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質(zhì)微球的空心圓錐金屬波導透過率增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1 10:47
本文提出了一種通過嵌入介質(zhì)微球(DM:dielectric microsphere)來提高空心圓錐金屬波導(HCMW:hollow conical metal waveguide)透過率的新方法,并基于金屬光波導理論和表面等離子體理論,利用時域有限差分法(FDT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編程建模對內(nèi)嵌DM的HCMW的光場傳輸特性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數(shù)值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HCMW相比,內(nèi)嵌DM時HCMW的光場傳輸規(guī)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錐尖孔徑口的光場透過率可以獲得極大增強。分析比較表明,在內(nèi)嵌DM的HCMW內(nèi)壁實現(xiàn)了表面等離子體激元(SPPs: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的有效激發(fā)和傳播,這與常規(guī)的HCMW主要以光場高階傳輸模逐步截止演化為更低階傳輸模,最后在尖端區(qū)域最低階模(HE11)截止并倏逝場衰減輻射實現(xiàn)光能量耦合的物理機理完全不同。接著,論文以實現(xiàn)SPPs激發(fā)的色散關系和實現(xiàn)SPPs共振的駐波條件為理論依據(jù),就如何在內(nèi)嵌DM的HCMW內(nèi)壁實現(xiàn)SPPs的共振激發(fā)和有效壓縮進行了深入探討。論文...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引言
1.2 HCMW的作用及問題
1.3 光學衍射極限的突破
1.4 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2 SPPs基本理論及FDTD方法
2.1 金屬色散模式
2.2 SPPs波
2.3 SPPs的激發(fā)方式
2.4 三維直角坐標系中的FDTD
2.5 數(shù)值穩(wěn)定性
2.5.1 數(shù)值色散對空間離散間隔的要求
2.5.2 數(shù)值色散對時間離散間隔的要求
2.6 UPML吸收邊界條件
2.7 本章小結(jié)
3 常規(guī)HCMW設計及其光場透過率研究
3.1 常規(guī)HCMW的模型設計
3.2 常規(guī)HCMW的光場傳輸特性
3.3 外界參數(shù)對常規(guī)HCMW透過率的影響
3.3.1 入射波長對常規(guī)HCMW透過率的影響
3.3.2 透鏡數(shù)值孔徑對常規(guī)HCMW透過率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jié)
4 DM-HCMW設計及其透過率增強研究
4.1 DM-HCMW的模型設計
4.2 DM半徑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調(diào)制
4.3 DM-HCMW的光場傳輸特性
4.4 透過率增強的物理機理
4.5 各參數(shù)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5.1 入射波長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5.2 透鏡數(shù)值孔徑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5.3 DM介電常數(shù)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6 本章小結(jié)
5 總結(jié)與展望
5.1 總結(jié)
5.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用于低濃度三聚氰胺選擇性檢測的鋁/銀納米傳感器的組裝及其SERS性能[J]. 曹琳,陳前,姜飛,秦利霞,康詩釗,高峰,李向清. 無機化學學報. 2020(02)
[2]金屬納米結(jié)構(gòu)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其應用[J]. 鄧英. 科技與創(chuàng)新. 2019(21)
[3]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其在傳感技術中的應用[J]. 杜健嶸,杜有剛,田芃,田芳. 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2)
[4]錐形光波導耦合特性研究[J]. 陳佳敏,鄧傳魯,王廷云,宋志強,龐拂飛. 半導體光電. 2018(02)
[5]面向精準化生物醫(yī)學的多功能納米光子學技術[J]. 陳越,王璐瑋,宋軍. 中國激光. 2018(03)
[6]衍射極限尺度下的亞波長電磁學[J]. 蒲明博,王長濤,王彥欽,羅先剛. 物理學報. 2017(14)
[7]基于DNA自組裝的金屬納米結(jié)構(gòu)制備及相關納米光子學研究[J]. 張祎男,王麗華,柳華杰,樊春海. 物理學報. 2017(14)
[8]探索更高分辨本領的成像技術——兼評《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與納米光學測量》[J]. 朱星. 物理. 2017(05)
[9]有限元法在納米光子學中的應用研究[J]. 孫東慧,李坤,朱蘭,孔巖,陳志科. 西部皮革. 2016(18)
[10]微球探針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J]. 許斌,唐海容,趙世平,陽紅.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6(08)
博士論文
[1]納米尺度光場調(diào)控:全介質(zhì)超表面及二維材料極化激元[D]. 張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9
[2]新型超分辨近場光學掃描成像基礎研究及應用[D]. 楊愛萍.深圳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基于單量子點探針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研究[D]. 潘冰洋.南京大學 2019
