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溫、濕度探測拉曼激光雷達的研究與設計
本文關鍵詞:大氣溫、濕度探測拉曼激光雷達的研究與設計 出處:《北方民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拉曼激光雷達系統(tǒng) Labview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 大氣溫度 濕度
【摘要】:對流層以下的大氣溫度、相對濕度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近年來探討最多的溫室效應及熱島效應。大量的研究、實驗表明,大氣氣溶膠濃度等參數(shù)主要受到大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影響,因此,地面垂直高度的大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探測對于研究大氣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可以為天氣預報和環(huán)境檢測等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大氣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本文依托北方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激光雷達實驗室,根據(jù)轉動拉曼散射的溫度探測機理以及振動拉曼散射探測水汽的原理,設計了一套基于窄帶干涉濾波片分光的拉曼激光雷達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中,Nd:YAG脈沖激光器發(fā)出二倍頻532nm的脈沖激光束,經(jīng)準直擴束后垂直射向大氣,激光和大氣中的氣體分子以及粒子相互作用后得到后向散射回波信號通過望遠鏡接收,經(jīng)過透鏡匯聚后被耦合進多模光纖MMF傳輸,經(jīng)透鏡準直后,入射到分光部分。在分光系統(tǒng)中,光束被分為四路,分別為660nm水汽振動拉曼通道、607nm氮氣振動拉曼通道,以及529nm和530nm高、低量子數(shù)轉動拉曼通道。其中,前兩個通道用于反演水汽混合比,后兩個通道用于反演大氣溫度。在溫度探測通道中,通過對分光系統(tǒng)的設計,實現(xiàn)了對米-瑞利彈性散射信號的高精度抑制以及對微弱轉動拉曼信號和振動拉曼信號的高精細提取。在本系統(tǒng)中,所有光電探測器將接收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輸出,經(jīng)信號放大器后由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進行接收處理。該系統(tǒng)的光電倍增管都工作在模擬測量方式,其輸出端直接與高增益低噪音的高速放大電路相連,起到阻抗匹配及信號放大的作用,檢測子系統(tǒng)時間響應低于300ns(對應空間分辨率為45m)。此外,基于labview開發(fā)環(huán)境,本文設計了一套數(shù)據(jù)采集、處理與顯示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大氣溫度廓線、水汽混合比及相對濕度的采集、處理以及顯示。為了驗證該系統(tǒng)的可行性,在寧夏銀川市內(nèi)北方民族大學17號教學樓5樓實驗室(E'06106。,N'2938。)開展了大量探測實驗。實驗中,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設定為16分鐘左右,累加激光脈沖數(shù)為10000。實驗結果分析表明,本系統(tǒng)溫度有效探測高度為夜間0.3到3.5km。濕度的有效探測高度為白天0.3到3km,夜間0.3到4.5km。
[Abstract]:A kind of Raman lidar system based on narrow - band interference filter is designed . In this system , the output end of the system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high - gain low - noise high - speed amplifying circuit . In the experiment , the data acquisition time of the system is set to about 16 minutes , and the number of accumulated laser pulses is 10000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detection height of the system is 0.3 to 3.5km at night . The effective detection height of humidity is 0.3 to 3 km in the day and 0.3 to 4.5 km at night .
【學位授予單位】:北方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N958.9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仕春;華燈鑫;宋躍輝;石曉菁;樂靜;;全光纖分光轉動拉曼測溫激光雷達探測性能優(yōu)化[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2 謝晨波;周軍;岳古明;戚福弟;范愛媛;;測量大氣氣溶膠和水汽的車載式激光雷達系統(tǒng)[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7年03期
3 劉君;華燈鑫;李言;;大氣邊界層白天溫度測量用轉動拉曼激光雷達[J];光學學報;2007年05期
4 夏俊榮;張鐳;;Mie散射激光雷達探測大氣氣溶膠的進展[J];干旱氣象;2006年04期
5 竇茂森;高文靜;楊彥杰;;激光大氣主動遙感測量應用綜述[J];激光與紅外;2006年12期
6 劉玉麗;張寅超;蘇嘉;岳古明;周軍;胡歡陵;;探測低空大氣溫度分布的轉動拉曼激光雷達[J];光電工程;2006年10期
7 張大毛;徐赤東;虞統(tǒng);胡歡陵;杜其成;紀玉峰;;掃描式微脈沖激光雷達的研制和應用[J];大氣與環(huán)境光學學報;2006年04期
8 黃雪峰;盛德仁;陳堅紅;李蔚;任浩仁;;布拉格光纖光柵測量濕蒸汽兩相流溫/濕度的理論數(shù)學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年07期
9 楊榕;激光筆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10 李陶,戚福第,岳古明,金傳佳,胡歡陵,周軍;大氣中水汽混合比的Raman激光雷達探測[J];大氣科學;2000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君;大氣溫度及氣溶膠激光雷達探測技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梁郁;小型能見度激光雷達系統(tǒng)設計和反演算法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09年
2 解貞;拉曼散射激光雷達高精度探測大氣溫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3 徐黎明;大氣氣溶膠探測小型Mie散射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設計[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4 許翔;多功能激光測距系統(tǒng)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04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0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