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獼猴情景記憶機制異同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2 00:05
本研究將改良后的時序判斷任務范式應用在成人與獼猴被試上,對與情景記憶相關(guān)的課題進行跨物種比較研究,從而理解人類與獼猴情景記憶機制的異同。本研究結(jié)果支持了情景記憶層級結(jié)構(gòu)在編碼與回憶階段在人類與獼猴上的共同存在,并提出空間信息是指導情景記憶層級分化的重要線索。發(fā)生在不同空間中的事件會被編碼并存儲在同一層級中相互獨立的不同組織中,而發(fā)生在同一空間中的不同事件則會按照事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線性編碼在同一組織中。當區(qū)分兩個發(fā)生在不同空間的事件時,只需要找到事件所在的組織就能夠進行辨認判斷。而當區(qū)分兩個發(fā)生在同一空間的事件時,人類與獼猴都存在深入事件所在組織進行第二層級內(nèi)部搜索的過程。對于人類來說,在組織內(nèi)部由事件間相對的時間相似度而非絕對的時間距離決定了對兩個事件時態(tài)信息進行區(qū)分的難易度。對同組織中兩個事件進行辨認時,個體同時利用事件間的時態(tài)信息與借助事件外部線索進行的推理過程共同作用來完成辨認。事件在時間上的距離越遠,推理越能夠提高辨認的效率與精度;事件在時間上的距離越近,推理能夠?qū)Ρ嬲J的貢獻越有限。對于獼猴來說雖然存在第二層級內(nèi)部搜索,但該過程的效率與精度甚至具體機制與人類并不相同。本研究的...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獼猴實驗任務流程圖
圖 3.2 每只獼猴 50 天的實驗安排表注:N 代表非靈長類動物視頻實驗表,P 代表靈長類動物視頻實驗表。第一個數(shù)字是每個實驗表的序號,第二個數(shù)字代表每個實驗表的暴露次數(shù)。如 P23 代表序號 2 的靈長類動物視頻實驗表第 3 次暴露。每個實驗表的每個暴露天數(shù),保持了視頻配對不變,配對先后不變,事件邊界情況不變,兩張圖片的時間距離不變,事件邊界內(nèi)條件下圖片取自哪個視頻保持不變;但使得隨機化的圖片不同,答案不同,答案的位置不同,以及每個暴露天數(shù) 100 個試次的呈現(xiàn)順序不同3.6 獼猴訓練階段由于獼猴無法像人類被試一樣通過指導語來理解執(zhí)行過程,因此所有獼猴都進行了 12 個月的訓練來學習實驗結(jié)構(gòu)。第一階段,屏幕上僅有一個起始點,獼猴觸摸起始點,起始點消失并呈現(xiàn) 1 秒空屏,獼猴在空屏階段就能獲得獎勵。三只獼猴在 1 周內(nèi)學會了該任務,之后又使用相同的任務強化了 1 周。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結(jié)果據(jù)的篩選三只獼猴的每個試次反應時進行分類,小于等于 0.1秒的反應時標.1 秒小于等于 0.5 秒的反應時標注為 0.5,以此類推對反應時的范圍后大于 8 秒的反應時標注為 9,制作反應時頻次分布圖,詳見圖時的頻次分布圖剔除低于反應閾限 100 毫秒以及大于 8 秒的噪音因為注意力的分散,而長時間沒有進行反應的試次),最終三只獼猴共剔除 151 個試次。與分別計算并剔除三只獼猴反應時均值三個標果(15000 個試次共剔除 64 個試次)的差異不大,又因均值三個剔除方法不能夠剔除顯而易見的噪音,因此選擇第一種方法對數(shù)據(jù)
本文編號:3583705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獼猴實驗任務流程圖
圖 3.2 每只獼猴 50 天的實驗安排表注:N 代表非靈長類動物視頻實驗表,P 代表靈長類動物視頻實驗表。第一個數(shù)字是每個實驗表的序號,第二個數(shù)字代表每個實驗表的暴露次數(shù)。如 P23 代表序號 2 的靈長類動物視頻實驗表第 3 次暴露。每個實驗表的每個暴露天數(shù),保持了視頻配對不變,配對先后不變,事件邊界情況不變,兩張圖片的時間距離不變,事件邊界內(nèi)條件下圖片取自哪個視頻保持不變;但使得隨機化的圖片不同,答案不同,答案的位置不同,以及每個暴露天數(shù) 100 個試次的呈現(xiàn)順序不同3.6 獼猴訓練階段由于獼猴無法像人類被試一樣通過指導語來理解執(zhí)行過程,因此所有獼猴都進行了 12 個月的訓練來學習實驗結(jié)構(gòu)。第一階段,屏幕上僅有一個起始點,獼猴觸摸起始點,起始點消失并呈現(xiàn) 1 秒空屏,獼猴在空屏階段就能獲得獎勵。三只獼猴在 1 周內(nèi)學會了該任務,之后又使用相同的任務強化了 1 周。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結(jié)果據(jù)的篩選三只獼猴的每個試次反應時進行分類,小于等于 0.1秒的反應時標.1 秒小于等于 0.5 秒的反應時標注為 0.5,以此類推對反應時的范圍后大于 8 秒的反應時標注為 9,制作反應時頻次分布圖,詳見圖時的頻次分布圖剔除低于反應閾限 100 毫秒以及大于 8 秒的噪音因為注意力的分散,而長時間沒有進行反應的試次),最終三只獼猴共剔除 151 個試次。與分別計算并剔除三只獼猴反應時均值三個標果(15000 個試次共剔除 64 個試次)的差異不大,又因均值三個剔除方法不能夠剔除顯而易見的噪音,因此選擇第一種方法對數(shù)據(jù)
本文編號:3583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5837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