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粲和隱粲多夸克態(tài)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6-02 21:47
自夸克模型和量子色動力學(QCD)理論的相繼建立,直至標準模型的完善,人們在認識微觀粒子的深層結構和性質上已經取得了極大成功。由于QCD理論在低能區(qū)域的非微擾性質,至今仍不能從第一性原理出發(fā)直接研究強子結構和強子譜等相關問題,尤其對于奇特強子而言,非微擾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因此很多研究中會使用基于QCD精神的有效理論以及相關唯象模型以分析這些問題。近些年來,實驗上陸續(xù)發(fā)現了一系列性質奇特的介子和重子結構,這些奇特態(tài)的微觀組成很難或不能用通常的夸克模型來理解,比如,LHCb實驗組于2015年在J/φp不變質量譜中發(fā)現了Pc(4380)+和Pc(4450)+兩個五夸克結構的態(tài),之后于2019年在相同的道中發(fā)現了Pc(4312)+并且Pc(4450)+分裂成了Pc(4440)+和Pc(4457)+兩個態(tài),這樣的結構不可能用核子的軌道激發(fā)態(tài)來解釋,必然有五個夸克的成分,實上,隱粲五夸克態(tài)在實驗發(fā)現之前已經由我國學者做了預言并開展了大量理論探討。從理論上解釋這些奇特態(tài)的結構和性質并預測新的奇特態(tài),對進一步認清強相互作用本質和規(guī)律都有重要科學意義。直到今天,夸克模型中預言的含三個重夸克的重子還沒有觀...
【文章頁數】:15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隱粲五夸克態(tài)和四種味道的四夸克態(tài)
2.1 基本方法
2.1.1 Godfrey-Isgur(GI)模型
2.1.2 色磁相互作用(CMI)模型
2.1.3 多夸克態(tài)的等效相互作用
2.1.4 重排衰變
2.2 同位旋破缺下的P_c五夸克態(tài)系統(tǒng)
2.2.1 五夸克態(tài)基矢和CMI矩陣
2.2.2 uudc(?)和udsc(?)的質量譜和K_(ij)值
2.2.3 uudc(?)和udsc(?)的重排衰變
2.2.4 結果分析
2.3 不同味道的四夸克態(tài)系統(tǒng)
2.3.1 q_1q_2(?)_3(?)_4系統(tǒng)的CMI矩陣
2.3.2 各種q_1q_2(?)_3(?)_4系統(tǒng)的數值結果
2.3.3 討論與分析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雙重味四夸克態(tài)
3.1 基本方法
3.1.1 重味雙夸克-反夸克對稱性(HDAS)
3.2 雙重味四夸克態(tài)的質量譜
3.2.1 基本參數
3.2.2 cc(?)系統(tǒng)的質量譜
3.2.3 cc(?)和cc(?)系統(tǒng)的質量譜
3.2.4 bb(?)'和bc(?)'系統(tǒng)的質量譜
3.3 雙重味強子的質量上限
3.4 分析與討論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分子態(tài)圖像下的雙粲五夸克態(tài)
4.1 拉氏量和勢能形式
4.1.1 拉氏量
4.1.2 單π交換勢(OPEP)和單σ交換勢(OSEP)
4.1.3 重夸克交換勢
4.2 I(J~P)=1/2(1/2~-)下的OPEP模型
4.3 OPEP+OSEP+QCM(PSCP)模型—Goldberger-Treiman(GT)關系下的g_σ
4.3.1 一般截斷
4.3.2 標度截斷
4.4 OPEP+OSEP+QCM(PSCP)模型—夸克模型下的g_σ
4.4.1 一般截斷
4.4.2 標度截斷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附錄A 雙粲(cnn)-(c(?))分子態(tài)下的圖表
參考文獻
致謝
博士期間完成的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與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xploratory study of possible resonances in heavy meson-heavy baryon coupled-channel interactions[J]. 沈超瑋,Deborah Rnchen,Ulf-G.Meiβner,鄒冰松. Chinese Physics C. 2018(02)
[2]Study of X(5568) in a unitary coupled-channel approximation of BK and Bsπ[J]. 孫寶璽,董方勇,龐景龍. Chinese Physics C. 2017(07)
[3]Analysis of X(5568) as Scalar Tetraquark State in Diquark-Antidiquark Model with QCD Sum Rules[J]. 王志剛.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6(09)
