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光度測量系統(tǒng)的消雜技術及尋優(yōu)算法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12:27
采用幾何光學分析法,對影響光度測量的雜散光進行分析;根據(jù)雜散光反射傳輸?shù)奶攸c,結合近似絕對黑體結構理論和吸光度加和理論,設計了具有高折反效果的凹型窄光闌陣列消雜模型,提高了對雜散光的抑制能力;由于此結構在不同光闌間隔下的消光效果不同,設計了自適應慣性權重粒子群算法來搜索光闌陣列的最優(yōu)間隔,以進一步提高光闌陣列的性能.在此基礎上,通過仿真和實驗驗證了基于最優(yōu)消雜模型構建的分布光度測量系統(tǒng),其測量誤差與消雜之前相比由10%以上降低到了1%以下;滿足相應的國際及國家標準對光源測量的誤差要求,可作為現(xiàn)有環(huán)境下進一步抑制環(huán)境雜散光的有效手段.
【文章來源】:光子學報. 2019,48(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凹型窄光闌結構設計原理
1.1 近似黑體理論
1.2 吸光度加和性理論
2 影響因素溯源分析及凹型光闌結構設計
2.1 雜散光溯源分析
2.2 凹型窄光闌陣列結構設計
2.3 仿真測量數(shù)據(jù)匯總與計算
3 窄光闌陣列應用PSO算法尋優(yōu)分析
3.1 標準PSO算法原理
3.2 自適應慣性權重PSO算法設計
3.3 優(yōu)化過程及光闌間隔尋優(yōu)結果分析
4 仿真及實測結果分析
4.1 測量平臺架構參數(shù)
4.2 仿真結果分析
4.3 實測結果分析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側面遮攔式日暈光度計的雜散光理論分析(英文)[J]. 孫明哲,張紅鑫,劉維新,夏利東. 光子學報. 2017(12)
[2]基于雜散光抑制要求的光學表面粗糙度控制方法研究[J]. 宋延松,楊建峰,李福,馬小龍,王紅. 物理學報. 2017(19)
[3]星敏感器遮光罩的設計與雜散光分析[J]. 趙超,伏思華,姜廣文. 半導體光電. 2017(02)
[4]透射光學系統(tǒng)像平面一階散射光照度分布規(guī)律研究[J]. 譚乃悅,許中杰,韋可,張月,王睿. 物理學報. 2017(04)
[5]卡塞格倫光學天線雜散光分析與測試[J]. 李婷,馬小龍,李福,薛彬,徐廣州,賀應紅,呂娟. 光子學報. 2015(08)
[6]平面光柵雜散光測試儀模型設計及消雜光技術研究[J]. 翟珊珊,楊晉,巴音賀希格,崔繼承,齊向東,唐玉國.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4(04)
[7]埃文斯目視日暈光度計測量原理研究[J]. 劉煜,高菁華,裴曉星.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2(03)
[8]多波段光度計定標及誤差分析[J]. 高玲,趙春雷,李成才,任通,李倩.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
[9]日暈測量與日暈光度計外緣雜散光抑制試驗[J]. 劉念平,劉煜,申遠燈,張雪飛,曹文達,Arnaud Jean. 天文學報. 2011(02)
本文編號:2972849
【文章來源】:光子學報. 2019,48(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凹型窄光闌結構設計原理
1.1 近似黑體理論
1.2 吸光度加和性理論
2 影響因素溯源分析及凹型光闌結構設計
2.1 雜散光溯源分析
2.2 凹型窄光闌陣列結構設計
2.3 仿真測量數(shù)據(jù)匯總與計算
3 窄光闌陣列應用PSO算法尋優(yōu)分析
3.1 標準PSO算法原理
3.2 自適應慣性權重PSO算法設計
3.3 優(yōu)化過程及光闌間隔尋優(yōu)結果分析
4 仿真及實測結果分析
4.1 測量平臺架構參數(shù)
4.2 仿真結果分析
4.3 實測結果分析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側面遮攔式日暈光度計的雜散光理論分析(英文)[J]. 孫明哲,張紅鑫,劉維新,夏利東. 光子學報. 2017(12)
[2]基于雜散光抑制要求的光學表面粗糙度控制方法研究[J]. 宋延松,楊建峰,李福,馬小龍,王紅. 物理學報. 2017(19)
[3]星敏感器遮光罩的設計與雜散光分析[J]. 趙超,伏思華,姜廣文. 半導體光電. 2017(02)
[4]透射光學系統(tǒng)像平面一階散射光照度分布規(guī)律研究[J]. 譚乃悅,許中杰,韋可,張月,王睿. 物理學報. 2017(04)
[5]卡塞格倫光學天線雜散光分析與測試[J]. 李婷,馬小龍,李福,薛彬,徐廣州,賀應紅,呂娟. 光子學報. 2015(08)
[6]平面光柵雜散光測試儀模型設計及消雜光技術研究[J]. 翟珊珊,楊晉,巴音賀希格,崔繼承,齊向東,唐玉國.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4(04)
[7]埃文斯目視日暈光度計測量原理研究[J]. 劉煜,高菁華,裴曉星.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2(03)
[8]多波段光度計定標及誤差分析[J]. 高玲,趙春雷,李成才,任通,李倩.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
[9]日暈測量與日暈光度計外緣雜散光抑制試驗[J]. 劉念平,劉煜,申遠燈,張雪飛,曹文達,Arnaud Jean. 天文學報. 2011(02)
本文編號:2972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9728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