[2]亞波長等離激元器件的設計及測試方法研究[D]. 劉怡然.東南大學 2018
[3]區(qū)域分解方法在納米光子學計算中的應用研究[D]. 陳家芬.電子科技大學 2018
[4]微納金屬結(jié)構(gòu)近場光學性能研究[D]. 何蓉靜.電子科技大學 2012
[5]基于MPI和OpenMP的三維FDTD并行算法的研究[D]. 吳長莉.華中科技大學 2009
[6]長程表面等離子體波特性研究[D]. 徐宗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7]錐形光纖中光波導理論研究[D]. 孫愛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2005
本文編號:3667305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引言
1.2 HCMW的作用及問題
1.3 光學衍射極限的突破
1.4 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2 SPPs基本理論及FDTD方法
2.1 金屬色散模式
2.2 SPPs波
2.3 SPPs的激發(fā)方式
2.4 三維直角坐標系中的FDTD
2.5 數(shù)值穩(wěn)定性
2.5.1 數(shù)值色散對空間離散間隔的要求
2.5.2 數(shù)值色散對時間離散間隔的要求
2.6 UPML吸收邊界條件
2.7 本章小結(jié)
3 常規(guī)HCMW設計及其光場透過率研究
3.1 常規(guī)HCMW的模型設計
3.2 常規(guī)HCMW的光場傳輸特性
3.3 外界參數(shù)對常規(guī)HCMW透過率的影響
3.3.1 入射波長對常規(guī)HCMW透過率的影響
3.3.2 透鏡數(shù)值孔徑對常規(guī)HCMW透過率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jié)
4 DM-HCMW設計及其透過率增強研究
4.1 DM-HCMW的模型設計
4.2 DM半徑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調(diào)制
4.3 DM-HCMW的光場傳輸特性
4.4 透過率增強的物理機理
4.5 各參數(shù)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5.1 入射波長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5.2 透鏡數(shù)值孔徑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5.3 DM介電常數(shù)對DM-HCMW透過率增強的影響
4.6 本章小結(jié)
5 總結(jié)與展望
5.1 總結(jié)
5.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用于低濃度三聚氰胺選擇性檢測的鋁/銀納米傳感器的組裝及其SERS性能[J]. 曹琳,陳前,姜飛,秦利霞,康詩釗,高峰,李向清. 無機化學學報. 2020(02)
[2]金屬納米結(jié)構(gòu)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其應用[J]. 鄧英. 科技與創(chuàng)新. 2019(21)
[3]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其在傳感技術中的應用[J]. 杜健嶸,杜有剛,田芃,田芳. 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2)
[4]錐形光波導耦合特性研究[J]. 陳佳敏,鄧傳魯,王廷云,宋志強,龐拂飛. 半導體光電. 2018(02)
[5]面向精準化生物醫(yī)學的多功能納米光子學技術[J]. 陳越,王璐瑋,宋軍. 中國激光. 2018(03)
[6]衍射極限尺度下的亞波長電磁學[J]. 蒲明博,王長濤,王彥欽,羅先剛. 物理學報. 2017(14)
[7]基于DNA自組裝的金屬納米結(jié)構(gòu)制備及相關納米光子學研究[J]. 張祎男,王麗華,柳華杰,樊春海. 物理學報. 2017(14)
[8]探索更高分辨本領的成像技術——兼評《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與納米光學測量》[J]. 朱星. 物理. 2017(05)
[9]有限元法在納米光子學中的應用研究[J]. 孫東慧,李坤,朱蘭,孔巖,陳志科. 西部皮革. 2016(18)
[10]微球探針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J]. 許斌,唐海容,趙世平,陽紅.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6(08)
博士論文
[1]納米尺度光場調(diào)控:全介質(zhì)超表面及二維材料極化激元[D]. 張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9
[2]新型超分辨近場光學掃描成像基礎研究及應用[D]. 楊愛萍.深圳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基于單量子點探針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研究[D]. 潘冰洋.南京大學 2019
[2]亞波長等離激元器件的設計及測試方法研究[D]. 劉怡然.東南大學 2018
[3]區(qū)域分解方法在納米光子學計算中的應用研究[D]. 陳家芬.電子科技大學 2018
[4]微納金屬結(jié)構(gòu)近場光學性能研究[D]. 何蓉靜.電子科技大學 2012
[5]基于MPI和OpenMP的三維FDTD并行算法的研究[D]. 吳長莉.華中科技大學 2009
[6]長程表面等離子體波特性研究[D]. 徐宗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7]錐形光纖中光波導理論研究[D]. 孫愛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2005
本文編號:36673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366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