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電極的Co-Salophene分子器件的自旋輸運
本文選題:自旋輸運 + 分子器件; 參考:《物理學報》2017年19期
【摘要】:采用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數(shù)結合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方法,研究了基于鋸齒型石墨納米帶電極的Co-Salophene分子器件的自旋極化輸運性質.計算結果表明,當左右電極為平行自旋結構時,自旋向上的電流明顯大于自旋向下的電流,自旋向下的電流在[-1V,1V]偏壓下接近零,分子器件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自旋過濾效應.與此同時,在自旋向上電流中發(fā)現(xiàn)負微分電阻效應.當左右電極為反平行自旋結構時,器件表現(xiàn)出雙自旋過濾和雙自旋分子整流效應.除此之外,整個分子器件還表現(xiàn)出較高的巨磁阻效應.通過分析器件的自旋極化透射譜、局域態(tài)密度、電極的能帶結構和分子自洽投影哈密頓量,詳細解釋該分子器件表現(xiàn)出眾多特性的內在機理.研究結果對設計多功能分子器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Abstract]:The spin polarizatio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o-Salophene molecular devices based on zigzag graphite nanocrystalline electrode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ased on non-equilibrium Green function and first-principl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in upward current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e spin downward current when the left and right electrode is parallel spin structure, and the spin downward current is close to zero at [-1V] bias voltage. The molecular devices exhibit excellent spin filter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effect is found in the spin upward current. When the electrode is an antiparallel spin structure, the device exhibits double spin filter and double spin molecular rectifier effect. In addition, the molecular devices also exhibit a high GMR effect. By analyzing the spin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spectrum, the local density of states,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de and the molecular self-consistent projection Hamiltonian,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the molecular device is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molecular devices.
【作者單位】: 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理學院信息物理研究中心;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鹽城工學院數(shù)理學院;江南大學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創(chuàng)新團隊(批準號:IRT114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51372119,11404278) 江蘇省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赴境外研修計劃 南京郵電大學科研基金(批準號:NY214130,NY214104)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O4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毓敏;;淺談分子器件的研究發(fā)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12期
2 劉云圻,朱道本;分子器件[J];物理;1990年05期
3 李榮金;李洪祥;湯慶鑫;胡文平;;分子器件的研究進展[J];物理;2006年12期
4 李英德;馬竹青;劉玉蘭;王傳奎;;氫鍵對分子器件電學特性的影響[J];分子科學學報;2010年05期
5 成玨飛;;基于分子器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0期
6 劉志勇;劉維清;夏英英;周艷紅;;分子器件電路中的混沌效應[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7 王偉良;黃南蔭;;分子器件中電子彈道輸運理論研究進展[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yī)學版);2007年03期
8 范志強;謝芳;;硼氮原子取代摻雜對分子器件負微分電阻效應的影響[J];物理學報;2012年07期
9 鄧明森;孫光宇;吉世印;;利用量子化學軟件分析分子器件上的電子輸運性質[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年02期
10 鄒斌;李宗良;馬勇;閆循旺;王傳奎;;分子構型對分子器件伏-安特性的影響[J];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鄒斌;李宗良;馬勇;閆循旺;王傳奎;;分子構型對分子器件伏-安特性的影響[A];第十三屆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玨飛;卟啉基分子器件的電磁輸運性質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2 范志強;分子器件負微分電阻效應和整流效應的理論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藺麗麗;分子器件彈性和非彈性電子輸運性質的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永西;分子器件中量子輸運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李明君;苯基D/A分子器件電子輸運性質的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6 鄒斌;分子器件非彈性電子隧穿譜的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小姣;低維碳基分子器件的電荷輸運機理研究及計算設計[D];湖南大學;2012年
8 李英德;單分子電子器件的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鄧小清;功能分子器件整流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閔意;有機無機雜化分子的量子輸運及器件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然;有機分子器件的電極距離效應與電輸運機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趙寶義;有機分子器件I-V特性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何軍;C_(60)分子器件電子輸運性質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杜威;聯(lián)苯二硫酚分子器件電輸運性質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傅瀟瀟;有機分子器件電輸運性質的外場響應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范佳平;共軛鏈長對低并噻吩分子電子器件NDR位置的影響及多功能器件的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吳清清;界面構形對分子器件電子輸運性質的影響[D];安徽大學;2015年
8 李宗良;分子器件電子輸運性質的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50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05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