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MAR-S100便攜式高頻地波雷達海浪和海面風探測性能分析
本文選題:便攜式 + 高頻地波雷達 ; 參考:《海洋與湖沼》2016年01期
【摘要】:OSMAR-S系列便攜式高頻地波雷達系統(tǒng)采用單極子/交叉環(huán)緊湊型天線陣,通過單站雷達即可實現(xiàn)有效探測距離約10km內海浪和海面風的單點觀測。為了更好地了解OSMAR-S100雷達系統(tǒng)海浪和海面風的綜合探測性能,于2013年1月29日至3月7日在臺灣海峽西南部海域進行了雷達與浮標觀測的對比試驗,得到了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平均風速和平均風向數(shù)據(jù)。對比結果表明,OSMAR-S100便攜式高頻地波雷達可有效觀測距雷達10km以內有效波高0.5m以上的海浪平均狀況和平均風速5m/s以上的海面風,雷達反演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的均方根誤差分別為0.60m和1.60s,反演平均風速和平均風向的均方根誤差為1.83m/s和16.7°。在未經(jīng)區(qū)域化標定的情況下,此結果說明了該型雷達產(chǎn)品已初步具備了海浪和海面風的業(yè)務化觀測水平。
[Abstract]:The OSMAR-S series portable high frequency ground wave radar system adopts monopole / cross ring compact antenna array, and the single point observation of ocean wave and sea surface wind at a distance of about 10km can be realized by single station radar.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wave and sea surface wind in OSMAR-S100 radar system, a comparison experiment between radar and buoy observations was conducted in the southwestern waters of the Taiwan Strait from January 29 to March 7, 2013, and the effective wave heights were obtained. Effective wave period, mean wind speed and mean wind direction data.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SMAR-S100 portable HF ground wave radar can effectively observe the mean wave condition and the mean wind speed above 5m/s when the wave height is more than 0.5 m from the radar 10km. The RMS errors of effective wave height and effective wave period in radar inversion are 0.60m and 1.60s, respectively, and the RMS errors of averag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re 1.83m/s and 16.7 擄respectively. In the absence of regionalization calib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ar products have a preliminary operational observation level of ocean wave and sea surface win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海洋觀測技術研發(fā)中心;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2012AA091906號 臺灣海峽冬季寒潮大風影響下的浪流響應與分析,橫向項目
【分類號】:TN95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世才,楊子杰,文必洋,石振華,田建生;高頻地波雷達信號波形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1年05期
2 吳雄斌,文必洋,吳世才,高火濤,陳化;寬波束高頻地波雷達海面回波譜的數(shù)值模擬[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1年05期
3 高火濤,柯亨玉,楊子杰,吳世才,候杰昌;高效緊湊的高頻地波雷達天線陣列設計[J];電子學報;2002年06期
4 郭汝江,袁業(yè)術,權太范;高頻地波雷達飛行小目標跟蹤方法研究[J];電子學報;2005年09期
5 姚敏;文必洋;黃亮;董志飛;;高頻地波雷達浪高參數(shù)提取的一種新算法[J];電子學報;2006年09期
6 徐滿;田建生;康勇;梅安華;汪洋;;高頻地波雷達相位補償系統(tǒng)[J];現(xiàn)代雷達;2006年09期
7 董英凝;張寧;許榮慶;;高頻地波雷達工作環(huán)境對系統(tǒng)性能影響的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07年02期
8 郭萬海;張淑芳;閆國玉;馬玉林;;高頻地波雷達作戰(zhàn)效能評估方法研究[J];現(xiàn)代防御技術;2008年02期
9 宗華;權太范;宗成閣;馬瑩瑩;;單雙基地復合高頻地波雷達網(wǎng)定位精度分析[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9年05期
10 文必洋;李自立;周浩;石振華;吳世才;王曉亮;楊華;李四明;;便攜式高頻地波雷達東海表面流探測試驗[J];電子學報;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安同一;厲偉;宋海平;;高頻地波雷達測量近海海況[A];1993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3年
2 桂任舟;楊子杰;吳雄斌;;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高頻地波雷達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測控技術與節(jié)能環(huán)保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吉會峰;張春琳;劉吉堂;;蘇北海域高頻地波雷達海流探測誤差分析[A];中國海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海洋裝備與海洋開發(fā)保障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陳聰;柯亨玉;龔子平;;小型寬帶高頻地波雷達發(fā)射天線設計[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上)[C];2009年
5 敖振浪;何艷麗;周武;;高頻地波雷達探測海面風場對比試驗及誤差分析[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6 敖振浪;何艷麗;周武;;高頻地波雷達探測海面風場對比試驗及誤差分析[A];2010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曾美艷;李揚;張寧;李木飛;;基于動態(tài)編程的高頻地波雷達檢測性能分析[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8 熊毅;徐正;王靜;程明虎;;數(shù)字下變頻技術在高頻地波雷達中的應用研究[A];第三屆全國虛擬儀器大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袁雪梅 實習生 劉白柳 通訊員 彭昌清;高頻地波雷達項目簽約宜昌[N];三峽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佳彬;高頻地波雷達飛行目標高度估計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陳衛(wèi)衛(wèi);雙基高頻地波雷達最佳工作頻率協(xié)同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李雪;基于實際環(huán)境的高頻地波雷達威力范圍預估[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劉春波;岸—艦雙/多基地高頻地波雷達海雜波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5 孟凡波;高頻地波雷達智能頻率優(yōu)選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秦志武;高頻地波雷達中頻采樣系統(tǒng)及抖動技術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于洋;高頻地波雷達電離層高度信息獲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徐春光;艦載高頻地波雷達海洋溢油污染漂流帶監(jiān)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孫孟彤;高頻地波雷達電離層雜波干擾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常廣弘;高頻地波雷達海態(tài)反演算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33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3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