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傍軸拉蓋爾-高斯光束的軌道角動量密度特性
本文關(guān)鍵詞:非傍軸拉蓋爾-高斯光束的軌道角動量密度特性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物理光學 拉蓋爾-高斯光束 軌道角動量密度 非傍軸近似
【摘要】:采用矢量瑞利-索末菲衍射理論推導了非傍軸近似條件下拉蓋爾-高斯光束的電場解析表達式,基于該表達式分別推導了傍軸近似和非傍軸近似條件下的軌道角動量密度解析表達式。通過數(shù)值仿真,研究了傍軸和非傍軸近似條件下光束的軌道角動量密度分布特性,并分析了拓撲荷、束腰半徑、傳輸距離對軌道角動量密度分布的影響。研究表明,非傍軸近似條件下軌道角動量密度分布與傍軸近似條件下不同,但隨著拓撲荷的增加,其分布形狀與傍軸近似條件下比較接近。傍軸近似條件下的拓撲荷、束腰半徑、傳輸距離不會影響軌道角動量密度的分布形狀,而非傍軸近似條件下軌道角動量密度分布的形狀、尺寸都會受上述參數(shù)的影響。
【作者單位】: 北京建筑大學理學院;北京建筑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北京建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00331616029)
【分類號】:O436
【正文快照】: 渦旋光束以其特有的軌道角動量特性成為近年來國際上研究的熱點領(lǐng)域之一,已經(jīng)在光學微操縱、生物032601-1醫(yī)學、量子信息編碼、光學信息傳輸?shù)阮I(lǐng)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5]。渦旋光束指的是一類光強為環(huán)狀、波前結(jié)構(gòu)為螺旋狀的光束,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確定的軌道角動量。目前針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慧,張占新;電子軌道角動量公式的一種簡單推導方法[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劉義東;高春清;李豐;高明偉;;部分相干光的軌道角動量及其譜的分析研究[J];應用光學;2007年04期
3 王瑞霞;徐建波;吳同彩;李平;;陣列渦旋光束的軌道角動量特性[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4 殷勇,朱正和;再論為什么軌道角動量不能是銈/2?[J];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1998年S1期
5 蘇志錕;王發(fā)強;路軼群;金銳博;梁瑞生;劉頌豪;;基于光子軌道角動量的密碼通信方案研究[J];物理學報;2008年05期
6 肖宏波;李楠;;暗中空激光束軌道角動量及光致旋轉(zhuǎn)效應[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7 張逸新;徐建才;司叢芳;王建宇;賈建軍;;激光軌道角動量態(tài)的湍流傾斜、像散和慧差效應[J];激光技術(shù);2010年06期
8 丁攀峰;蒲繼雄;;高斯渦旋光束的動量及軌道角動量與拓撲電荷數(shù)的關(guān)系及其在自由空間中的傳輸[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3年06期
9 楊帆;王樂;趙生妹;;基于高效軌道角動量態(tài)分離方法的復用系統(tǒng)方案研究[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張洪憲;趙珩;;橢圓厄密-高斯光束的軌道角動量密度分布[J];光電技術(shù)應用;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陸亮亮;徐平;鐘馬林;柏艷飛;祝世寧;;非線性光子晶體中的軌道角動量糾纏[A];第十六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4年
2 周志遠;丁冬生;李巖;史保森;郭光燦;;準相位匹配晶體中軌道角動量光的倍頻與干涉[A];第十六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4年
3 任希鋒;郭國平;黃運峰;王志偉;郭光燦;;表面等離子體輔助光傳送的空間模特性[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劉永欣;蒲繼雄;;菱形光闌衍射探測渦旋光束的軌道角動量[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大會摘要集[C];2011年
5 高路;鄭海祥;楊玲;馬青玉;;相位編碼聲渦旋研究[A];中國聲學學會第十屆青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云;軌道角動量通信系統(tǒng)中的湍流效應分析[D];江南大學;2016年
2 周志遠;軌道角動量光的頻率變換及在量子信息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5年
3 董小亮;基于軌道角動量的信息處理與傳輸技術(shù)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4 蔡昕東;光量子計算及其算法實現(xiàn)[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紅偉;表面等離子激元誘導的手性分子和角動量光束相互作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亦楠;關(guān)于軌道角動量天線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黃立;攜帶軌道角動量的高階螺旋光束的產(chǎn)生和測量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譚一舟;光子軌道角動量操控技術(shù)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3年
5 黃桂勇;改進環(huán)光纖結(jié)構(gòu)中軌道角動量模式特性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顏龍;基于光子軌道角動量的量子密鑰分發(fā)協(xié)議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7 陸大慶;電磁波軌道角動量傳輸特性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6年
8 董元;具有軌道角動量的特種激光的產(chǎn)生、傳輸?shù)睦碚撆c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9 劉新月;渦旋光束軌道角動量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10 陳龍;Metasurface反射效率研究與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258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25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