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見光通信的一對多視頻廣播系統
本文關鍵詞:基于可見光通信的一對多視頻廣播系統
更多相關文章: 可見光通信(VLC) 視頻廣播 蜂窩網絡
【摘要】:利用自主研發(fā)的軟硬件搭建了基于可見光通信(VLC)的一對多視頻廣播系統。通過傳輸流(TS,transport stream)音視頻數據流解決了通信信道不可靠的問題,通過廣播流量控制算法和控制指令的設計解決了多媒體數據廣播傳輸時服務器和客戶端速率不匹配帶來的超大緩存需求問題。可見光收發(fā)模塊采用熒光型LED和PIN探測器作為光源和探測器。系統擁有蜂窩網絡結構,每個蜂窩可以有多個用戶,客戶可以同時接收廣播信號且不會相互干擾。通過實驗實驗證了系統的可行性。測試結果表明,本文系統支持1對多的1080P視頻數據光學無線廣播傳輸,每個用戶的接收帶寬為2 Mbit/s,傳輸距離為2 m。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基金】:國家“863”計劃(2015AA033303) 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2014B010120004)資助項目
【分類號】: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白光LED因具有發(fā)光效率高、節(jié)能環(huán)保、壽命長及成本低等優(yōu)點,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LED光源除了具有很好的照明特性外,還具有很好的調制特性,可以作為空間光通信(VLC)的通信光源,實現光學無線通信[1~6]。近年,VLC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7~10]。在VLC通信速度不斷提升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全國因特網音視頻廣播發(fā)展規(guī)劃的研究”項目通過鑒定[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02年03期
2 ;視頻廣播桌面視頻[J];個人電腦;1998年11期
3 ;因特網上的視頻廣播[J];廣播電視信息;1998年02期
4 丁飛;Internet廣播:一切就緒?[J];中國計算機用戶;1998年10期
5 《全國因特網音視頻廣播發(fā)展規(guī)劃的研究》課題組;試論網上音視頻廣播的發(fā)展趨勢與對策[J];現代電視技術;2002年04期
6 季平;互聯網上音視頻廣播淺論[J];有線電視技術;2000年12期
7 張盎然,楊揚;局域網視頻廣播接收器的設計[J];電視技術;2003年01期
8 何頂新,周永鵬,萬淑蕓;實時網絡視頻廣播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9 姜沈;;專家學者探討IPTV發(fā)展第六屆全國因特網與音視頻廣播發(fā)展研討會隆重召開[J];中國有線電視;2006年Z2期
10 余興明;盧紹宗;;Windows media編碼器實現單收站全國天氣會商網絡視頻廣播[J];廣西氣象;2006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曹曄;陳明;胡臻;;基于分層傳輸的無線視頻廣播資源分配方案的研究[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2 余興明;盧紹宗;;Windows media編碼器實現單收站全國天氣會商網絡視頻廣播[A];2005年廣西氣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戚怡寧;;視頻“重幀”和“跳幀”對主觀質量的影響[A];第十一屆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本報記者 范毅波;IP視頻 更進一步[N];網絡世界;2000年
2 郭長佑;AVS以自主、精省、簡易力抗MPEG—4、H.264[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3 武俊;7300ASAM助力“寬帶e線”[N];人民郵電;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萍;變碼率視頻的傳輸與播出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尹文斌;基于壓縮感知的無線視頻廣播[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高燕萍;高性能媒體服務器流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3 宋盈;視頻流性能度量與測試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4 張志強;安全視頻廣播系統研究與實現[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易鴻賓;視頻點播系統服務器端設計及基于H.264/AVC的視頻傳輸質量保障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6 王曉敏;適用于低帶寬用戶的視頻軟廣播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57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25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