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A公鑰密碼體制的可選擇可轉換關聯(lián)環(huán)簽名
本文選題:RSA公鑰密碼體制 + 環(huán)簽名 ; 參考:《計算機學報》2017年05期
【摘要】:環(huán)簽名因其無條件匿名性、自發(fā)性和靈活的群結構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現(xiàn)金、電子投票等強匿名認證領域.其中,關聯(lián)環(huán)簽名可以在不泄露真實簽名者身份的前提下證明兩個簽名是否由同一人簽發(fā),因此可以在保障匿名性的前提下避免簽名權濫用,如重復投票、電子現(xiàn)金重復花費等問題.然而,已有關聯(lián)環(huán)簽名的安全性大多數(shù)建立在離散對數(shù)困難問題基礎上,且絕大多數(shù)方案因強關聯(lián)性導致匿名性退化.為了克服上述問題,該文提出一個基于大整數(shù)分解難題和RSA公鑰密碼體制的可選擇關聯(lián)可轉換環(huán)簽名方案,并給出該類環(huán)簽名的形式化安全模型.通過選擇隨機參數(shù)生成關聯(lián)標簽的方式,使得所提方案不僅具備強匿名性,而且環(huán)簽名的關聯(lián)性可由簽名者自主決定.此外,簽名者可以在不公開秘密隨機參數(shù)的前提下將環(huán)簽名轉換為普通數(shù)字簽名,能夠抵抗可轉換性攻擊.在隨機預言機模型下可證明該方案在適應性選擇消息和選擇公鑰攻擊下是存在性不可偽造的.此外,性能分析表明,該文方案與同類方案相比具有較高的運行效率.
[Abstract]:Because of its unconditional anonymity, spontaneous and flexible group structure, ring signature is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cash, electronic voting and other strong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fields. Among them, correlation ring signature can prove whether two signatures are issued by the same person without revealing the identity of the true signer, so we can avoid the abuse of signature righ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nonymity, such as repeated voting. E-cash repeat spending and other issues. However, the security of existing associative ring signatures is mostly based on the problem of discrete logarithm, and most schemes degenerate anonymity due to strong correl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onal associative convertible ring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large integer decomposition and RSA public key cryptosystem, and gives a formal security model for this kind of ring signature. By selecting random parameters to generate association labels, the proposed scheme not only has strong anonymity, but also the correlation of ring signature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signer. In addition, the signer can convert the ring signature to the ordinary digital signature without exposing the secret random parameters, which can resist the translatability attack. In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it is proved that the scheme is unforgeable under adaptive message selection and public key attack. In additi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similar scheme.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安全與國家計算網(wǎng)格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國電子科技網(wǎng)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003245,61371098) 四川省科技廳應用基礎研究基金(2015JY018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SWJTU11CX041)資助~~
【分類號】:TN918.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慶征,羅相根,劉震宇;公鑰密碼體制綜述[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4年23期
2 廖衛(wèi)民;一種加載隨機預言模型的RSA公鑰密碼體制[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05年Z1期
3 廖衛(wèi)民;加載隨機預言模型可完善RSA公鑰密碼體制[J];華南金融電腦;2005年02期
4 白健;楊亞濤;李子臣;;基于格理論公鑰密碼體制的分析與研究[J];集成技術;2013年06期
5 陳克非;關于布爾公鑰密碼體制的討論[J];電子學報;1986年04期
6 謝冬青;;關于實多項式型公鑰密碼體制的探討[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5期
7 陳曉峰,王育民;公鑰密碼體制研究與進展[J];通信學報;2004年08期
8 費向東;潘郁;;公鑰密碼體制下協(xié)議設計的安全準則及一種網(wǎng)絡審批協(xié)議[J];電子政務;2005年22期
9 童亞拉;閻旭東;;天窗函數(shù)與公鑰密碼體制[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10 賴欣;阮志剛;彭代淵;;基于公鑰密碼體制的3G認證協(xié)議改進[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亢保元;劉欣;王慶菊;;公鑰密碼體制中模求冪運算的快速實現(xiàn)[A];2006“數(shù)學技術應用科學”[C];2006年
2 史曉明;;一個新的公鑰密碼體制及其應用[A];第三次全國計算機安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8年
3 謝揚;王金鳳;;淺談公鑰密碼體制[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4 游之墨;;零知識公鑰密碼體制[A];第三次全國計算機安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8年
5 關展鵬;龍冬陽;;基于迭代同態(tài)的公鑰密碼體制的實現(xiàn)(英文)[A];2006年全國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趙一鳴;;非交互式零知識公鑰密碼體制[A];第四次全國計算機安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9年
7 陳婕;;量子計算機與公鑰密碼體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七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李婭莉;王衍波;;GH-PKS公鑰密碼體制算法改進[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蘇盛輝;閔樂泉;楊炳儒;;Orton公鑰密碼體制及其破譯分析[A];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新進展——2005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鑫;張美玲;王新梅;;R-SE(2)公鑰密碼體制密鑰分析[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賢平;具有特殊性質的公鑰密碼體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2 桑永宣;無證書的公鑰密碼體制的若干問題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3 孔凡玉;公鑰密碼體制中的若干算法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張曼君;無證書公鑰密碼體制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郭瑞;高效的可證明安全無證書公鑰密碼體制及其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6 劉杰;公鑰密碼體制安全性證明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王標;圓錐曲線及其在公鑰密碼體制中的應用[D];四川大學;2006年
8 潘平;基于幾類典型非交換代數(shù)結構的公鑰密碼體制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9 侯孟波;基于身份和無證書的兩方認證密鑰協(xié)商協(xié)議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李彬;普遍計算環(huán)境中的公鑰密碼體制算法及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帥;基于ECC與RSA的隨機加密方案的研究與設計[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 劉筱茜;基于多變量公鑰密碼體制的盲簽名、環(huán)簽名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劉倩;無證書公鑰密碼體制及其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4 曹杰;基于LWE可證明安全公鑰密碼體制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李澤慧;若干糾錯碼公鑰密碼體制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劉波;高次多變量公鑰密碼體制的設計與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7 趙程程;基于編碼理論公鑰密碼體制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8 王平水;公鑰密碼體制及其安全性分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王晟;多變元公鑰密碼體制下基于布爾代數(shù)的中心映射的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李超;混淆在公鑰密碼體制中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67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6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