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態(tài)的融合與轉化
【圖文】:
1-1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向相距約 1200 公里的云南麗江和青海德令哈地面發(fā)送糾纏光子對。圖片源自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a46e4d35173fa603fffb9c3e&lemm著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快速發(fā)展,推到了量子信息科學的迅猛發(fā)展。是在 2016 年 8 月 16 日 1 時 40 分中國發(fā)射了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在 2017 年 1 月 18 日完成了四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2017 年 8 月 12級別的衛(wèi)星與地面之間的雙向量子通信如圖 1-1。另外在 2017 年 5 月計算機的問世也表明了量子信息實用價值以及應用前景。究的目的和意義子糾纏體現了多個系統(tǒng)之間的非定域的非經典的關聯(lián)特性,這種特有的量子信息科學中的根本資源,廣泛地應用在了量子信息處理任務中,尤信中的量子隱形傳送和量子密集編碼等。量子信息科學中與糾纏態(tài)是密量子信息處理過程中信息都是編碼成量子態(tài)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如何
第二章 量子信息的基本理論特是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基礎,其地位等同于經典比特狄拉克符號“| ”來表示,一般情況下可以表示為|0 和|1,在量子力學中,一個量子態(tài)不僅可以處于|0 態(tài)和|1 態(tài)態(tài)上,,即| = |0 + |1 ( 和 是歸一化常數)。換而言爾伯特空間中的向量,特殊條件下的|0 和|1 可以當作是對于經典比特我們可以通過檢測來確定是處于 0 還是 1,能這樣來確定它所處的量子態(tài)。量子力學表明了對量子態(tài),例如,對| 態(tài)進行測量,我們只會以| | 的概率得到|,總的概率之和為 1。從幾何學角度來看,量子態(tài)是希爾是因為量子態(tài)滿足歸一化條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O4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春玲;劉文武;;基于絕熱捷徑快速實現遠距離的四維糾纏態(tài)的制備[J];物理學報;年期
2 翟淑琴;張姚;楊榮國;劉奎;;基于線性光學的多通道混合糾纏態(tài)[J];量子光學學報;2017年02期
3 許朋;薛麗;何勇;姜年權;;兩體糾纏態(tài)的應用[J];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4 施錦;;三粒子W糾纏態(tài)的概率量子隱形傳態(tài)[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5 王郁武;;遠程制備多粒子糾纏態(tài)優(yōu)化方案[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6 許梅;何謂糾纏態(tài)[J];現代物理知識;2005年03期
7 周衛(wèi)東;利用糾纏催化作用輔助恢復糾纏態(tài)轉化中丟失的量子糾纏[J];量子電子學報;2002年05期
8 張瑾;嚴飛;;一個特殊五粒子糾纏態(tài)的制備方案(英文)[J];量子電子學報;2017年04期
9 程世清;林巧文;康占成;;微波場糾纏態(tài)的制備[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10 林青;;任意多體高維偏振糾纏態(tài)的有效制備[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宏;劉曉靜;張斯淇;馬季;吳向堯;;兩電子、三電子糾纏態(tài)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4年
2 王冠玉;劉倩;鄧富國;;兩光子六比特超糾纏態(tài)純化[A];第十七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報告摘要集[C];2016年
3 劉金明;王育竹;;利用兩對糾纏粒子遠程制備一個兩粒子糾纏態(tài)[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沙金巧;方建興;;N粒子W糾纏態(tài)的隱形傳輸[A];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榮軍;張涌;夏慧榮;;由半導體產生糾纏態(tài)光子對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1996年
6 張姚;翟淑琴;楊榮國;劉奎;;基于線性光學的多通道混合糾纏態(tài)的產生[A];第十七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報告摘要集[C];2016年
7 郭學石;劉楠楠;劉宇宏;李小英;;基于光纖參量放大器的連續(xù)變量糾纏態(tài)光源[A];第十六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4年
8 劉奎;崔淑珍;張俊香;郜江瑞;;連續(xù)變量糾纏態(tài)的條件量子克隆[A];第十四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0年
9 吳熙;陳志華;張勇;陳悅華;葉明勇;林秀敏;;相位門的實現和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制備[A];第十四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0年
10 向少華;宋克慧;施振剛;諶雄文;;噪聲環(huán)境中兩粒子糾纏態(tài)的糾纏消相干[A];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吳長鋒 通訊員 楊保國;多自由度超糾纏態(tài)量子存儲實現[N];科技日報;2016年
2 記者 聶翠蓉;四維超糾纏態(tài)光子室外首次傳輸成功[N];科技日報;2017年
3 記者 房琳琳;“糾纏態(tài)”是現實世界的必然特征[N];科技日報;2017年
4 記者 吳長鋒;中國科大制備出八光子糾纏態(tài)[N];科技日報;2011年
5 鄭千里;五粒子糾纏:我科學家得心應手[N];科技日報;2004年
6 常麗君;瑞士科學家為量子“糾纏”分類[N];科技日報;2013年
7 記者 李陳續(xù) 通訊員 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突破[N];光明日報;2016年
8 記者 任平;我省榮獲6項2006年度國家科技二等獎[N];山西科技報;2007年
9 李愛珍;我省摘得六項國家科學技術獎[N];山西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李大慶;自主創(chuàng)新:中科院奏響主旋律[N];科技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計彥強;糾纏態(tài)的融合與轉化[D];東北師范大學;2018年
2 張融;量子邏輯門的構建、糾纏態(tài)的制備和熱糾纏度量[D];蘇州大學;2005年
3 郭彥青;腔QED體系中制備兩原子糾纏態(tài)的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李曉宇;量子信息處理中的糾纏態(tài)及其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4年
5 張瑾;多粒子糾纏的制備和操縱[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譚華堂;連續(xù)變量糾纏態(tài)的制備及其性質的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小龍;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制備[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2007年
8 楊名;糾纏態(tài)的制備與純化[D];安徽大學;2007年
9 宋杰;糾纏態(tài)制備及量子計算的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李軍奇;量子退相干及其糾纏態(tài)的制備[D];山西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欣;在電路QED系統(tǒng)中制備糾纏態(tài)[D];福州大學;2015年
2 張吉利;基于腔輸入輸出過程的多比特糾纏態(tài)區(qū)分[D];延邊大學;2017年
3 何爽;基于無躍遷量子驅動的絕熱捷徑制備三維糾纏態(tài)[D];延邊大學;2017年
4 吳松陽;基于交叉克爾非線性的遠距離糾纏態(tài)制備[D];延邊大學;2017年
5 宋沖;基于絕熱技術的樹形三維糾纏態(tài)和NOON態(tài)的制備[D];延邊大學;2017年
6 肖佳;腔光力系統(tǒng)中光力相互作用調控及振動糾纏態(tài)的制備[D];長江大學;2017年
7 張姚;混合糾纏態(tài)的產生與應用[D];山西大學;2017年
8 馮甜;非廣義極大糾纏態(tài)的目擊[D];陜西師范大學;2017年
9 匡買花;線性及非線性多模量子連續(xù)糾纏態(tài)表象[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劉冬梅;非線性相干糾纏態(tài)的討論[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058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60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