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金融的潛在風險研究
本文關鍵詞:互聯(lián)網金融的潛在風險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互聯(lián)網金融 信息不對稱 道德風險 流動性風險 操作風險
【摘要】:建立在社交網絡、搜索引擎以及電子商務平臺等基礎上的互聯(lián)網金融創(chuàng)新、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zhàn)。本文從金融功能觀的視角探討互聯(lián)網金融的發(fā)展邏輯,并主要分析其信息不對稱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對信息的管理、分析和使用不當,會帶來信息不對稱風險;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及平臺機制設計的缺陷,會帶來道德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人為或者外部疏漏則會帶來操作風險。本文結合互聯(lián)網金融模式,具體分析了各個風險類型。分析結果表明,這些風險會加劇金融體系脆弱性,是對金融穩(wěn)定和金融監(jiān)管的挑戰(zhàn)。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社科基金項目(13JGC084)對本文的資助
【分類號】:F49;F8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Bodie和Merton(1995)提出了分析金融體系的功能觀,并基于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變遷更加穩(wěn)定和金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組織形態(tài)的前提,提出金融體系的六大功能。從金融功能觀的角度分析,雖然目前各方對互聯(lián)網金融的定義和涵蓋范圍沒有一致見解?但可以認為,互聯(lián)網金融是以互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玉喜;網絡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2 桑榕;金融業(yè)混業(yè)經營風險辯析及防范[J];經濟導刊;2004年11期
3 吳念魯,鄖會梅;對我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再認識[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4 王繼暉;李成;;網絡借貸模式下洗錢風險分析及應對[J];金融與經濟;2011年09期
5 謝平;鄒傳偉;;互聯(lián)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6 范如倩;石玉洲;葉青;;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洗錢風險分析及監(jiān)管建議[J];上海金融;2008年05期
7 黃海龍;;基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lián)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德旭;;A Long-term Mechanism Needed to Safeguard Financial Stability[J];China Economist;2007年05期
2 林玨;楊榮海;;金融穩(wěn)定性與經濟增長的機制分析——基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兩組數據[J];財經研究;2011年02期
3 張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測度與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年01期
4 聶勇;黃江濤;;關于農村小型金融機構金融風險控制的探討[J];財政監(jiān)督;2012年14期
5 徐占東;王慶石;郭多祚;;開放式基金流動和股票市場收益率的關系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夏輝;;論金融業(yè)跨國公司的企業(yè)模塊化分解[J];當代財經;2009年10期
7 李懷舟;何雙喜;;網上銀行風險拆析與管理對策[J];當代經濟管理;2007年01期
8 何德旭;;構建后WTO時代金融穩(wěn)定的長效機制[J];當代經濟科學;2007年01期
9 陳松;;亞洲國家金融脆弱分析對我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啟示[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10 楊榮海;;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雋;金融發(fā)展促進國際貿易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居松存;中國銀行業(yè)競爭力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張坤;金融穩(wěn)定機制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吳有紅;我國商業(yè)銀行安全的評估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葉朱演;滬、深證券交易所制度變遷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何蛟;中國商業(yè)銀行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馬麗娟;開放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規(guī)則的理論模型與計量檢驗[D];吉林大學;2012年
8 常海中;金融虛擬性演進及其正負功能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9 李廷芳;我國信托公司業(yè)務定位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10 何林峰;中央銀行在金融穩(wěn)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晉曉飛;基于變點理論的我國宏觀金融不穩(wěn)定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丁文;宏觀金融不穩(wěn)定對青島地區(qū)經濟波動的動態(tài)效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佟一璇;我國商業(yè)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風險防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傳良;我國村鎮(zhèn)銀行金融風險防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翠翠;后危機時代中國金融規(guī)制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梁立坤;房地產泡沫化對銀行體系的影響[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7 唐虹;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銀行監(jiān)管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曹李一明;第三方支付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廖欣;基于網絡的異常資金流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劉婷婷;我國銀行業(yè)市場結構與穩(wěn)定性關系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錫良,羅得志;金融制度變遷與金融穩(wěn)定[J];財貿經濟;2000年03期
