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步態(tài)訓練方法對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步行功能效果的Meta分析
本文關鍵詞:不同步態(tài)訓練方法對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步行功能效果的Meta分析 出處:《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脊髓損傷 步態(tài)訓練 隨機對照試驗 Meta分析 功能性電刺激 人工輔助訓練 機器人輔助訓練
【摘要】: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評價不同步態(tài)訓練方法對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步行功能的臨床效果。方法通過PubMed、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Google學術搜索引擎檢索關于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步態(tài)訓練的隨機對照試驗的臨床療效,按照循證醫(yī)學系統(tǒng)的評價方法,逐一評價納入研究的質量,提取有效的數(shù)據(jù),采用RevMan 4.2軟件進行相關的Meta分析。結果經(jīng)過Meta分析,步態(tài)訓練能改善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的步行功能,尤其是提高步行速度;減重步行訓練結合功能性電刺激(FES)的療效較為肯定,治療師輔助訓練和機器人輔助訓練的效果尚不肯定。結論步行訓練能夠改善步行功能,提高步行速度。但是目前關于康復訓練臨床試驗研究的高質量文獻較少,證據(jù)仍不充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gait training methods of chronic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alking function using the Meta analysis method.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rough PubMed, CNKI, Wanfang database and Google academic searc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n chronic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gait in patients with training engin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ystem one by on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extracted data were Meta analyzed by RevMan 4.2 softwar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Meta analysis, gait training can improve chronic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alking function,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of walking speed; gait training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effect obviously, the therapist assisted training and robot assisted training effect is still not sure. Conclusion walking training can improve walking function, high speed. However, there are few high quality literature on the clinical trial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evidence is still inadequate.
【作者單位】: 河北聯(lián)合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河北聯(lián)合大學護理康復學院;
【分類號】:R651.2
【正文快照】: 脊髓損傷是一種導致終身殘疾的嚴重損傷。盡管近年有關脊髓損傷的診斷、臨床治療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完全性脊髓損傷難以恢復,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仍會殘留功能障礙[1],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復行走功能。減重步行訓練(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BWSTT)是近年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倪榮福;方倩;戢彬;楊碩;;早期康復教育對脊髓損傷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功能獨立性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年02期
2 李華;李小萍;王玉龍;陳文生;;減重步行訓練對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年07期
3 楊珊莉;陳立典;陶靜;張兵;;功能訓練結合針刺治療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年07期
4 郭素梅;李建民;吳慶文;沈海濤;;機器人步態(tài)訓練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肌肉及步行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年04期
5 李建軍;王方永;;脊髓損傷神經(jīng)學分類國際標準(2011年修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年10期
6 陳啟波;;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干預時機對不同程度脊髓損傷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05期
7 潘潔;;早期康復治療可有效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霞;李淑景;崔秀萍;劉立安;宋釧;周娃妮;;電針及強制性運動療法對偏癱上肢功能的作用[J];光明中醫(yī);2012年06期
2 鄭劍聰;李繼香;林東升;歐劍凡;林建生;沈素麗;王曉容;陳松江;陳發(fā)春;蘇風海;;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進展[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蔡華安;廖若夷;張雅珍;黃文韜;歐陽文湘;成國華;;神經(jīng)發(fā)育促進技術合針刺治療腦卒中痙攣期30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1年04期
4 張斌;華東;席建明;李橋軍;宋曉磊;;針刺結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病人運動功能恢復情況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10年12期
5 鄧聰;老錦雄;;夾脊穴電針治療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2年05期
6 石磊;黎波;杜元灝;熊俊;王云娜;李穎;;針灸治療中風病系統(tǒng)再評價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年01期
7 劉鑫;;不同時機康復介入對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23期
8 周煜凡;宋俊生;熊俊;高岑;薛曉煥;商鐵剛;;中國康復醫(yī)學系統(tǒng)評價/Meta分析的研究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46期
9 王曉燕;李靜茁;;頭針與體針聯(lián)用對腦卒中后偏癱肌張力過高和運動模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年02期
