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導體器件的尺寸趨于納米量級,原子層刻蝕工藝已經(jīng)成為微電子工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必要技術手段。對于原子層刻蝕工藝,用于刻蝕的能量粒子必須滿足三個基本要求:能量低、能量分布集中以及通量便于調(diào)控,這對于低溫等離子體(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源提出了極為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LTP源如射頻容性耦合等離子體(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CCP)電子溫度高,易于損傷基片,目前還難以滿足原子層刻蝕的要求。對比之下,電子束驅動的LTP源能夠輸送大通量的低能離子至基片表面,非常適合應用于原子層刻蝕。因此,研究電子束驅動的LTP源對發(fā)展原子層刻蝕工藝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采用改進的隱式PIC/MCC(Particle-In-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動理學方法,研究了純電子束驅動的LTP、電子束驅動的射頻CCP、電子束和直流驅動源聯(lián)合驅動的LTP三種電子束驅動的LTP源。電子束驅動的LTP源的物理特性隨著等離子體放電運行參數(shù)的演變規(guī)律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本論文重點研究了電子束的電流、電子束的能量和放電的工作氣壓對電子束驅動的LTP源的等離子體密度、電子能量分布、離子通量和離子能量分布等的調(diào)制,期望為電子束驅動的LTP源應用于原子層刻蝕工藝提供理論上的參考。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和結果如下:1.研究了電子束的電流、電子束的能量和放電的工作氣壓對純電子束驅動的LTP放電特性的調(diào)制。結果表明:(I)純電子束驅動的LTP的等離子體均勻性良好,等離子體密度至少為10~166 m~(-3)量級;電子能量分布函數(shù)(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EEDF)為攜帶高能尾的類Druyvesteyn分布,低能(?(27)1eV)電子濃度極高;離子通量可以達到10~266 m~(-2)s~(-1)量級;轟擊電極的低能(?(27)5eV)離子比例在99%以上。(II)增大電子束電流或電子束能量,等離子體密度和電子溫度單調(diào)上升。(III)增大工作氣壓,電子的加熱模式由α模式主導轉換為類γ模式主導。(IV)增大電子束電流,EEDF趨于Druyvesteyn分布;減小電子束能量,EEDF趨于麥克斯韋分布;增大工作氣壓,EEDF趨于雙麥克斯韋分布。(V)減小電子束電流或電子束能量,離子能量分布變緊湊,超低能量(?(27)0.5eV)的離子占比進一步增加,表明了調(diào)制離子的能量分布是可行的。調(diào)節(jié)電子束的電流或放電的工作氣壓,離子通量可以發(fā)生量級以上的變化,對應的離子能量僅變化數(shù)倍,表明了電子束的電流和放電的工作氣壓對于離子通量的調(diào)制更為靈敏。2.研究了從射頻源對面電極注入電子束對射頻CCP的調(diào)制。結果表明:注入電子束能夠對射頻CCP的等離子體密度和電子溫度進行分離調(diào)制。其中,等離子體密度提高了數(shù)倍,增長至接近10~(17) m~(-3)的量級,電子溫度卻從3 eV附近降至1 eV以下。我們發(fā)現(xiàn):(I)注入電子束對射頻CCP的電子能量概率函數(shù)具有控制作用且使其往低能端移動。(II)注入電子束使射頻CCP極板處的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顯著提高。其中,電子通量增大了一個數(shù)量級,離子通量增大了5倍,能量小于1 eV的電子通量占總通量的時間-平均百分比增大了8倍。這些低能電子有效改善了射頻CCP對于原子層刻蝕工藝的適用性。3.研究了電子束與直流源聯(lián)合驅動的LTP源的放電特性。結果表明:電子束與直流源聯(lián)合驅動的LTP放電的等離子體均勻性良好,其離子具有能量低、通量大和便于調(diào)控等優(yōu)點,非常適用于原子層刻蝕。我們發(fā)現(xiàn):(I)對于電子束從陰極注入的放電模式,提高電子束的能量,等離子體密度、電子溫度、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均單調(diào)下降;增大電子束的電流,等離子體密度、電子溫度、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均單調(diào)增加。(II)對于電子束從接地電極注入的放電模式,等離子體密度、電子溫度、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均隨注入電子束能量的增大先增加后下降。當注入電子束的能量小于等離子體的總約束勢能時,碰撞截面是影響有效電離的主要因素,此時等離子體密度、電子溫度、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隨著電子束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當注入電子束的能量大于等離子體約束勢能時,有效參與電離碰撞的電子數(shù)成為影響有效電離的主要因素,此時等離子體密度、電子溫度、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隨著電子束能量的增大而減小。
