設計和回波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新進展[15]。2006 年,E.Fishler 與A.Haimovich 等人采用目標散射的多樣性方法來提高雷達性能,并首次提出了統(tǒng)計MIMO 雷達的概念。2007 年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N957.51;TJ7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禮聰;郭冉;陳朋;黨源杰;孫文俊;;基于FPGA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的信號處理機設計[J];計算機工程;2017年01期
2 康利平;;某信號處理機的抗振動設計[J];電子質量;2017年08期
3 梁慧;;基于高速串行總線的可重構信號處理機[J];現(xiàn)代雷達;2011年05期
4 呂慶;李漢波;;某雷達信號處理機調(diào)試臺的設計[J];火控雷達技術;2010年01期
5 陳華礎;;風廓線雷達信號處理機設計與實現(xiàn)[J];現(xiàn)代雷達;2006年05期
6 董華童,陳伯孝;某末制導雷達信號處理機的設計[J];制導與引信;2003年04期
7 陳春蔚;多線程在信號處理機仿真系統(tǒng)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雷達;2002年05期
8 肖青;模塊化信號處理機技術探討[J];電子對抗技術;2002年06期
9 黃巍,郭弘其;某型雷達信號處理機綜合測試儀的設計[J];電子對抗技術;2000年05期
10 李玉玲;單片數(shù)字信號處理機的發(fā)展及應用[J];鄭州紡織工學院學報;1998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牛睿;楊碩;;彈載信號處理機測試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A];2014航空試驗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2 曾濤;龍騰;;一種先進雷達信號處理機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九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99)論文集[C];1999年
3 陸紅茂;孫浩;揭亮;杜選民;;加固型通用信號處理機系統(tǒng)設計[A];中國聲學學會2002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梅繼丹;惠俊英;王逸林;;并行數(shù)字信號處理機互譜被動測距[A];中國聲學學會2006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陳吉靈;;某型號彈載信號處理機測試設備自動校準的的實現(xiàn)[A];第九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痆C];2015年
6 施慶展;羅慧;張德平;王青平;袁乃昌;;毫米波成像雷達信號處理機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15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5年
7 潘德明;岳沛;陳福如;周瑜莉;;聲相關三維測速技術研究[A];2001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8 王俊;朱振國;張玉璽;羅雨泉;;PD雷達信號處理機的硬件設計與算法實現(xiàn)[A];第十二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8年
9 李興明;胡善清;龍騰;;小型化SAR信號處理機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A];全國第五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第一冊)[C];2011年
10 吳萬寵;;雷達信號處理機顯控及通信技術探討[A];探索科學2016年5月學術研討[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萬玉鳳 通訊員 張愛秀;突破微波測控難關[N];中國教育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田海山;微型SAR實時信號處理機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2 劉博;彈載寬帶雷達信號處理機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3 李悅麗;彈載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廣雷;基于MiniVPX架構的導引頭信號處理機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2 劉歡;彈載MIMO雷達實時信號處理機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3 宋鳳博;基于MPSoC的彈載雷達信號處理機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4 王瑞;基于FPGA的LFMCW雷達信號處理機設計與實現(xiàn)[D];煙臺大學;2019年
5 鄒德鎖;雙基SAR前視成像及信號處理機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6 黃煒;雙基SAR成像方法研究與硬件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7 高曉明;彈載寬幅雷達成像綜合信號處理機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8 王金龍;基于高速串行交換的通用信號處理機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9 李恩群;多通道信號處理機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10 秦國棟;某末制導雷達信號處理機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93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9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