10 吳慶連;王淑敏;王怡清;李國俊;;早期健患側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連珠;馬睿杰;;針灸治療脊髓損傷臨床研究進展[A];2012浙江省針灸學會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波;步槍彈致背部復合防彈衣后脊柱脊髓鈍性損傷特點及損傷機理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2 謝西梅;針刺對缺血性中風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腦功能及腦結構影響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高瀟;減重步行結合電針治療對脊髓損傷大鼠損傷組織GAP-43、Caspase-3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姜軍慶;多功能動物減重訓練跑臺的研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蔡艷華;步行訓練對脊髓損傷大鼠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影響及5-HT在其中的作用[D];首都體育學院;2010年
4 薛鳳玲;早期針刺結合現(xiàn)代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元芳;腦癱患兒引導式教育康復效果及相關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娟娟,李常度;中風后偏癱痙攣狀態(tài)的針灸治療研究進展[J];江蘇中醫(yī)藥;2004年02期
2 楊麗華;張占偉;劉濤杰;林桂珍;郭相寬;魯方琴;;脊髓損傷早期康復治療介入時機與療效關系探討[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年24期
3 趙維平;周曉鴿;趙善祥;;針刺治療中風70例臨床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1992年04期
4 江鋼輝,李艷慧,楊文輝;“CT”定位圍針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1998年02期
5 張淑英;針灸治療脊髓損傷臨床與機理研究概況[J];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劉曉紅,閆麗娜;早期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的影響[J];現(xiàn)代康復;2000年04期
7 黃曉春;脊髓損傷的康復目標[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14期
8 李建強;針灸結合物理療法對截癱的康復治療[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21期
9 李民,李強,伍亞民;脊髓損傷的修復治療策略[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29期
10 李忠,劉長喜,吳梨平,王艷琳,顧鎮(zhèn)京;針刺結合易化技術治療對腦卒中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平;;用于脊髓損傷病人預防靜脈血栓形成的功能性電刺激[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1987年04期
2 董冉;劉淑杰;;神經(jīng)外科手術全憑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meta分析[J];醫(yī)學信息;2008年09期
3 孫捷豪;韓寧;吳秀英;;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8年09期
4 張朋;楊克虎;田金徽;;纖維蛋白粘合劑在膽囊切除術中療效的Meta分析[J];循證醫(yī)學;2009年03期
5 羅湘平;何順清;王磊;黃德佳;;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時髕骨置換的Meta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年21期
6 易春智;李顯澎;曾建春;閻亮;樊粵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Meta分析[J];中醫(yī)正骨;2010年07期
7 徐建成;白靖平;錫林寶勒日;何祖勝;江仁兵;黃衛(wèi)民;;注入骨水泥椎體成形與非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13期
8 郝俊龍;陳永剛;夏亞一;汪玉良;王栓科;汪靜;王翠芳;耿彬;;Bryan、ProDisc C、Prestige ST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治療頸椎病遠期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年07期
9 林金盈,張維亞,Adrian Jones,Michael Doherty;外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治療骨關節(jié)炎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5年09期
10 呂磊;張紀蔚;;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J];循證醫(yī)學;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恩達;;肌電生物反饋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及ADL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療養(yǎng)康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陳亞平;楊延硯;吳同絢;張巧云;;脊髓損傷的綜合康復治療療效分析[A];第一屆全國脊髓損傷治療與康復研討會暨中國康復醫(y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yè)委員會脊髓損傷與康復學組成立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王璐;王吉興;;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與氯化鋰聯(lián)合干預修復脊髓損傷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脊髓損傷治療與康復研討會暨中國康復醫(y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yè)委員會脊髓損傷與康復學組成立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興盛;;初探手術加補腦膏治療脊髓損傷5例[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0年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彭敏;鄒育庭;廖公平;;探討康復對脊髓損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主題報告、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2010年
6 景小花;張云;;探討運動療法在脊髓損傷術后康復中的臨床意義[A];首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科微創(chuàng)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吳軍發(fā);胡永善;吳毅;;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進展[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8 盧愛蘭;張夏軍;許美飛;;高壓氧對脊髓損傷肌張力控制的臨床對照研究[A];2011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康復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9 周治來;陳銀海;閔少雄;;康復訓練對脊髓損傷大鼠外源性移植的骨髓源性神經(jīng)干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運動療法分會第十一屆全國康復學術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10 胡孝義;;脊髓損傷治療的研究進展[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何少強 通訊員 楊聘英;脊髓損傷性截癱的難題有望攻克[N];廣東科技報;2003年
2 鄭穎t,
本文編號:14183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41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