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疲勞狀態(tài)生理信號的DFA
本文關(guān)鍵詞:駕駛員疲勞狀態(tài)生理信號的DFA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駕駛員疲勞 去趨勢波動分析 心率變異性 腦電信號
【摘要】:通過去趨勢波動分析(DFA)研究駕駛員疲勞狀態(tài)的心率變異性信號和腦電信號特征。22名被試在駕駛模擬器上進行模擬駕駛作業(yè),采集駕駛過程中的心率變異性和腦電信號并進行離線分析。Wilcoxon符號秩檢驗用于分析清醒和疲勞兩種狀態(tài)間DFA標度指數(shù)的差異,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用于確定DFA區(qū)分疲勞駕駛和清醒駕駛的能力。結(jié)果表明:疲勞狀態(tài)時,心率變異性和腦電信號的標度指數(shù)顯著增加(Wilcoxon符號秩檢驗,p0.01);心率變異性和腦電信號標度指數(shù)的ROC下面積最大分別為0.75和0.78。DFA的標度指數(shù)具有應用于駕駛疲勞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前景。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韋恩州立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系;
【關(guān)鍵詞】: 駕駛員疲勞 去趨勢波動分析 心率變異性 腦電信號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65051) 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KF14222,KF11011) 石河子大學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研究計劃資助項目(RCZX201437,2014ZRKXYQ17)
【分類號】:TN911.7
【正文快照】: 4.韋恩州立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系,底特律MI 48201)0引言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資料[1],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124萬人死亡,2000~5000萬人受傷,疲勞駕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我國2008年因疲勞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共2 568起,其中,死亡1 353人,受傷3 129人,造成直接財產(chǎn)損失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增勇;代世勛;張小印;李岳;喻星心;;駕駛員疲勞態(tài)下腦氧飽和度的近紅外光譜法檢測及其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年01期
2 趙曉華;許士麗;榮建;張興儉;;基于ROC曲線的駕駛疲勞腦電樣本熵判定閾值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3 黃琰;袁乃明;何文平;;長時間大氣溫度序列的外部變化趨勢判別研究[J];物理學報;201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增勇;王巖;辛青;路長厚;李建平;張亮亮;;壓瘡易患組織的血氧參量近紅外光譜法監(jiān)測及壓力影響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年06期
2 郭應時;袁偉;付銳;薛傳亮;;基于注視轉(zhuǎn)移模式的駕駛熟練程度評價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4年04期
3 趙曉華;杜洪吉;榮建;;基于ROC曲線的疲勞駕駛判別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4年05期
4 牛清寧;周志強;金立生;劉文超;于鵬程;;基于眼動特征的疲勞駕駛檢測方法[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5 劉菲菲;李建平;陳國強;羅斯特;李增勇;;坐姿下人體振動特性建模及實驗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12年04期
6 崔若飛;盧麗倩;周偉偉;李文昊;韓慶宇;高遠金;李增勇;;基于近紅外光譜的腦氧參量與血壓信號的小波交叉譜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2014年01期
7 王雙;苗德萍;鄭研;李煒;羅丹;李毓;;應用ROC曲線分析鈣化點分布及形態(tài)特征對乳腺癌診斷的價值[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年36期
8 胥川;王雪松;陳小鴻;張惠;;基于決策樹的駕駛疲勞等級分析與判定[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9 肖雪;梁瓊麟;王義明;白鋼;羅國安;;近紅外光譜技術(shù)在醫(yī)藥領(lǐng)域中的應用進展[J];現(xiàn)代儀器;2011年05期
10 秦娜;金煒東;黃進;李智敏;劉景波;;基于EEMD樣本熵的高速列車轉(zhuǎn)向架故障特征提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增勇;張亮亮;王巖;李建平;劉菲菲;陳國強;;基于近紅外光譜法的汽車駕駛員腦氧參數(shù)振動響應分析[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shù)大會報告論文[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普紅;基于作業(yè)疲勞度的活塞生產(chǎn)線規(guī)劃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2 張瓊;基于駕駛?cè)烁兄匦缘膿Q道預警閾值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巖;基于近紅外光譜法的人體組織壓力影響分析及壓瘡風險評估建模[D];山東大學;2011年
2 王斌;連續(xù)工作負荷下腦力疲勞動態(tài)評價[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3 姜俊金;基于DSP駕駛員眼睛檢測與跟蹤技術(shù)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任惠芳;復混肥中氮磷鉀養(yǎng)分的近紅外定量分析和特征波長選擇[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5 崔若飛;汽車駕駛員腦氧信號的近紅外光譜法檢測及小波相干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4年
6 胡峰;多源信息融合在駕駛疲勞檢測中的應用[D];安徽理工大學;2014年
7 王川;薄膜測壓裝置設(shè)計及其響應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刁一娜,封國林,劉式達,劉式適,羅德海,黃思訓,陸維松,丑紀范;Review of the Study of Nonlinear Atmospheric Dynamics in China (1999-2002)[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4年03期
2 丁瑞強;封國林;劉式達;劉式適;黃思訓;付遵濤;;Nonlinear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Dynamics in China (2003-2006):A Review[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7年06期
3 鄭祚芳;張秀麗;曹鴻興;謝莊;潘家華;;用去趨勢漲落分析研究北京氣候的長程變化特征[J];地球物理學報;2007年02期
4 彭軍強;吳平東;殷罡;陳之龍;馬樹元;;Hilbert-Huang變換結(jié)合近似熵在疲勞駕駛時腦電分析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5 房瑞雪;趙曉華;榮建;毛科俊;;基于腦電信號的駕駛疲勞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6 周建芳;羅曉曙;胡葉容;;腦電信號的樣本熵分析[J];廣西物理;2007年02期
7 江田漢,鄧蓮堂;近140年中國、北半球和全球氣溫的標度律[J];高原氣象;2005年03期
8 GAO Li-Hao;FU Zun-Tao;;Multi-fractal Behaviors of Relative Humidity over China[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3年02期
9 和衛(wèi)星;陳曉平;邵s,
本文編號:1033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3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