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釩的中紅外貼片天線調諧特性研究
本文選題:二氧化釩 切入點:中紅外 出處:《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可調諧光學天線對于中紅外波的振幅和相位具有動態(tài)調控功能,對于發(fā)展可重構新型光電器件具有重要意義,在中紅外調制、探測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本論文將氧化釩相變材料引入到光學貼片天線,研制了可調諧中紅外天線器件,取得了在中心頻率處達到10%的共振模式頻率范圍和高達47.3%的吸收調制幅度,為實現(xiàn)中紅外波的調控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論文取得的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包括:利用有限元仿真軟件對天線結構進行仿真計算,設計出具有金圓盤貼片天線陣列-二氧化釩相變介質層-二氧化硅緩沖層-銅襯底的層狀貼片天線結構、以二氧化釩為調諧功能材料的中紅外溫控調諧光學天線,進而運用微納加工技術手段制備出該天線結構樣品。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測試中,實驗觀察到該天線器件在TM入射光以15°角入射情況下,20THz~50THz頻段內(nèi)具有23.6THz、33.5THz以及47.3THz三個主要的天線共振峰。通過將實驗結果與仿真模型進行對照,本文發(fā)現(xiàn)23.6THz和47.3THz處的吸收峰分別是貼片天線的TM11模式和TM12模式,而位于33.5THz處的吸收峰在本質上是相鄰貼片金圓盤之間的縫隙模式。在溫度變化過程中,該光學天線樣品在中紅外頻段實現(xiàn)了295K~365K溫度范圍內(nèi)的連續(xù)調諧功能,并觀察到天線吸收峰在溫度升高時向長波方向移動,溫度降低則吸收峰藍移。其中TM12吸收峰的調諧范圍最大可達4THz,吸收率最高達到81.6%,具備較寬的調諧范圍和良好的吸收率。在進一步升-降溫調諧測試中,實驗觀察到了天線吸收峰頻率在340K溫度附近的滯回線效應,這一特性證明了天線的調諧性質是來自二氧化釩相變過程。另外,經(jīng)過對天線樣品的SEM、XRD及XPS等材料性能測試,發(fā)現(xiàn)了天線內(nèi)部二氧化釩不純的證據(jù)以及天線表面貼片的不規(guī)則,從材料與器件尺寸的角度上解釋了天線樣品吸收曲線測試結果與仿真模型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同時為后續(xù)的設計與優(yōu)化指明了方向。本文研制的可調諧中紅外天線器件拓展了氧化釩相變材料在紅外光學波段的器件應用,為中紅外波的動態(tài)調控提出了創(chuàng)新性解決方案。
[Abstract]:The tunable optical antenna has the dynamic control function for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mid-infrared wav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configura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In this paper,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of vanadium oxi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optical patch antenna, and the tunable mid-infrared antenna device is developed. The resonant mode frequency range of 10% and absorption modulation amplitude up to 47.3% are obtained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mid-infrared wav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include: us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antenna structure, A layered patch antenna structure with gold disk patch antenna array, vanadium oxide phase change dielectric layer, silicon dioxide buffer layer and copper substrate is designed. Using vanadium oxide as tuning functional material, a mid-infrared tunable optical antenna is designed. Then the antenna structure sample was prepared by using micro-nano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est, It is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that the antenna device has three main antenna resonance peaks in the frequency band of 23.6 THz and 33.5 THz and 47.3THz in the case of TM incident light at an angle of 15 擄.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we find that the absorption peaks at 23.6THz and 47.3THz are TM11 mode and TM12 mode of patch antenna,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bsorption peak at 33.5THz is essentially a gap mode between adjacent gold plates. The optical antenna sample is tuned continuously in the 295K~365K temperature range in the mid-infrared ban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bsorption peak of the antenna moves to the direction of long wave as the temperature rises. The maximum tuning range of TM12 absorption peak is up to 4THz, and the maximum absorptivity is 81.6, which has a wide tuning range and good absorptivity. The hysteretic loop effect of antenna absorption peak frequency near 340 K temperature i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which proves that the tuning property of antenna is derived from vanadium