2 王艷;陳小輝;邢增藝;;網絡借貸中的監(jiān)管空白及完善[J];當代經濟;2009年24期
3 劉沛;金融穩(wěn)定的制度分析[J];南方金融;2002年12期
4 童文俊;;金融業(yè)反洗錢監(jiān)管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管理觀察;2009年06期
5 曾剛;;積極關注互聯(lián)網金融的特點及發(fā)展——基于貨幣金融理論視角[J];銀行家;2012年11期
6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金融穩(wěn)健與亞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8年03期
7 謝平,尹龍;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金融治理[J];經濟研究;2001年04期
8 上官忠東;;網上支付反洗錢業(yè)務分析[J];金融電子化;2006年05期
9 謝平;鄒傳偉;;CDS的功能不可替代[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1年01期
10 吳志明;和慧娟;;網上支付洗錢:反洗錢領域的新挑戰(zhàn)[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宏亮;;網絡型產業(yè)規(guī)制機構模式研究[J];改革與戰(zhàn)略;2009年04期
2 劉彥凱;;“信息不對稱”——一個在信息化建設中易被忽視的問題[J];辦公自動化;2010年06期
3 樊帆;李靜;徐飛;;網絡市場中數字產品交易的逆向選擇問題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年21期
4 高茜;張孟菲;;利用網絡質量中介規(guī)避網絡市場的檸檬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0年18期
5 李慧芳;;利用智能代理進行網絡購物信息不對稱的校正[J];電子商務;2010年11期
6 張亦弛;;我國信息經紀業(yè)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湖南農機;2009年01期
7 常微;婁策群;;“谷賤傷農”的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J];情報探索;2010年08期
8 余志勇;;固網短信:尋找信息流的對稱點[J];中國電信業(yè);2002年05期
9 高志仁,瞿海燕;信息不對稱與我國信息消費[J];消費經濟;2004年02期
10 張燕萍;信息不對稱與信息產品營銷[J];情報雜志;2002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榮蓉;;知識管理助力通信企業(yè)有效實施業(yè)務轉型[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高叢;彭曉峰;李輝;徐慧娟;;電信運營商項目管理中的“激勵陷阱”[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業(yè)務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楊波;;信息技術外包的理論述評[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海波;;風險社會背景下的網絡社會風險及其防控[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經濟發(fā)展與人文關懷專輯[C];2006年
5 陳海;盧超群;;基于Agent的信息市場發(fā)展[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高叢;葉菲;陳禹;呂廷杰;;移動互聯(lián)網與“拿來主義”創(chuàng)新機制[A];融合與創(chuàng)新——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管理委員會第29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王迅;桂波;林宏偉;;基于委托-代理的網絡廣告收益分配演化機制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凌曼文;渠道新價值[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黃鑫;網上應聘保潔員[N];經濟日報;2009年
3 黃浩;信息不對稱與電信管制[N];經濟參考報;2002年
4 ,;商務電話→“信息不對稱”時代終結者?[N];科技日報;2003年
5 白文濟;軟件企業(yè)融資的信息不對稱及其矯正[N];中國計算機報;2003年
6 本報評論員 魏英杰;網絡炒作與“檸檬市場”[N];杭州日報;2008年
7 萬建民;我們?yōu)槭裁丛敢馀抨牼筒?[N];經濟日報;2007年
8 ;團購在無錫[N];無錫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張九陸;明細話單,實現(xiàn)“明白消費”[N];通信產業(yè)報;2005年
10 加貝;馬云“三年免費”食言? 四萬店主PK淘寶網[N];證券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朱啟紅;信息差異化模型和形成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高叢;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機制與效率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3 宋靈恩;基于有效競爭的中國電信價格規(guī)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胡潤波;基于第三方信息的移動商務信任評價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先郁;基于縱向研發(fā)合作的電信信息產品供應鏈激勵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咸宏偉;中國移動代理分銷渠道激勵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2 字向東;委托—代理理論在電信行業(yè)監(jiān)管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3 黃向軍;HY監(jiān)理公司實施項目監(jiān)理風險控制的對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4 胡紅憲;電信服務質量管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周國平;瀏陽電信分公司員工激勵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6 丁玉賢;基于激勵性規(guī)制理論的我國電信定價研究[D];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杜靜;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電信行業(yè)監(jiān)管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8 許晨曦;電信運營商預算考核問題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9 孫博;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增值業(yè)務產業(yè)鏈協(xié)作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10 龐貴法;我國郵政普遍服務及補償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39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13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