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鑷與差動共焦顯示術整合系統(tǒng)在蛋白質彈性研究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光鑷 + 差動共焦顯微術。 參考:《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由于光鑷對被操縱物的軸向位移檢測技術尚不成熟,因此引入差動共焦顯微術與光鑷相結合,并以肌凝蛋白與肌動蛋白為樣本,測量蛋白質對微球在緩沖液中自然擾動的影響.結果表明,微球在蛋白質環(huán)境中有較大的擾動現(xiàn)象,但此擾動在肌凝蛋白-肌動蛋白的結合影響下隨軸向抬升而明顯降低.此外,還即時檢測到肌凝蛋白-肌動蛋白的結合會延遲微球的軸向運動的特性.本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測量范圍可達3μm以上,結合其納米解析度,適合應用于蛋白質的彈性研究中.
[Abstract]:Due to the immaturity of optical tweezers in detecting the axial displacement of manipulators, differential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introduced to combine with optical tweezers, and the effect of protein on the natural disturbance of microspheres in buffer solution was measured by using myosin and actin as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pheres have a large disturbance in protein environment, but the disturbance decreases with the axial uplif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inding of myosin and actin.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 of myosin and actin can delay the axial motion of microspheres. The dynamic measurement range of the system can be more than 3 渭 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protein elasticity.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漢中市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05107)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基金(2012JM5014) 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基金(2013JK0617)
【分類號】:O439;Q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詠濤;以光鑷輸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2年07期
2 鄭明杰;;利用光鑷計算工具箱實現(xiàn)光鑷系統(tǒng)的參量評價[J];光子學報;2011年12期
3 姚有為;肖詩逸;陳銘南;;“自組型光鑷”的設計與研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年07期
4 ;美國科學家開發(fā)出新型“光鑷”[J];大眾科技;2008年02期
5 任洪亮;王加賢;莊其仁;丁攀峰;李小燕;;小型化可調光鑷設計[J];量子光學學報;2012年03期
6 郭紅蓮,姚新程,李兆霖,程丙英,張道中,韓學海;光鑷系統(tǒng)中微小顆粒的位移和所受力的測量[J];中國科學(A輯);2002年02期
7 王浩威;可更改基因的光鑷[J];知識就是力量;2000年04期
8 周金華;龔鏨;李銀妹;;光鑷與介電泳微操縱技術[J];激光生物學報;2007年01期
9 周業(yè)鵬;任洪亮;王娟;;光鑷對雙層介質球作用力分析[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3年06期
10 葉安培;張勇;宋清寶;聞丞;;“光鑷Raman光譜”與單細胞檢測[J];生物物理學報;2009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百恒;彭飛;嚴紹輝;郜鵬;閔俊偉;鄭娟娟;郭榮禮;但旦;姚保利;;雙線形光鑷系統(tǒng)對微粒的分選與運輸[A];2010年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0年
2 孟柄寰;李銀妹;;光鑷在分散體系領域中的應用[A];2005年納米和表面科學與技術全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勤;胡曉明;馮萬力;沙定國;林家明;曹群;王初;;陣列光鑷操控生物顆粒的理論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4 朱艷英;王明利;;光鑷光阱力的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艷;姚輝璐;黃庶識;劉軍賢;;測試條件不同時來自光鑷處的拉曼散射百分比的變化情況[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6 賴鈞灼;王桂文;黃庶識;劉斌;姚輝路;黃曦;;光鑷拉曼光譜對單個酵母細胞動態(tài)發(fā)酵的分析[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7 葉安培;張勇;宋清寶;聞丞;;“光鑷Raman光譜”與單細胞檢測[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8 劉永紅;史錦珊;;激光微束軸向光阱力分析[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馮萬力;沙定國;李勤;林家明;王初;;基于陣列光鑷系統(tǒng)對生物顆粒操縱的理論分析[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龔鏨;樓立人;李銀妹;;納米光鑷實驗平臺[A];2005年納米和表面科學與技術全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張巍巍;可探測飛摩爾水平抗原的光鑷問世[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解明揚;應用機器人光鑷細胞手術系統(tǒng)研究生物細胞微米級操控[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09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90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