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下游河岸帶飽和—非飽和流熱耦合模型及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11:35
水庫大壩被認為是顯著改變河流水溫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大型水庫,下泄水溫與自然水溫相比有較大差異,水庫深層水的下泄對壩下河段及兩岸河岸帶的水生生物乃至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在分析和總結(jié)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取理論分析、已有的概化土槽模型試驗、野外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等手段開展大壩下游河岸帶飽和—非飽和流熱耦合模型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對于室內(nèi)試驗驗證,從單個測點的三個分析指標(RMSE,PCC和NSE)來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采用Lu(2007)模型和基于HYDRUS-2D采用Chung&Horton模型各有優(yōu)勢,很難判定哪個模型更加適應本次研究。但從整體分析方法來看,本文構(gòu)建的河岸帶飽和—非飽和流熱耦合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采用Lu(2007)模型模擬的河岸帶溫度場與實測值更加吻合。(2)室內(nèi)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表明:距離入滲邊界和底邊界附近的土體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快速下降并達到穩(wěn)態(tài),其溫度大致接近于入滲水溫。相反,靠近上邊界和右邊界的溫度則需要較長的時間達到穩(wěn)態(tài)。離入滲邊界越近的區(qū)域受到水溫的影響越明顯。隨著入滲水...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
圖 2-3 三種土體表征體元[48]Fig.2-3 Three type soil element unit[48]對流傳熱是土壤中流體熱交換形式,但是,除了流體整體運動產(chǎn)生的熱對流外,由于流體的微觀顆粒的運動,它還經(jīng)常伴隨著熱傳遞。其中,由河岸帶自身介質(zhì)熱傳導的熱量可通過如下公式計算[49]:
砂槽溫度傳Fig.3-2Schemeoftemperature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力機組系統(tǒng)參數(shù)全局敏感性分析[J]. 張解生,許貝貝,陳帝伊,李歡歡,張京京.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9(04)
[2]基于正交試驗土石壩熱-流耦合模型參數(shù)的敏感性分析[J]. 張文兵,任杰,楊杰,張雷.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3]庫區(qū)洲灘潛流帶溫度示蹤流速計算方法[J]. 姬雨雨,施文卿,陳求穩(wěn),安磊.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8(03)
[4]水平微潤灌濕潤體HYDRUS-2D模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范嚴偉,趙彤,白貴林,劉文光.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8(04)
[5]基于Morris法的巷道圍巖變形全局敏感性模擬分析[J]. 劉波,肖紅飛,楊亞剛.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18(01)
[6]水庫運行對漫灣庫區(qū)洲灘水熱交換影響[J]. 姬雨雨,陳求穩(wěn),施文卿,易齊濤,林育青. 水科學進展. 2018(01)
[7]利用HYDRUS-2D軟件模擬污染事故后三氮污染物的遷移轉(zhuǎn)化規(guī)律[J]. 尹芝華,杜青青,翟遠征,楊潔,郭永麗,左銳.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17(10)
[8]大壩下游河岸帶冬夏季水熱交換特征對比[J]. 劉東升,趙堅,呂輝. 水科學進展. 2017(01)
[9]基于Morris的SWMM模型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J]. 高穎會,沙曉軍,徐向陽,尹洋洋,李朋.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6(03)
[10]土熱傳導系數(shù)及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 張楠,夏勝全,侯新宇,王照宇. 巖土力學. 2016(06)
碩士論文
[1]基于溫度示蹤的瞬態(tài)溫度場解析模型研究[D]. 程嘉強.西安理工大學 2018
[2]彎曲河段潛流帶滲透系數(shù)與水交換變異特征研究[D]. 徐紹峰.西北大學 2017
[3]水電站進水口分層取水水溫試驗研究[D]. 王鰲然.天津大學 2008
[4]水庫及下游河道水溫預測研究[D]. 唐旺.西安理工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66274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
圖 2-3 三種土體表征體元[48]Fig.2-3 Three type soil element unit[48]對流傳熱是土壤中流體熱交換形式,但是,除了流體整體運動產(chǎn)生的熱對流外,由于流體的微觀顆粒的運動,它還經(jīng)常伴隨著熱傳遞。其中,由河岸帶自身介質(zhì)熱傳導的熱量可通過如下公式計算[49]:
砂槽溫度傳Fig.3-2Schemeoftemperature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力機組系統(tǒng)參數(shù)全局敏感性分析[J]. 張解生,許貝貝,陳帝伊,李歡歡,張京京.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9(04)
[2]基于正交試驗土石壩熱-流耦合模型參數(shù)的敏感性分析[J]. 張文兵,任杰,楊杰,張雷.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3]庫區(qū)洲灘潛流帶溫度示蹤流速計算方法[J]. 姬雨雨,施文卿,陳求穩(wěn),安磊.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8(03)
[4]水平微潤灌濕潤體HYDRUS-2D模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范嚴偉,趙彤,白貴林,劉文光.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8(04)
[5]基于Morris法的巷道圍巖變形全局敏感性模擬分析[J]. 劉波,肖紅飛,楊亞剛.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18(01)
[6]水庫運行對漫灣庫區(qū)洲灘水熱交換影響[J]. 姬雨雨,陳求穩(wěn),施文卿,易齊濤,林育青. 水科學進展. 2018(01)
[7]利用HYDRUS-2D軟件模擬污染事故后三氮污染物的遷移轉(zhuǎn)化規(guī)律[J]. 尹芝華,杜青青,翟遠征,楊潔,郭永麗,左銳.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17(10)
[8]大壩下游河岸帶冬夏季水熱交換特征對比[J]. 劉東升,趙堅,呂輝. 水科學進展. 2017(01)
[9]基于Morris的SWMM模型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J]. 高穎會,沙曉軍,徐向陽,尹洋洋,李朋.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6(03)
[10]土熱傳導系數(shù)及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 張楠,夏勝全,侯新宇,王照宇. 巖土力學. 2016(06)
碩士論文
[1]基于溫度示蹤的瞬態(tài)溫度場解析模型研究[D]. 程嘉強.西安理工大學 2018
[2]彎曲河段潛流帶滲透系數(shù)與水交換變異特征研究[D]. 徐紹峰.西北大學 2017
[3]水電站進水口分層取水水溫試驗研究[D]. 王鰲然.天津大學 2008
[4]水庫及下游河道水溫預測研究[D]. 唐旺.西安理工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662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662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