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V分頻的改進維納濾波后置波束形成算法
本文關(guān)鍵詞:LCMV分頻的改進維納濾波后置波束形成算法 出處:《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麥克風陣列 線性約束最小方差 混響 維納后置波束形成 房間沖擊響應(yīng)
【摘要】:針對封閉環(huán)境中語音信號受到混響影響,提出了LCMV分頻的改進維納濾波后置波束形成算法。該算法通過計算麥克風陣列接收到含混響信號的短時傅里葉變換得到頻域陣列信號,對頻域陣列信號分頻處理,將分頻的信號進行線性約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濾波處理,該波束濾波根據(jù)每個頻段上混響時間不同的特性對頻域陣列信號進行分頻處理后,將波束形成算法分別應(yīng)用到高低頻中,以提高混響抑制的精度;再由頻域陣列信號的組合功率譜進行維納后置濾波以抑制混響,由麥克風陣列接收到混響信號的直達波和反射波之間不相關(guān)性及麥克風陣列接收信號的空間信息解決維納濾波器的精確估計問題;最后由逆短時傅里葉變換恢復(fù)出時域信號。仿真結(jié)果表明,該算法對混響抑制具有明顯的改善;且在混響時間600 ms條件下語音增強系統(tǒng)的PESQ值提高了0.26。
[Abstract]:Speech signal is affected by reverberation in closed environment. An improved Wiener filter post-beamforming algorithm for LCMV frequency division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frequency domain array signal i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 of microphone array receiving reverberation signal. The frequency division processing of frequency domain array signal, the frequency division signal is processed by linear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 beamforming filt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verberation time in each frequency band, the beamforming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high and low frequenc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verberation suppression. Then the combined power spectrum of the frequency domain array signal is used to suppress reverberation by Wiener postfilter. The noncorrelation between direct wave and reflection wave received by microphone array and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received signal by microphone array solve the problem of accurate estimation of Wiener filter. Finally, the time-domain signal is recovered from inverse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reverberation suppression. The PESQ value of the speech enhancement system is increased by 0.26 under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600ms.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氣象探測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大氣環(huán)境與裝備技術(shù)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673222)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3KJA510001) 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yè)建設(shè)項目(PPZY2015B134)資助
【分類號】:TN912.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封閉環(huán)境會議室的免提通信場景下,麥克風陣列采集到不僅有直達路徑傳播的信號,而且還包含了由于會議室邊界以及會議室內(nèi)物體的反射而產(chǎn)生的延遲衰減信號,這種傳播效應(yīng)稱為混響;祉懎h(huán)境下的語音會存在時間和頻率模糊,從而帶來語音信號時域包絡(luò)和聲紋結(jié)構(gòu)部分失真。因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靜;;穩(wěn)健數(shù)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shù);2012年06期
2 程春悅,呂英華;一種穩(wěn)健快速的波束形成算法[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汪晉寬;田丹;劉志剛;賈利琴;;一種基于次元分析技術(shù)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J];東北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4 石春燕;付林;唐霜天;;期望方向增益最大約束唯相位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雷達與對抗;2007年03期
5 任超;吳嗣亮;王菊;李加琪;;一種新的寬帶波束形成算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6 張驊;黨明杰;;基于碼相關(guān)的自適應(yīng)多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shù);2008年06期
7 謝斌斌;甘露;李立萍;;正交模約束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1年09期
8 邢海波;趙英俊;吳俊嫻;劉曉婧;;基于碼相關(guān)的自適應(yīng)多波束形成算法[J];現(xiàn)代防御技術(shù);2011年03期
9 陳華;王安國;冷文;趙振新;;一種改進的去相干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shù);2012年04期
10 曾召華;梁文娟;;基于對角加載奇異值分解的波束形成算法[J];電子技術(shù)應(yīng)用;2012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靜然;彭啟琮;邵懷宗;居太亮;;基于自適應(yīng)對角加載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A];無線傳感器網(wǎng)及網(wǎng)絡(luò)信息處理技術(shù)——2006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徐海林;;一種改進的魯棒自適應(yīng)波束形成算法[A];2009年全國無線電應(yīng)用與管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李曉敏;侯朝煥;鄢社鋒;楊力;;一種加速波束形成算法的仿真系統(tǒng)[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陳超賢;;一種穩(wěn)健的最低旁瓣波束形成算法[A];2013中國西部聲學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上)[C];2013年
5 陳超賢;;近似最優(yōu)對角加載量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A];2009年全國水聲學學術(shù)交流暨水聲學分會換屆改選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張海濱;曲強;金明錄;;一種改進的基于可變加載的魯棒波束形成算法[A];2010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正;黃海寧;葉青華;;一種對DOA失配寬容的波束形成算法[A];2005年全國水聲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陳熙;楊堅;;基于誤差矩陣的OFDM系統(tǒng)的同頻干擾抑制波束形成算法[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shù)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毛魯光;秦衛(wèi)平;;盲遞歸最小二乘算法在OFDM中的應(yīng)用研究[A];200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姜斌;韓樹平;衣壟諱;;均勻圓陣MVDR波束形成算法研究[A];2009年浙蘇黑魯津四省一市聲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建;基于數(shù)據(jù)重構(gòu)的稀布陣數(shù)字波束形成技術(shù)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2 徐東陽;基于非圓系數(shù)估計的寬線性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4年
3 宋昕;復(fù)雜環(huán)境下的魯棒自適應(yīng)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4 李會勇;寬帶數(shù)字陣列波束形成算法及應(yīng)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5 居太亮;基于麥克風陣列的聲源定位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夷;發(fā)射數(shù)字波束形成算法與實現(xiàn)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芳;基于極化敏感陣列的參數(shù)估計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高家濤;復(fù)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4 李迅;穩(wěn)健抗干擾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陳媛媛;基于可變對角加載的魯棒自適應(yīng)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6 岳綱毅;大型陣列降維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陳冉;基于局部搜索的魯棒自適應(yīng)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左軒塵;基于靈敏度的魯棒自適應(yīng)波束形成技術(sh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9 何細建;寬帶數(shù)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程帥;基于期望信號功率最大化的魯棒自適應(yīng)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85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8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