oxid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The evidence of vanadium oxide impure inside the antenna and the irregularity of antenna surface patch are fou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ntenna sample absorption curve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expla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terial and device size. The tunable mid-infrared antenna devic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of vanadium oxide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 infrared optical band and provides an innovative solution for the dynamic control of mid-infrared wave.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N8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小鈴;王濤;李賀;董翔;顧德恩;蔣亞東;;氧化釩薄膜光伏效應機理分析[J];紅外;2011年05期
2 潘威;孟繁義;湯奇;吳群;;基于左手介質的貼片天線技術研究[J];微波學報;2010年S2期
3 平原;手機貼片天線[J];電子質量;1998年06期
4 朱方明,林青春;新型電磁(光子)晶體貼片天線的研究進展[J];電波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5 胡祖沛;;調頻隨身聽內(nèi)置貼片天線的制作[J];家庭電子;2002年06期
6 朱方明,何賽靈,應志農(nóng);一種基于電磁(光子)晶體基底的新型貼片天線的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3年04期
7 關中偉;吳迪;;一種槽加載三頻貼片天線[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8 王洋聰;周蕾;;一種新型超短波貼片天線的設計[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08年03期
9 陳凱亞;黃宗盛;;寬帶小型化U型貼片天線的設計[J];電訊技術;2010年06期
10 杜峰;雷雪;邢鋒;杜曉燕;;基于異向介質材料的高增益貼片天線設計[J];現(xiàn)代雷達;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威;孟繁義;湯奇;吳群;;基于左手介質的貼片天線技術研究[A];2010年全國電磁兼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陳德智;朱守正;;一種內(nèi)置左、右手復合傳輸線的貼片天線[A];“第十四屆全國微波能應用學術會議”暨“2009年微波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陳曦;任學施;崔鐵軍;;新型人工電磁材料微波透鏡增強貼片天線定向性的研究[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殷兆偉;曹祥玉;張小寬;;L型探針耦合圓柱共形貼片天線輻射特性分析[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5 賈美葉;何圣貴;葛茂發(fā);;氧化釩團簇正離子與硫化氫反應的實驗和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6 黃曉東;陳董;程崇虎;;一種新型的用于展寬貼片天線帶寬的饋電方式[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上)[C];2009年
7 魏雄邦;廖家軒;吳志明;蔣亞東;;運用有效介質理論模擬氧化釩薄膜的光學特性[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8 陳柳煉;馬斌;施永明;翟厚明;;氮氣退火處理對氧化釩薄膜物理特性的影響[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吳志明;蔣亞東;牟宏;黃春華;;氧化釩熱敏特性研究[A];首屆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伍水平;余志明;彭傳才;方梅;陳爽;;磁控濺射法制備氧化釩薄膜的相組成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周軍 孫茂;攀鋼破解氧化釩清潔生產(chǎn)世界性難題[N];世界金屬導報;2012年
2 張瑜 孟祥林;攀鋼首創(chuàng)氧化釩清潔生產(chǎn)技術[N];中國化工報;2014年
3 記者 周軍 通訊員 王彥華;攀鋼專利“趟出”世界釩業(yè)新路[N];中國冶金報;2010年
4 唐詩全;攀鋼:氧化釩清潔高效生產(chǎn)關鍵技術世界領先[N];四川科技報;2012年
5 記者 高柱 通訊員 孟彥瑜;攀鋼攻克氧化釩清潔生產(chǎn)技術[N];工人日報;2014年
6 周軍 記者 劉旭;攀鋼原創(chuàng)技術破解世界難題[N];四川日報;2012年
7 熊平;攀鋼釩產(chǎn)品生產(chǎn)裝備將實現(xiàn)國產(chǎn)化[N];中國工業(yè)報;2011年
8 王彥華;攀鋼成功破解氧化釩清潔生產(chǎn)世界性難題[N];攀枝花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翔;氧化釩薄膜的脈沖反應磁控濺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韋曉瑩;氧化釩半導體功能薄膜的光電特性及其應用基礎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3 戴君;氧化釩薄膜的光電特性及其應用基礎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梁繼然;微測輻射熱計用氧化釩薄膜的制備及其電阻溫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5 王金洪;基于LTCC技術的毫米波天線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楊天楊;微波毫米波集成天線技術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7 熊江;基于新型介質和結構的小型低剖面貼片天線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朱方明;新型電磁(光子)晶體貼片天線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吉彥達;氧化釩功能薄膜集成生長與器件基礎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陳濤;具有相變特性的氧化釩薄膜制備與光學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U,
本文編號:1669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66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