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環(huán)境下非一致性水文干旱不確定性分析
【學位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P333;P426.616
【部分圖文】:
2 研究區(qū)概況2.1 自然環(huán)境概況北洛河一名北洛水,又稱洛河。黃河的二級支流,渭河兩大支流之一,是陜西境內(nèi)長度最大的河流,流經(jīng)省內(nèi) 11 個縣。自陜西省定邊縣草梁山起,由西北向東南流經(jīng)延安地區(qū),呈窄長帶形狀,途經(jīng)陜西、甘肅兩省,跨 5 個區(qū) 18 個縣,至大荔縣境韋林鎮(zhèn)的蒼西村匯入渭河。全長 680 千米,流域面積 26905km2,平均河道比降 1.98 ,總落差 1175m。其中陜西境內(nèi)的流域面積 24552 平方公里[48]。北洛河流域地形復雜多變,自河源至甘泉為上游段,河長 275km,占整個流域面積的 71%。中游劃分自甘泉至白水河口段,河長 251km,為黃土塬區(qū),占流域面積 25%。白水河以下的下游段長 154km,河道寬闊,屬關(guān)中盆地,與洛河、渭河至三河口交匯流入三門峽庫區(qū)。北洛河河網(wǎng)復雜支流眾多,僅流域面積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支流就有13條,其中葫蘆河最大,河長235.3km,流域面積 5449 平方公里。北洛河流域的 DEM 圖如 2-1 所示。2 研究區(qū)概況
15圖 3-2 張村驛水文站年徑流時間序列圖Fig. 3-2Annual runoff time series of Zhangcunyi Hydrological Station采用 Spearman 秩次相關(guān)檢驗法對同樣的年平均流量序列進行趨勢分析。交口量序列統(tǒng)計量 T 服從自由度為 63 的 t 分布,張村驛站的流量序列統(tǒng)計量 T 服為 51 的 t 分布。均給定顯著水平 a=0.05,查 t 分布表分別得臨界值為 2.00 和 顯示,交口河站統(tǒng)計量|T|=2.10>2.00,張村驛站統(tǒng)計量|T|=2.56>2.01。表明交口序列和張村驛站流量序列均存在顯著減小趨勢。
圖 3-1 交口河水文站年徑流時間序列圖Fig. 3-1Annual runoff time series of Jiaokouhe Hydrological Station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彩虹;王金星;王藝璇;李勇;;水文干旱指標研究進展綜述[J];人民長江;2013年07期
2 邢大韋;;陜西渭河流域水文干旱分析[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996年01期
3 胡榮;馮平;李一兵;李建柱;;流域水文干旱等級預測問題的研究[J];自然災(zāi)害學報;2015年02期
4 馮國章;極限水文干旱歷時概率分布的解析與模擬研究[J];地理學報;1994年05期
5 鄭越馨;吳燕鋒;潘小寧;齊鵬;戴長雷;章光新;;三江平原氣象水文干旱演變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9年04期
6 何福力;胡彩虹;王紀軍;王云玲;;基于標準化降水、徑流指數(shù)的黃河流域近50年氣象水文干旱演變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5年03期
7 王維第;水文干旱研究的進展和展望[J];水文;1993年05期
8 榮艷淑;鞏琳;盧壽德;;云南2009—2014年持續(xù)性氣象水文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J];水資源保護;2018年03期
9 馬勇驥;曾凡永;李君;;不同指標在水文干旱重現(xiàn)期分析中的應(yīng)用[J];科技視界;2017年23期
10 袁超;宋松柏;荊萍;;極限水文干旱歷時概率分布解析法研究[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7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蔣桂芹;干旱驅(qū)動機制與評估方法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3年
2 段凱;氣候變化影響下的流域干旱評估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旭;山東省水文干旱演變規(guī)律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9年
2 韓東陽;變化環(huán)境下非一致性水文干旱不確定性分析[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9年
3 皮衛(wèi)陽;氣候變化對汾河上游水文干旱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9年
4 張向明;基于Copulas函數(shù)的黑河流域多變量水文干旱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9年
5 李國青;環(huán)境變化對灤河流域干旱演變規(guī)律影響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6 吳杰峰;水文干旱對氣象干旱的響應(yīng)及大型水庫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7 何雁峰;汾河上游水文干旱時空演變特征分析及干旱預測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8年
8 趙茹欣;汾河上游地區(qū)水文干旱指數(shù)構(gòu)建及干旱演變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9 和鵬飛;沙潁河流域氣象水文干旱演變特征分析[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年
10 周舒晗;灤河流域徑流量變化及水文干旱的識別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399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39954.html