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通信疊加ACO-OFDM調制技術
本文關鍵詞:可見光通信疊加ACO-OFDM調制技術 出處:《計算機工程》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可見光通信 非對稱限幅光正交頻分復用 頻譜能量有效正交頻分復用 頻譜效率 誤比特率
【摘要】:有限層信息流疊加時頻譜能量有效正交頻分復用(SEE-OFDM)技術與直流偏置光正交頻分復用(DCOOFDM)技術的頻譜效率存在差距。針對該問題,提出一種基于SEE-OFDM的疊加非對稱限幅光正交頻分復用(ACO-OFDM)調制技術。通過改變不同層信息流的調制階數(shù),使得疊加ACO-OFDM的頻譜效率與DCO-OFDM相等。對系統(tǒng)誤比特率(BER)進行理論分析,確定系統(tǒng)BER最小時的調制階數(shù)組合算法,并提取每層信息流在解調時的子載波。實驗結果表明,當頻譜效率為1.5時,在線性AWGN信道下疊加ACO-OFDM技術的BER性能要優(yōu)于DCO-OFDM技術與ACO-OFDM技術。
[Abstract]:Spectral Energy efficien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EE-OFDM) and DC bias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COOFDM). There is a gap in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technology. A modul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SEE-OFDM for overlapping asymmetric limiting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O-OFDM) is proposed. The modulation order of different layers of information flow is changed by changing the modulation order of ACO-OFDM.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of superposition ACO-OFDM is equal to that of DCO-OFDM. The system bit error rate (ber)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modulation order combination algorithm when the system BER is minimum is determined. The sub-carriers of each layer of information flow in demodulation are extra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is 1.5. The BER performance of superposition ACO-OFDM in linear AWGN channe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CO-OFDM and ACO-OFDM.
【作者單位】: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信息系統(tǒng)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3AA013603)
【分類號】:TN929.1
【正文快照】: 0概述近年來,可見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梢姽馔ㄐ欧謩e采用現(xiàn)有的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和光電檢測器(Photodiodes,PD)作為發(fā)射端和接收端,可以同時實現(xiàn)照明和通信雙重功能[1]。LED作為VLC系統(tǒng)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紅超;蔡惠智;胡捍英;;一種低復雜度的正交頻分復用水聲信道估計方法[J];聲學技術;2006年05期
2 遲文升;李紅艷;方磊;;基于正交頻分復用的自適應載波調控策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年25期
3 林舒;尹霄麗;忻向軍;曾軍英;;光纖射頻傳輸系統(tǒng)中相干正交頻分復用的研究[J];光通信技術;2008年12期
4 姜暉;李道本;;正交頻分復用的一種拓展技術[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魏振;張哲;任光亮;;正交頻分復用和調頻復合探測體制研究[J];電子科技;2009年07期
6 張協(xié)衍;章兢;王玲;廖洪運;;基于正交頻分復用的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J];科技導報;2010年12期
7 王亞君;石志強;;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概述[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8 殷洪璽;王一名;;光正交頻分復用通信的原理、關鍵技術及其應用[J];量子電子學報;2011年06期
9 伍偉池;張多英;;光正交頻分復用的關鍵技術研究[J];光通信技術;2013年11期
10 焦紅霞;;正交頻分復用的抗噪性能分析[J];電子世界;201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月秀;林野;;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及應用研究[A];浙江省電子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宋琦軍;;信息站小區(qū)的頻譜規(guī)劃方案[A];第十二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束鋒;趙光玲;吳樂南;;正交頻分復用通信系統(tǒng)的聯(lián)合同步算法[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4 陳春朋;胡啟梁;孫艷華;吳強;張延華;;T-DMB系統(tǒng)的C語言仿真[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高建勤;熊淑華;;正交頻分復用(OFDM)原理及其實現(xiàn)[A];四川省通信學會二零零四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二)[C];2004年
6 胡正群;施滸立;裴軍;杜曉輝;;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OFDM技術[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9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李昕;;OFDM(正交頻分復用)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A];2004’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馬延;;探討O-OFDM系統(tǒng)應用技術[A];2013年7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9 王昕;張正喜;;基于802.16a的OFDM同步技術及DSP實現(xiàn)[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昕;丁國華;;OFDM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盧子月;省頻譜:有限頻譜承載無限流量[N];通信產業(yè)報;2012年
2 《網絡世界》記者 李夏艷;“靈云無線”助跑無線網絡未來[N];網絡世界;2012年
3 唐偉;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數(shù)字傳輸技術成功[N];科技日報;2006年
4 中興通訊 余建軍;下一站天后:超100G[N];通信產業(yè)報;2014年
5 ;下一代移動網技術升級加速寬帶化[N];人民郵電;2008年
6 ;新技術給電信普遍服務帶來曙光[N];人民郵電;2004年
7 李瀛寰;OFDM+MIMO =WiMAX[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8 立言;備受關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N];科技日報;2003年
9 若水;擁抱光網絡T級別時代[N];人民郵電;2013年
10 奧維通有限公司 伍圣安;WALKair3000“服務”無線傳輸數(shù)據業(yè)務[N];通信產業(yè)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尉志青;認知無線網絡中的高效頻譜利用和性能分析[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2 陳正;多天線超密集網絡統(tǒng)計性能分析與優(yōu)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3 葛松虎;基于能量效率和頻譜效率的HARQ協(xié)議研究與優(yōu)化設計[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4 汪俊芳;基于正交頻分復用的自適應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王東;基于光正交頻分復用的光與無線融合接入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6 雷誠;高效靈活的正交頻分復用無源光網絡技術的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7 李科;差分OFDM系統(tǒng)與MIMO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8 任曉東;碼分多址信號的檢測與設計[D];清華大學;2004年
9 劉兵朝;重疊復用原理在通信中的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10 沈潔;無線通信的智能信號處理及信道編碼理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飛;LTE系統(tǒng)峰均比抑制技術及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劉國富;光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傳輸技術的研究—發(fā)端優(yōu)化技術[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叢劍;相干光正交頻分復用通信系統(tǒng)的同步及信道估計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廖浩凌;無線通信中OFDM與CPM系統(tǒng)同步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馬燃濤;相干光OFDM的時間同步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張婧;基于學習的自適應無速率碼傳輸機制及VOFDM調制系統(tǒng)[D];浙江大學;2016年
7 雷冬鳴;基于FPGA的光OFDM研究[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崔瀾濤;光正交頻分復用關鍵技術及系統(tǒng)性能仿真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王澤琳;4G技術在水下聲波通訊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陳家佑;基于正交頻分復用的彈性光網絡中信號調制格式識別研究[D];聊城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392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9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