[4]How the X(5568) Challenges Our Understanding of QCD[J]. 郭奉困,Ulf-G.Mei?ner,鄒冰松.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6(05)
[5]Possible hidden-charm molecular baryons composed of an anti-charmed meson and a charmed baryon[J]. 楊忠誠,孫志峰,何軍,劉翔,朱世琳. 中國物理C. 2012(01)
本文編號:3653147
【文章頁數】:15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隱粲五夸克態(tài)和四種味道的四夸克態(tài)
2.1 基本方法
2.1.1 Godfrey-Isgur(GI)模型
2.1.2 色磁相互作用(CMI)模型
2.1.3 多夸克態(tài)的等效相互作用
2.1.4 重排衰變
2.2 同位旋破缺下的P_c五夸克態(tài)系統(tǒng)
2.2.1 五夸克態(tài)基矢和CMI矩陣
2.2.2 uudc(?)和udsc(?)的質量譜和K_(ij)值
2.2.3 uudc(?)和udsc(?)的重排衰變
2.2.4 結果分析
2.3 不同味道的四夸克態(tài)系統(tǒng)
2.3.1 q_1q_2(?)_3(?)_4系統(tǒng)的CMI矩陣
2.3.2 各種q_1q_2(?)_3(?)_4系統(tǒng)的數值結果
2.3.3 討論與分析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雙重味四夸克態(tài)
3.1 基本方法
3.1.1 重味雙夸克-反夸克對稱性(HDAS)
3.2 雙重味四夸克態(tài)的質量譜
3.2.1 基本參數
3.2.2 cc(?)系統(tǒng)的質量譜
3.2.3 cc(?)和cc(?)系統(tǒng)的質量譜
3.2.4 bb(?)'和bc(?)'系統(tǒng)的質量譜
3.3 雙重味強子的質量上限
3.4 分析與討論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分子態(tài)圖像下的雙粲五夸克態(tài)
4.1 拉氏量和勢能形式
4.1.1 拉氏量
4.1.2 單π交換勢(OPEP)和單σ交換勢(OSEP)
4.1.3 重夸克交換勢
4.2 I(J~P)=1/2(1/2~-)下的OPEP模型
4.3 OPEP+OSEP+QCM(PSCP)模型—Goldberger-Treiman(GT)關系下的g_σ
4.3.1 一般截斷
4.3.2 標度截斷
4.4 OPEP+OSEP+QCM(PSCP)模型—夸克模型下的g_σ
4.4.1 一般截斷
4.4.2 標度截斷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附錄A 雙粲(cnn)-(c(?))分子態(tài)下的圖表
參考文獻
致謝
博士期間完成的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與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xploratory study of possible resonances in heavy meson-heavy baryon coupled-channel interactions[J]. 沈超瑋,Deborah Rnchen,Ulf-G.Meiβner,鄒冰松. Chinese Physics C. 2018(02)
[2]Study of X(5568) in a unitary coupled-channel approximation of BK and Bsπ[J]. 孫寶璽,董方勇,龐景龍. Chinese Physics C. 2017(07)
[3]Analysis of X(5568) as Scalar Tetraquark State in Diquark-Antidiquark Model with QCD Sum Rules[J]. 王志剛.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6(09)
[4]How the X(5568) Challenges Our Understanding of QCD[J]. 郭奉困,Ulf-G.Mei?ner,鄒冰松.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6(05)
[5]Possible hidden-charm molecular baryons composed of an anti-charmed meson and a charmed baryon[J]. 楊忠誠,孫志峰,何軍,劉翔,朱世琳. 中國物理C. 2012(01)
本文編號:36531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36531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