【學位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O53
【文章目錄】: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低溫等離子體與微電子工業(yè)
1.2 原子層刻蝕的關鍵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1.3 電子束驅動的低溫等離子體源的研究進展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與擬解決的問題
2 PIC/MCC模型
2.1 概述
2.2 顯格式PIC算法
2.3 隱格式PIC算法
2.4 MCC模型
2.5 收斂測試
2.6 本章小結
3 電子束驅動純氬氣等離子體放電特性的模擬
3.1 引言
3.2 模型與參數(shù)
3.3 電子束的電流大小對氬氣放電特性的調(diào)制
3.4 電子束的能量大小對氬氣放電特性的調(diào)制
3.5 等離子體氣壓大小對氬氣放電特性的調(diào)制
3.6 離子通量和極板表面的離子能量分布函數(shù)
3.7 本章小結
4 電子束注入對射頻容性耦合等離子體的調(diào)制
4.1 引言
4.2 模型與參數(shù)
4.3 調(diào)制等離子體密度與電子溫度
4.4 調(diào)制電子的能量分布
4.5 調(diào)制電子通量和離子通量
4.6 本章小結
5 電子束與直流源聯(lián)合驅動氬氣放電特性的模擬
5.1 引言
5.2 模型與參數(shù)
5.3 電子束從陰極驅動氬氣放電
5.4 電子束從接地極驅動氬氣放電
5.5 從陰極/接地極驅動放電的對比
5.6 本章小結
6 全文總結與工作展望
6.1 本文工作總結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1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保杰;李金海;朱志斌;;X射線轉換靶的設計與驗證[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16年00期
2 R Muller-Runked ,鄭恭儉;脊柱軸的電子束照射:脊突對劑量的衰減的測量[J];中國放射腫瘤學;1988年01期
3 鄭恭儉,孫紅;ZJ-10(4)型加速器電子束用于全身皮膚治療軔致輻射污染的探討[J];中國放射腫瘤學;1988年04期
4 曾戎,丁培璠;微機控制的電子束能量密度分布測量裝置的研究[J];焊接學報;1988年04期
5 林峰;;電子束粉末床熔融技術研究進展與前瞻[J];新經(jīng)濟導刊;2019年01期
6 金山;龔堃;馮奇;李靜;;電子束能量及其在氣體中能量沉積二維分布的數(shù)據(jù)處理[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1989年00期
7 張文陸;王言;王曉鵬;楊旭;崔慧霞;;應用典型病例在電子束放療教學中應用的體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年16期
8 盧文娟;張玉林;孔祥東;;電子束能量、劑量對固化厚度影響的研究[J];微細加工技術;2005年04期
9 張達明;一種測量輻射加工用加速器電子束能量的方法[J];核技術;2000年09期
10 馬維義,王孝君,馬景龍,胡鳳明,單玉生;Marx電壓建立時間的抖動對電子束能量的影響[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1998年0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松;激光尾波場加速產(chǎn)生高品質電子束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黃家龍;電子束驅動低溫等離子體源的動理學模擬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
2 劉學;脈沖電子束模擬X射線熱—力學效應的優(yōu)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3 王琦富;自由電子激勵金屬中的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4 張章;基于pseudospark放電產(chǎn)生電子束的Y波段擴展互作用振蕩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5 張學糧;電子束能量在線測量裝置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6 李光芝;強流脈沖電子束表面合金化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嚴劍鋒;超短超強激光驅動等離子體產(chǎn)生高品質阿秒電子束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
2885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88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